指导略读“三步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
  一、激趣导学,确定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和获得体验的一种强烈欲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只有学生想学,才能主动地学。因此,教师要根据略读课文的内容,创设相应的导学情境,激起学生的自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如教学《母鸡》(四年级上学期)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美丽的公鸡吧!可是,也有人觉得母鸡更受人尊敬。喜爱母鸡的同学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母鸡的品格吗?”学生被教师激起了表达的欲望,有的说:“母鸡一发现有吃的,就咕咕咕地招呼儿女来吃食。”有的说:“为了保护儿女,她敢于与狗和蛇斗一斗。”与此同时,也回忆起了母鸡下蛋时大声喊叫的情景。这样,导入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自读环境。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师生共同确定本次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如第七册的略读课文《母鸡》的阅读提示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的学习任务:(1)多读多想,以读为基础,体会母鸡爱护小鸡的伟大母爱。(2)和《猫》在写法上作比较。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了。
  二、走进文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略读课文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如在学习《半截蜡烛》这一课时,学生对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不是很熟悉。在学习这一课是我把重点放在了剧本的排练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6人),在组长的下,都参与到的排练,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热情投入,准备很充分,在小组展示的时候非常成功。学生表演的有模有样,特别是有的小组还准备了简单的道具。学生在这个参与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剧本这种文学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次享受到了快乐。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了,更重要的是多利用这样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三、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2、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因为先前看过冰心对此的点评,于是我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干脆利落”。然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的评点:“这个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学生经我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另外,从二年级起,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组织学生不定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3、指导实践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完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就让学生们学着就某个问题去采访周围的同学,并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了《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我就组织学生演一演;《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介绍,当一回小导游;学了《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我们应力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当然,这个“略”应介于精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之间,而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教师只有在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文制宜,准确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有效引导。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语文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小学生学习生字为教学案例,教师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并且以实例为证,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识字、写字教学应当是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  【关键词】识字写字趣味教学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部分尤为重要,因为识字、写字使学生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不尽人意:有的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有的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有的学习态度比较被动,总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完成作业。笔
有人说:“爱读书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
期刊
作文是决胜高考语文的关键所在,高考在即,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考生关心的问题。我们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同学们只要扎扎实实的按照这几步来做,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1.自信上考场。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的调动。2.按时写作文。150分钟的语文测试
期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提出问题是创造过程的起点,并且这个本身就是创造活动,学生提不了问题,学习就不可能深入,思维就不可能得到锻炼和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本文试对此作了论述,并
期刊
目的:使用不同消毒剂浸泡消毒污染口腔印模,观察其消毒效果及对模型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印模消毒的适宜方法,为临床操作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完成 第一
【摘要】根据新教材编排上体现的人文精神,内容上的生活性、多样化以及习题配备少等特点,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去观察生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教材特点教育实施人文精神)  我校初中数学课本使用华东师大版已近两年。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图文并茂、活泼新颖并且注意了学科间的有机渗透
何谓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对作文总是敬而远之,他们总以为,作文就像一尊佛像高高地占据在神坛之上;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