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使教育成本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管理形式和方法。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文章从成本控制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教育成本及成本控制的意义,分析了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教育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原则
一、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核算的涵义
(一)教育成本控制的含义
教育成本控制通过专门的管理手段,针对各类教育费用的发生额采取的制约及监督的管理形式,从而确保教育成本满足预期目标。它是为了让教育成本依照预期发展,教育管理人员将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费过程合理调整、规划。当然,这不是说一味追求控制成本,而是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教育支出。按照经济控制相关理论,教育成本控制具体包含三方面:
1.教育成本的预防控制,出台具体的教育目标成本计划,从而力争把运行结果实现目标管理。
2.教育成本的运行控制,针对运行过程,一一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
3.教育成本的反馈控制,针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再反馈有效的信息,从而利用综合评价,对于教育成本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二)教育成本核算的含义
它是指根据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耗费,通过一定的对象和核算标准来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得出高校教育的单位成本及其总成本。当前,高校办学日趋多元化,教育形式涵盖了全日制、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同时,教育生产带有批次性特点,当挑选具体的成本计算方式时,可按照分批法核算成本的原理,依照学生的专业、批次,在教育周期里面采用归集和分配各种教育成本的方法,分批计算出教育成本以及教育单位成本。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遵循的控制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该原则指会计核算主体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利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针对收入,不管款项是否已收到,都必须根据权利形成来明确其归属期。本期已实现的所有收入,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实际付出,都要根据支付责任的发生来明确其归属期。对于本期已发生的各类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支付,都必须将其作为本期费用。不在本期实现收入及已经发生的各类费用,就算款项在本期收付,也绝不能将其当作本期的收入及费用。但根据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除了经营性收支以外,其余都要采取收付实现制,不论收入还是费用,都根据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作为确认标准。相对来讲,权责发生制能更真实准确地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相应财务状况,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会计期间里面实现的相关收入及所发生的费用成本。
(二)配比原则
该原则即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具体是指成本费用的支出应与其收入相匹配。也就是说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成本或归集到部分对象上的费用成本与有关的收入或产出相配合比较,同时,强调项目的费用成本应和其自身的收入或产出相配比。简单来说,要根据因果关系以及受益期间来确认发生的费用成本。高校在核算教育成本时,必须遵循配比原则,根据所属的期间以及对象来归集并分配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从而才能确保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三)分期核算原则
划分成本核算期间,根据期间来对教育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有助于获得在一定期间内高校因教育服务从而消耗的具体成本信息。同时,成本核算中的分期,应保证和会计期间一致,这是为了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要注意到,成本核算的分期不是教育/产品0成本的计算期,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周期的具体长短,都应按月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其中,包括费用的归集以及分配。计算具体的一个特定教育/产品0成本,可利用学期制或学年制,不必和公历年一致。这样,我们要尽量使用现行财会核算的成果。成本采取分期核算主要是为了划分清楚当期发生以及当期负担的成本费用之间的界限,在时间上来划分每个成本计算期的费用以及教育产品/产品0成本之间的界限,从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率。
(四)分类核算原则
根据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的相关规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应遵循分类核算原则。也就是根据高校的性质进行分类核算,并慢慢向根据专业分类来核算的方法过渡。高校具体分为很多科类,包括工科、农林、医学、教育、艺术、经济、政法等,不同科类又下设了各种不同的专业。因此,要比较各种科类的高校,必须利用同样的教育成本核算方式。把这些不同科类的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消耗利用归集及分配方法,从而计算出均等高校教育成本,达到统一口径,可以横向比较的目的。
(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是指凡是属于支出的效益仅及于会计期间的,要当作收益性支出;凡是属于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要当作资本性支出。划分两种支出的意义就是可以明确确定支出到底能否应计入当期费用。高校支出中,也应遵循收益性支出原则,从而确保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准确率,进而满足控制教育成本的要求。
(六)效益性原则
高等教育不但要重视经济效益更应重视社会效益。因此,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绝不是消极的制约和监督,而是对其的积极指导和协调。一方面,高校应尽可能减少各类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要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强化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大力挖掘高校自身潜力,积极探寻减少成本的有效方法,通过开源和截流来真正实现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D.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新华文摘,2002(5):175-177.
[2]孟东军,张美凤,俞华锋.社会捐赠在我国高校成本分担中的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6)50-52.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任晓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5]康玉超、杨洛新.高校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09(8)P38.
[6]韩英.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失控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VOL54 ,NO.2009.
[7]肖慕鸿,张帆.浅议高校成本控制《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6期.
[8]张华,周志文.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探讨[J]商业时代,2008(21):63-64.
[9]张建初.试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J],苏州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姚小菊(1971-),女,汉族,河北定州人,现供职于石家庄铁道大学,职称:高级会计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关键词】教育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原则
一、高等教育成本控制核算的涵义
(一)教育成本控制的含义
教育成本控制通过专门的管理手段,针对各类教育费用的发生额采取的制约及监督的管理形式,从而确保教育成本满足预期目标。它是为了让教育成本依照预期发展,教育管理人员将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费过程合理调整、规划。当然,这不是说一味追求控制成本,而是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教育支出。按照经济控制相关理论,教育成本控制具体包含三方面:
1.教育成本的预防控制,出台具体的教育目标成本计划,从而力争把运行结果实现目标管理。
2.教育成本的运行控制,针对运行过程,一一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
3.教育成本的反馈控制,针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再反馈有效的信息,从而利用综合评价,对于教育成本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二)教育成本核算的含义
它是指根据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耗费,通过一定的对象和核算标准来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得出高校教育的单位成本及其总成本。当前,高校办学日趋多元化,教育形式涵盖了全日制、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同时,教育生产带有批次性特点,当挑选具体的成本计算方式时,可按照分批法核算成本的原理,依照学生的专业、批次,在教育周期里面采用归集和分配各种教育成本的方法,分批计算出教育成本以及教育单位成本。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遵循的控制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该原则指会计核算主体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利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针对收入,不管款项是否已收到,都必须根据权利形成来明确其归属期。本期已实现的所有收入,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实际付出,都要根据支付责任的发生来明确其归属期。对于本期已发生的各类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支付,都必须将其作为本期费用。不在本期实现收入及已经发生的各类费用,就算款项在本期收付,也绝不能将其当作本期的收入及费用。但根据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除了经营性收支以外,其余都要采取收付实现制,不论收入还是费用,都根据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作为确认标准。相对来讲,权责发生制能更真实准确地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相应财务状况,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会计期间里面实现的相关收入及所发生的费用成本。
(二)配比原则
该原则即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具体是指成本费用的支出应与其收入相匹配。也就是说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成本或归集到部分对象上的费用成本与有关的收入或产出相配合比较,同时,强调项目的费用成本应和其自身的收入或产出相配比。简单来说,要根据因果关系以及受益期间来确认发生的费用成本。高校在核算教育成本时,必须遵循配比原则,根据所属的期间以及对象来归集并分配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从而才能确保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三)分期核算原则
划分成本核算期间,根据期间来对教育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有助于获得在一定期间内高校因教育服务从而消耗的具体成本信息。同时,成本核算中的分期,应保证和会计期间一致,这是为了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要注意到,成本核算的分期不是教育/产品0成本的计算期,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周期的具体长短,都应按月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其中,包括费用的归集以及分配。计算具体的一个特定教育/产品0成本,可利用学期制或学年制,不必和公历年一致。这样,我们要尽量使用现行财会核算的成果。成本采取分期核算主要是为了划分清楚当期发生以及当期负担的成本费用之间的界限,在时间上来划分每个成本计算期的费用以及教育产品/产品0成本之间的界限,从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率。
(四)分类核算原则
根据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的相关规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应遵循分类核算原则。也就是根据高校的性质进行分类核算,并慢慢向根据专业分类来核算的方法过渡。高校具体分为很多科类,包括工科、农林、医学、教育、艺术、经济、政法等,不同科类又下设了各种不同的专业。因此,要比较各种科类的高校,必须利用同样的教育成本核算方式。把这些不同科类的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消耗利用归集及分配方法,从而计算出均等高校教育成本,达到统一口径,可以横向比较的目的。
(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是指凡是属于支出的效益仅及于会计期间的,要当作收益性支出;凡是属于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的,要当作资本性支出。划分两种支出的意义就是可以明确确定支出到底能否应计入当期费用。高校支出中,也应遵循收益性支出原则,从而确保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准确率,进而满足控制教育成本的要求。
(六)效益性原则
高等教育不但要重视经济效益更应重视社会效益。因此,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绝不是消极的制约和监督,而是对其的积极指导和协调。一方面,高校应尽可能减少各类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要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强化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大力挖掘高校自身潜力,积极探寻减少成本的有效方法,通过开源和截流来真正实现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D.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新华文摘,2002(5):175-177.
[2]孟东军,张美凤,俞华锋.社会捐赠在我国高校成本分担中的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6)50-52.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任晓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5]康玉超、杨洛新.高校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09(8)P38.
[6]韩英.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失控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VOL54 ,NO.2009.
[7]肖慕鸿,张帆.浅议高校成本控制《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6期.
[8]张华,周志文.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探讨[J]商业时代,2008(21):63-64.
[9]张建初.试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J],苏州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姚小菊(1971-),女,汉族,河北定州人,现供职于石家庄铁道大学,职称:高级会计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