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深渊色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草白的作品很容易让我想到日本的俳句,譬如“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牵牛花,一朵深渊色”(与谢芜村);譬如“流萤断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立花北枝)……俳句的魅力在于字句简短而意蕴幽长,在看似闲寂风雅之物投射个体的生命意识。这俳句般的东方古典式审美与情调充盈在草白的作品中,无论是散文集《少女与永生》、小说集《我是格格巫》这些旧作,还是小说新作《明亮的归途》。草白的语言简静、叙述流畅,像中国旧时江南的水流,泠泠有光、潺潺有序。她对童年、故乡的回望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描摹无不流露出“树下汤食上,飘落樱之瓣”(松尾芭蕉)的熨帖与情致。
  无独有偶,草白还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关于宋代画僧牧溪的笔记。这位在中国本土长久徘徊于人们视野之外的画师恰恰被日本人认为是“中国山水画之最高”的大师(川端康成《源氏物语与芭蕉》),是日本“禅馀画派”的鼻祖之一。日本人欣赏牧溪,正如日本美术史家矢代幸雄所言,是因为牧溪将“洁净”“沉默”“反省”这些个人的修为和品格融入到艺术实践中,正好应和了日本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诉求和想往。草白欣赏牧溪,是她在“此处”与千百年前时空中的“静默与生机”产生了一种共振,她对那弥漫着禅意与谜之光晕的世界充满了孩童般的好奇。她着迷于一个“他处”的世界,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曾这样描述过这个世界:“在他们(宋人)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我想,这也是草白对牧溪抱有“知音”般“痴迷”的缘由,也是她自己作品的一部分缘起:她好像生平第一次回溯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自己身边的一切。她怀着少女般的惊奇和纯真感慨,将目光投向这个世界。那些风物的蕴藉、人情的冷暖、时日的更迭在她内心翻涌,让她“产生一股强烈诉说的冲动”。这种冲动让她不断回望,那过去的记忆像浩瀚海域的波光,年少时的她也许只是充满好奇地“看”,如今她已经能熟稔地将它们掬起,化为一帧帧动人的写真。在我看来,《明亮的归途》也是这众多“写真”中的一帧,草白以一贯简淡、平和的口吻为我们勾勒出一场家族的“聚会”,这“聚会”因祖母的丧礼而来,也因之联系起几位因为时间、距离而殊途的亲人。她们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背负着自己的命运,似乎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隔膜。但死亡——这个人类生命中重要的命题将她们的悲欢贯穿了,那些共同的来路让他们重新找到一种来自血脉深处的亲缘与相通。如草白自己在创作谈中所说,“我总是借助抒情这扇窗子让自己获得片刻喘息”,小说中祖母的过世这一事件也意外地让人与人之间有意无意的疏离和阻滞获得了片刻喘息;这类似牧溪画上的留白,延展出很多人内心的空间和外在的可能性。
  看得出草白多年来对这些空间和可能性的探索和努力。她在创作谈中提到了诸多艺术家,她引述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的话“一个画家在学会蔑视自身经验的同时,仍应保持感觉的全部清新性”,我认为这同时也在回应和审视她对自身经验的书写。在我对草白作品的粗略阅读中,我认为她确实是一个不断开凿自身经验,同时通过钻研大量文学作品、绘画、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获得“二手经验”滋养的“内视型”作家。她最初的写作实践也许是基于自我言说的愿望、对自我认知的需求,渐渐地她将目光转向了她所能碰触之事物。她的知觉是如此敏感,她的精神故乡是如此丰饶,她一次又一次凝视“生命中永不可能回来的时刻”,记下它们令人泫然和感到安慰的瞬间或片段,而那些令人心碎或嗟叹的情感和情绪都被她揉进广阔的留白。从这个意义上说,草白的写作循着“修身”“自足”的轨迹,她更像是一个从宋代山水中走出来的人,每一阵风吹、每一瓣花落都带给她清晰、新鲜的感动;每一次离散、每一回坠落都被她珍视,最终被自我内化而平息、和解。如果以现下科技信息爆炸的时代为坐标,草白似乎是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她的散淡和不紧不慢好像是一个怀抱着旧时光不放的人——这让我在一些时候会羡慕这种不被时代所驱动的人,她们似乎拥有更为完整和富足的内心世界。罗伯特·布莱在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的《航空信》中曾这样说:“诗人们为了下降到深藏在自我底下的‘层面’,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潜水员的设备,而我称之为‘内心生活’”。想必草白在她的江南故乡和诸多其他时空的知音那里找到了这种“潜水员的设备”,她长期潜入属于她的内心生活中,并孜孜不倦地告诉人们:看,那里有阴影,这里还有明亮的一片。
  有意思的是,草白在《明亮的归途》中,借为祖母超度的僧人之口唱出了白居易《梦微之》中的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是何等沉痛之诗!这是怎样的艺术张力,撞击着我们的胸口,即使我们不知道“微之”何许人。而这也是草白自己的文字中几乎找不到的强度和喷薄。有时候我也会一点遗憾,是否是草白一贯静雅的审美追求让她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样强烈的冲突?一个创作者长期修心见性的单一“自足”,会不会成为一种意义上的“自缚”呢?我愿意看到一个从过去时间走向未来的草白,我想,那里会有更多重的世界,等待着她去“潜水”或仰面呼吸。
其他文献
冰岛野望  一块巨大的冰块上  阳光和湖泊 盛开  火山岩、苔藓和自由的风  包扎着一片受伤的寂寞  在大西洋上静静地漂泊  冰的翅膀 划过  廉价的蓝色从空中滑落  蓝湖,独睁着一只幽蓝的巨眼  在荒漠之中 收集  我生命中的盐和沿途的风景  温泉,不知疲倦地喷涌  冲天的孤独 独立冰原  烫伤我曾经孤独的记忆  地平线,如一根锃亮的竹竿  晾晒着大河、瀑布  以及我开阔的心情  这只是随心一瞥
期刊
老梁的药方  相对于一生中经历过的苦难  这几味药,远还苦得不够  那些寒湿,潜藏在骨头里  不会轻易投降  它们已经是肌体的一部分  甚至在某一个组织中主事  它们,比医生更了解  每一味药的功效  冬病夏治  这个三伏是难得的机会  老梁说他充满信心  可我,还是半信半疑  去年三伏,张玲也下过猛药  入秋以后,那些尝过药味的  家伙,在体内  开始更加强烈地反扑  母亲两个字是两团火  母亲
期刊
唐韩幹照夜白图  韦羲写过,与韩幹的画不一样  一本山水折叠与有关时空的诗学  和唐玄宗的坐骑,有朝野之别  这匹鬃毛飞扬四蹄腾骧的马  向往着远方,丰沛的草原河谷  一只马桩拴得住?白云在飘荡  云雀展翅,原上的歌声嘹亮  韩幹知道在画他自己,一顶乌纱  圈养的虚胖。山泉下那片林地  照夜白,那是梦寐中的清纯月光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繁华也好曲谏也罢,五米多长卷  装这么多人物、房舍与故事 
期刊
1.一个超现实主义的镜头  一个十几岁只穿了短裤的男孩,手拿树枝在路中间地上画了个圆圈,接着圆圈里的地就陷了下去,陷下去的地方有汩汩的又黄又浑的水冒出来。男孩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憋了一会儿,又从水里爬出来,这样反复好几次,好像在跟自己或者路人玩捉迷藏的游戏似的。但这个时候没有路人。  2.像个桃子挂在树杈上  一个身体残缺赤裸的人,坦然地蹲在街边行道树的树杈上,没有用树杈遮住自己的下体。街上的人越聚
期刊
“你的洋娃娃,她还好吗?”  女孩的脸,尖而细长,仿佛一个伶仃的三角形;一双促狭的长眼睛微微睁着,好像永远也睡不够,但在黑暗中,它会突然睁开,像荆棘野地里那只独眼黑猫的蓝眼睛,闪着阴郁而蛊惑人心的幽光,牢牢钉住远方的猎物。  这张脸,这双眼睛,常常出现在一排长廊的尽头。那是一幢骑楼式的南方建筑,古旧、破败,斑驳的红砖墙上,陈年的雨渍漫出皮癣般的青苔,泛黑的房梁参差不齐,瓦缝间漏下来丝丝缕缕的金色阳
期刊
星空下,她一个人  坐在屋顶,她等待一颗流星  虫声此起彼伏,各安各命  早上郵差送来一封信  她正在给受伤的喜鹊包扎伤口  信封没有署寄件人地址  但她会心,转身取出一张白纸  夜色无边,她需要一颗流星  作为回信的引子  接下来,她会写:  “人世飘忽,一个人被另一个人  绝望地惦记,晚饭花正开。”  晚 安  汝州  是别人的故乡,无论走几遍  街巷,石桥,闹哄哄的菜场  我的脚步无法丈量 
期刊
安纲,原名安刚,锡伯族人,1970年生于辽宁,在新疆读完高中,现居宁波,2012年开始业余写作,著有诗集《误入空山-声音的迷雾》、随想集《误入空山-时间的线条》和中短篇小说集《不安》等作品。  1.你是否懂得一只青蛙的悲伤  这里有他从来没有过的宁静和祥和,并且阳光特别好。他穿过一条小溪,好像去给谁送一盒清凉油。快到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清凉油掉在了地上。  低头看时,他看见他的那盒清凉油一下子被一个大
期刊
“我再说一遍!我的上述发言纯属实,如有半点虚假,天打雷劈!”柴宪把右手食指与中指合并着伸出,举到太阳穴处,双眼凝视着正前方已经渴得不行的坦布克尔心理医生。医生可能在接下来的半天内都无法再礼貌且有耐心地倾听任何人的诉说了。  医生来自西北。他本来能在西北工业大学老老实实获得一个工学学位,但最终败给了学费。这个可怜的未来栋梁,随着父亲的一句玩笑话结束了自己还未曾开始的学业:  我看你长得人高马大,精细
期刊
1  我现在住的房子,有一个很大的阳台。椭圆形,由南至北,还带了个拐弯。当初買下这个房子的时候,因看中了那个大阳台。尽管阳台朝西,然而十分轩敞,一溜儿落地玻璃窗。况且从阳台上的北窗望出去,即是一片湿地公园,有白鹭、灰鹭终日盘旋。  我把阳台的拐角处开辟了一个小书房。起先请了家具店的师傅,量了尺寸,做了一个书架。那家具店老板忒实诚,用黑胡桃木板,做了极厚实的一个书架,还镶嵌了玻璃橱窗。只是,这个书架
期刊
安纲的小说和随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说随笔,而更像诸子百家中的寓言故事,或者先锋小说的片段,或者卡夫卡、博尔赫斯的小说,或者墨西哥萨帕塔运动领导人副司令马科斯的寓言,或者诗人何其芳1936年的《画梦录》,既短小精悍,又意蕴丰富,给人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短篇小说《森林》共17节,每一节多则一千来字,少则一两百字,总共不到一万字,每一节单独成篇,给我们描述的是一幅幅宛似梦境的画面,随笔《寓言》共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