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崛起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群体已经夺去了全中国所有的光芒,他们开着“自己的”大排量名牌汽车,出入高档酒楼,高级夜总会,乘坐头等舱或软卧,住星级宾馆,拥有黄金位置的几处豪宅,公派出国,免费医疗,脱产学习,带薪假……他们就是在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遍地开花,全面崛起的新兴“黑领阶层”。相对于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白领,他们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车是黑色的,脸色是黑色的。他们的收入是隐蔽的,生活是隐蔽的,工作是隐蔽的……所谓隐蔽,就是像站在黑夜里的黑衣人,你知道他在,他也知道他在,但你不知道他什么样,在做什么。他们就是就职于政府和官有垄断企业的那个庞大群体。
   10年间,官有建筑已经屡屡刷新了所有中国城市的高度。在气度辉煌富丽堂皇的官方办公楼面前,商业写字楼登时被压出逼仄吝啬的寒酸来。
   10年间,通过土地财政和垄断政治权力,官方组织一步步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财富向自己手中集中。
  官有经济在垄断的无竞争市场所向披靡,源源不断的暴利如滚滚长江。水、气、电、油、电信、金融、烟草、卫生、教育、海关、公路等行业自不用说,即使出版、邮政、新华书店、市政、环卫、公交、盐业、矿业、铁路、民航、文化、体育、新闻、旅游、土地等这些领域,因为禁止自由竞争,其利润之丰厚仍足以使任何外企眼红得流鼻血。
  在当下中国随便哪一个城市,一个大腹便便的税务监管员都可以开着路虎SUV上班,他的办公室面积有多大、装修得有多豪华不必说,只消告诉你一句,他可以在单位里健身、桑拿、游泳……一个刚刚工作两年的警察就已经买车买房———没要父母的钱也没按揭,一个国家电网公司的抄表员基本月薪达到8000元……
  人们都知道,对“黑领”来说,收入绝对不止薪水这一块,医疗、交通、吃喝拉撒、贪污受贿等等,所有的地方都享受纳税人的无偿供养,每月的车贴甚至比农民工辛苦一个月的薪水还要多,他们也可以在超市买个床单裤衩都开发票报销,或者把免费领来的大量昂贵药品卖钱。可以说,所谓“黑领”,就是除了没给其配备法律意义上的配偶外,其他都是享受无偿供给的。
  比起10年前苍白的小资白领来,只有这些享受和垄断了政治权利的人才真正地实现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他们绝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生活的水准。当然,另外一极的其他“普通老百姓”则是标准的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国民。
  白领阶层可以说是开放的,或者说穷人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实现白领梦。正因为如此,白领在大学扩招后人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急剧贬值。相对而言,“黑领阶层”则完全是封闭的,正因为封闭,才会奇货可居,炙手可热。公共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官僚权力集团把持的私家后院,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进入这个群体,理论上说不是不可能,只能说———很渺茫。
  “黑领”的特殊之处是已经走向组织化和正在走向世袭化,前者巩固,后者继承。在白领黯然陨落之后,“黑领”的低调崛起在全社会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考公务员热。
  在这场席卷地球的金融风暴中,无数外企破产倒闭、业绩滑坡,覆巢之下,纷纷裁员降薪,白领们仓皇失业。与此相反,中国官有组织却财大气粗逆市飘红,令世界500强为之羡慕,“黑领”们仍然可以毫无罪恶感地集体加薪。
  如果说白领曾经掀起一股托福热、小资热的话,“黑领”的江湖则使传统国学和势利文化大热。易中天的阴谋学,王立群、阎崇年的帝王学,于丹的犬儒学和马未都的收藏学等等,无不映照了“黑领”这个社会核心消费阶层的形成。
  当代厚黑学大师冯仑老板毫不客气地把白领鄙视为“房奴”,一个“奴”字撕下了一群人看似体面的假领。诚然,白领没有任何社会权利,没有罢工权,没有选举权,没有话语权;他们没有权势,没有资本,没有门第。相反,“黑领”则是这个国家的上帝选民。他们的房子票子车子等等除过老婆之外,都一概享受无偿配给,几乎不用跟“普通老百姓”们争来抢去的所谓市场发生任何关系。
  白领的陨落代表着知识精英的穷途末路和理性精神的落败,“黑领”的兴盛代表着权力意识形态的扩张,与反知识重权力的血统论和阴谋论王者归来。“知识贬值”必然带来“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中国社会从此向封建资本主义进一步靠拢。社会文化日渐沙化和盐碱化。
  “黑领”对白领的阻击和绞杀使构成未来社会主流的新兴中产阶级胎死腹中,建立宪政公民社会的启蒙运动被迫土崩瓦解。这种财阀与权贵的合力扼杀,使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严重退化直至丧失。社会结构和信息结构进一步被凝固、被肢解,青年一代被年迈保守的既得利益者压制封堵在社会最底层。健康的社会流动和财富循环陷于停滞,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力和源泉被窒息、被堵死。
  胜者为王的狼图腾文化、不择手段的官场权谋文化、暴殄天物的面子文化和崇高伟大的满清皇帝戏之所以大行其道,正映射着白领规则的陨落与“黑领”规矩的升起,中国社会由知识和文明的艰难复苏,无可挽回地退回到野蛮与无知的权力通吃、弱肉强食中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全社会的羡慕、嫉妒和仇视之中,“黑领阶层”一方面继续低调地巩固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他们开始悄然向新大陆挺进———携款外逃,或者投资移民,实现自己正式加入世界发达国家高级人类的梦想,同时也使自己的后代永远彻底地摆脱水深火热的中国。
其他文献
最喜爱泰戈尔的诗,看了又看,想了又想……  看了让人心痛,想过让人心伤。  注定无法相聚的人会在等待中悄悄地死去……  多么伤感,读着这首诗,心仿佛被割成两半,一半在水里,一半在血里,痛彻心脾……  我知道他在那儿,但我却只能遥望着他,每天的日出和每天的日落,我都知道他在那儿,可是我却不能见到他……  蝴蝶再美,终究要飞。  如果你是我眼中最后一滴泪;我决不会哭泣;因为我害怕失去你;  当你不能拥
期刊
很奇怪,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他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于他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  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
期刊
很多医学家都说,在轻松的心情下吃东西较易消化;在紧张的心情下吃东西容易得胃病。心情愉悦的人容易入睡;情绪紧绷的人则容易失眠。一般而言,步调慢的人比较长寿,步调紧促的人,身体经常会出现毛病。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不久;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不久;情绪紧绷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过紧;善养生的人则会常保持轻松愉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人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素质,似乎永远也说不清。其实,素质并不那么难以理解。教育界认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5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位伟人说得更为简洁: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那么,什么是忘不掉的呢?根据人们的深切体验可以说,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是忘不掉的,而更忘不掉的是爱是情感是对美的追
期刊
“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日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作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
期刊
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着崇高的荣誉、设置了高门槛难以入学、编织着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  清华号称一流学府,在国内而言,我以为清华还是堪称第一的。然而,清华经常自比哈佛、剑桥,这从积极的方面看,说明清华还是想与国际一流比肩看齐的,但从另外有关方面看,要通过跟别人比来说明自己,这就显示出清华的不自信和差距。清华大学主楼  最近去哈佛大学参观,感觉清华与哈佛确实有很多
期刊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长安街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根据规划,从东单路口到西边的府前街东口,在原有15米宽的沥青路南北两侧,各修一条15米宽的新路,新路与旧路之间,种上了4排高大的乔木。  “当时我们参加拓马路,还在王府井砌高台,有两三米高,同时要清理沿街很多垃圾。”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当时才上初中,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也参加了修建大道的“义务劳动”。  
期刊
1  我在燥热的夏日午后收到安娜的信:“嘿,宝贝,我要回国了,想不想见我。”一直嗡嗡作响的空调机忽然安静了一下,我对着面前的一碗冰梨粥却开始心浮气躁起来。  一个月后我从超市买米回来,看到一个黑色短打、马尾高高的女子指挥着工人往隔壁搬家具。那些家具真漂亮,是细腻华美的北欧风格,童话一般,恰似我一直向往的样子,不像我家,统统是爸爸自己打造的中式家具,简洁冷硬。那女子听到响声回过头来,四目对视的一刹那
期刊
第一次喝玫瑰花茶是在3年前。  那时,她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生得是明眸皓齿,她坚信自己就是那个穿着水晶鞋,坐着南瓜车的女孩,所以难免有些心高气傲。偏偏有个不知深浅的实习医生爱上了她,天天追她。她也喜欢看实习医生那朝日般的笑容,这让她的心中很甜。可唯一让她感觉遗憾的是,实习医生来自于偏僻的山村,她的浪漫在他的现实面前总显得很可笑。  2月14日是情人节,他们去了一家咖啡屋。她正好遇上每月例行的“特殊情
期刊
四只鸟在春天叫了三声,  泄露了少女的嫩和羞,  年轻的小草滑倒在山坡上。  三只鸟在夏天叫了两声,  就闪电了,雷响了,  村庄躲在一棵树的背后。  两只鸟在秋天叫了一声,  树上的星星一闪而过,  风就来了,霜就落了。  一只鸟站在冬天的树杈上,  一只鸟站在冬天的雪地里,   一只鸟哑巴了,不意味着被省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