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关键,一个好的开头就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新课导入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知道了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
1 逆向思维法
对于简单、熟悉的问题,学生都有初步了解,已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求知的欲望,但如果教师稍微换一种角度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无穷的遐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例如,在小学时就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如果教师遵循旧法再赘述一遍,课堂气氛当然沉闷乏味,这也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可能会从西边出来?如果地球自转一周是48小时,生活中会有哪些不习惯的地方?如果地球停止转动了,世界会有哪些改变等问题,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
2 源于生活法
每个人一生中最深的体会莫过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凡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件都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经历学生愿意向教师和同学倾述,他们愿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讲述电视剧情节一样津津乐道。例如,“人口问题”一节的导入,教师大可不必告诉学生人口太多、太少或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可向学生提问:家庭人口有多少?成员有哪些?年龄结构怎样?都从事什么职业?收入与支出情况如何?等等,由此延伸到对全村、全县、全国、全世界人口问题的探索。这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
3 形象法、数据资料法
简单而具有说服力的直观形象或数据资料往往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日本”一课的引入,教师可于课前板书“走进日本”四个大字,每个字代表日本的一个主要岛屿,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日本是一个岛国的印象,其领土的主要四大岛及其位置,然后引用适当的数据资料,如日本是一个面积小、资源少、人口多的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铁矿,石油、铜矿,煤炭、天然气也很少,但其轿车、摩托车、船舶、车床、合成纤维、录相机、照相机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1%、78.1%、72.6%、57.2%、48.7%、77.3%、87.0%,今天在中国各大商场,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日本的“索尼”“富士”“本田”“松下”“东芝”等世界名牌产品。每位学生都是爱国的,他们希望了解日本,学习日本,他们也希望祖国经济腾飞,于是日本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新闻导入法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国际主义精神,要经常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各种新闻媒体是学生了解这些大事的重要渠道,所以报刊、电视新闻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于教学中。例如,“中东”一课就可直接由新闻引入,教师巧妙地设问:昨晚新闻报道,中东地区的巴以两国的冲突又趋于白热化,你们看了没有?……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议论中东的局势。教师可乘势引入“中东内容”的教学。
5 “特殊”导入法
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事物总是给人以新鲜感,总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引导大家的兴趣。因此,运用事物的“特殊”性也是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极地地区”的导入,教师完全可以用设问的方法讲述南极地区的独有特点:你听说过“杀人风”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库,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天,风刮起来尖叫着横扫地面,冰雪夹带着沙子从冰坡铺天盖地卷来,人在暴风中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或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有位科学家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6 “之最”导入法
无论是最大、最小,还是最多、最少,都会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联想,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导入新课。例如“亚洲”一课的导入,教师可列举:世界上最大的洲,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山峰、最大最深的湖泊、陆地上的最低点、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所在的大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等,来激起学生了解亚洲的欲望。
7 地方特色导入法
我们没有周游四海,但同样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日本、美国、英国是怎样的?那里的建筑是否也和我们的一样有特色?太平洋彼岸该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了吗?这些都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资源。例如,“印度”一课的导入,可由教师或学生表演并欣赏优美的印度孔雀舞,高歌印度歌曲,展示印度风光,以此促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曾说:有教无类。但有一点却是永恒的真理,那就是让新课的导入激起课堂千层浪。只有这样,一节课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前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不羁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
1 逆向思维法
对于简单、熟悉的问题,学生都有初步了解,已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求知的欲望,但如果教师稍微换一种角度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无穷的遐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例如,在小学时就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如果教师遵循旧法再赘述一遍,课堂气氛当然沉闷乏味,这也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可能会从西边出来?如果地球自转一周是48小时,生活中会有哪些不习惯的地方?如果地球停止转动了,世界会有哪些改变等问题,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
2 源于生活法
每个人一生中最深的体会莫过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凡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件都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经历学生愿意向教师和同学倾述,他们愿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讲述电视剧情节一样津津乐道。例如,“人口问题”一节的导入,教师大可不必告诉学生人口太多、太少或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可向学生提问:家庭人口有多少?成员有哪些?年龄结构怎样?都从事什么职业?收入与支出情况如何?等等,由此延伸到对全村、全县、全国、全世界人口问题的探索。这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
3 形象法、数据资料法
简单而具有说服力的直观形象或数据资料往往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日本”一课的引入,教师可于课前板书“走进日本”四个大字,每个字代表日本的一个主要岛屿,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日本是一个岛国的印象,其领土的主要四大岛及其位置,然后引用适当的数据资料,如日本是一个面积小、资源少、人口多的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铁矿,石油、铜矿,煤炭、天然气也很少,但其轿车、摩托车、船舶、车床、合成纤维、录相机、照相机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1%、78.1%、72.6%、57.2%、48.7%、77.3%、87.0%,今天在中国各大商场,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日本的“索尼”“富士”“本田”“松下”“东芝”等世界名牌产品。每位学生都是爱国的,他们希望了解日本,学习日本,他们也希望祖国经济腾飞,于是日本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新闻导入法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国际主义精神,要经常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各种新闻媒体是学生了解这些大事的重要渠道,所以报刊、电视新闻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于教学中。例如,“中东”一课就可直接由新闻引入,教师巧妙地设问:昨晚新闻报道,中东地区的巴以两国的冲突又趋于白热化,你们看了没有?……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议论中东的局势。教师可乘势引入“中东内容”的教学。
5 “特殊”导入法
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事物总是给人以新鲜感,总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引导大家的兴趣。因此,运用事物的“特殊”性也是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极地地区”的导入,教师完全可以用设问的方法讲述南极地区的独有特点:你听说过“杀人风”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库,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天,风刮起来尖叫着横扫地面,冰雪夹带着沙子从冰坡铺天盖地卷来,人在暴风中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或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有位科学家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6 “之最”导入法
无论是最大、最小,还是最多、最少,都会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联想,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导入新课。例如“亚洲”一课的导入,教师可列举:世界上最大的洲,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山峰、最大最深的湖泊、陆地上的最低点、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所在的大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等,来激起学生了解亚洲的欲望。
7 地方特色导入法
我们没有周游四海,但同样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日本、美国、英国是怎样的?那里的建筑是否也和我们的一样有特色?太平洋彼岸该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了吗?这些都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资源。例如,“印度”一课的导入,可由教师或学生表演并欣赏优美的印度孔雀舞,高歌印度歌曲,展示印度风光,以此促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曾说:有教无类。但有一点却是永恒的真理,那就是让新课的导入激起课堂千层浪。只有这样,一节课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前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不羁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