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的几种导入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关键,一个好的开头就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新课导入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知道了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
  
  1 逆向思维法
  
  对于简单、熟悉的问题,学生都有初步了解,已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求知的欲望,但如果教师稍微换一种角度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无穷的遐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例如,在小学时就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如果教师遵循旧法再赘述一遍,课堂气氛当然沉闷乏味,这也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可能会从西边出来?如果地球自转一周是48小时,生活中会有哪些不习惯的地方?如果地球停止转动了,世界会有哪些改变等问题,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
  
  2 源于生活法
  
  每个人一生中最深的体会莫过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凡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件都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经历学生愿意向教师和同学倾述,他们愿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讲述电视剧情节一样津津乐道。例如,“人口问题”一节的导入,教师大可不必告诉学生人口太多、太少或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严重问题,而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可向学生提问:家庭人口有多少?成员有哪些?年龄结构怎样?都从事什么职业?收入与支出情况如何?等等,由此延伸到对全村、全县、全国、全世界人口问题的探索。这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
  
  3 形象法、数据资料法
  
  简单而具有说服力的直观形象或数据资料往往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日本”一课的引入,教师可于课前板书“走进日本”四个大字,每个字代表日本的一个主要岛屿,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日本是一个岛国的印象,其领土的主要四大岛及其位置,然后引用适当的数据资料,如日本是一个面积小、资源少、人口多的岛国,它们几乎没有铁矿,石油、铜矿,煤炭、天然气也很少,但其轿车、摩托车、船舶、车床、合成纤维、录相机、照相机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1%、78.1%、72.6%、57.2%、48.7%、77.3%、87.0%,今天在中国各大商场,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日本的“索尼”“富士”“本田”“松下”“东芝”等世界名牌产品。每位学生都是爱国的,他们希望了解日本,学习日本,他们也希望祖国经济腾飞,于是日本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新闻导入法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国际主义精神,要经常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各种新闻媒体是学生了解这些大事的重要渠道,所以报刊、电视新闻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于教学中。例如,“中东”一课就可直接由新闻引入,教师巧妙地设问:昨晚新闻报道,中东地区的巴以两国的冲突又趋于白热化,你们看了没有?……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议论中东的局势。教师可乘势引入“中东内容”的教学。
  
  5 “特殊”导入法
  
  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事物总是给人以新鲜感,总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引导大家的兴趣。因此,运用事物的“特殊”性也是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极地地区”的导入,教师完全可以用设问的方法讲述南极地区的独有特点:你听说过“杀人风”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风库,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天,风刮起来尖叫着横扫地面,冰雪夹带着沙子从冰坡铺天盖地卷来,人在暴风中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或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有位科学家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6 “之最”导入法
  
  无论是最大、最小,还是最多、最少,都会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联想,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导入新课。例如“亚洲”一课的导入,教师可列举:世界上最大的洲,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山峰、最大最深的湖泊、陆地上的最低点、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所在的大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等,来激起学生了解亚洲的欲望。
  
  7 地方特色导入法
  
  我们没有周游四海,但同样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日本、美国、英国是怎样的?那里的建筑是否也和我们的一样有特色?太平洋彼岸该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了吗?这些都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资源。例如,“印度”一课的导入,可由教师或学生表演并欣赏优美的印度孔雀舞,高歌印度歌曲,展示印度风光,以此促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曾说:有教无类。但有一点却是永恒的真理,那就是让新课的导入激起课堂千层浪。只有这样,一节课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前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不羁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向纵深发展。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学习借鉴世界文化、吸纳先进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创造崭新文化,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此相适应,创建学习型社会也就普遍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历史选择。本文在阐述教育系统建设学习型组织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教育系统 理性思考    学习型
期刊
1 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我们要进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语文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场所。中医经典课增加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对古代中医知识的理解记忆,对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今后中医教学的改革创新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中医专业的设置和中医学子的发展更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  【关键词】 中医经典课 实验教学     二十一世纪将
期刊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下是我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联系实际教学,谈谈关于“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看法和认识。    1 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Go For It!为教师提供了每单元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 英语教学     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了,也经历了从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深知新课改教育模式给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我们也分明地觉察到它的遗憾与不足。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为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想尽办法,设计的花样层出不穷,表面上看非常活
期刊
【摘 要】 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活动”中学好语文。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情境 自主动脉 激活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深爱着语文教学,一是语文课本身就有永恒的魅力;二是作为母语,学生的内心始终是向往语文的,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必将掀起学生乐学语文爱学语文的热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
期刊
【摘 要】 高校应用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等,才能使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真正地走出困境。  【关键词】 高校 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根据人们对写作的理解,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学写作;一是应用写作
期刊
【摘 要】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难题,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正确地遵循应用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学得轻松,易掌握,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应用题 思考 探索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
期刊
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产生疲劳后,一般来说,轻度疲劳,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地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要想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