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6例急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休克纠正时间为(4.1±1.5)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6±2.2)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休克 小儿 盐酸纳洛酮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79-02
小儿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急性休克患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处理,将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笔者近年来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休克患儿,临床疗效确切,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6例急性休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20d~9岁,平均(1.6±0.5)岁,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心源性休克6例,神经源性休克3例,过敏性休克3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5d~8岁,平均(1.4±0.6)岁,其中感染性休克27例,心源性休克6例,神经源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休克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去除病因、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紊乱、扩容、抗感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054)0.02~0.04mg/kg加入2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4次/d,直至休克症状得到纠正,血压稳定,意识清晰。观察两组患儿的休克纠正时间。
1.3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用药后4~8h血压稳定,意识清晰,休克症状完全得到控制;有效:用药后8~12h血压稳定,意识清晰,休克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无效:用药后12小时血压未稳定,意识模糊,休克症状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儿休克纠正时间为(4.1±1.5)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6±2.2)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2]:急性休克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ACTH和β-内啡肽(β-EP),β-EP具有抑制前列腺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是构成休克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小儿急性休克的类型较多,但无论何种类型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因此一旦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给予有效的处理。
常规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主要采取积极处理病因、吸氧、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以及根据休克的类型给予对症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休克症状并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纠正。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后患儿的休克症状得到了迅速纠正,血压和意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临床研究认为[3]:对各种原因所致休克患儿,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能缩短纠正休克的时间,及早改善全身脏器的供血及供氧,减少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损害。杨勇[4]认为:纳洛酮可解除其对心血管的抑制,恢复心血管的正常调节效应,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纳洛酮为人工合成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min,能迅速分布全身,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高,其可拮抗机体在应激反应中大量的阿片肽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5]。同时纳洛酮能够解除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和微循环的抑制效应,改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左室收缩力等,促进血压回升,逆转休克低血压。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钧,周新玲.盐酸纳洛酮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9):559
[2] 陈世雄.盐酸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1):37-39
[3] 张川琳.盐酸纳洛酮治疗小儿休克78例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7,8(2):107-108
[4] 杨勇,谢智慧.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61-1862
[5] 邢正云,冯国安.纳洛酮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6):388-390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6例急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休克纠正时间为(4.1±1.5)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6±2.2)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休克 小儿 盐酸纳洛酮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79-02
小儿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急性休克患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处理,将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笔者近年来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休克患儿,临床疗效确切,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6例急性休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20d~9岁,平均(1.6±0.5)岁,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心源性休克6例,神经源性休克3例,过敏性休克3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5d~8岁,平均(1.4±0.6)岁,其中感染性休克27例,心源性休克6例,神经源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休克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去除病因、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紊乱、扩容、抗感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054)0.02~0.04mg/kg加入2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4次/d,直至休克症状得到纠正,血压稳定,意识清晰。观察两组患儿的休克纠正时间。
1.3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用药后4~8h血压稳定,意识清晰,休克症状完全得到控制;有效:用药后8~12h血压稳定,意识清晰,休克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无效:用药后12小时血压未稳定,意识模糊,休克症状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儿休克纠正时间为(4.1±1.5)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8.6±2.2)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2]:急性休克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ACTH和β-内啡肽(β-EP),β-EP具有抑制前列腺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是构成休克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小儿急性休克的类型较多,但无论何种类型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因此一旦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给予有效的处理。
常规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主要采取积极处理病因、吸氧、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以及根据休克的类型给予对症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休克症状并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纠正。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后患儿的休克症状得到了迅速纠正,血压和意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临床研究认为[3]:对各种原因所致休克患儿,早期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能缩短纠正休克的时间,及早改善全身脏器的供血及供氧,减少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损害。杨勇[4]认为:纳洛酮可解除其对心血管的抑制,恢复心血管的正常调节效应,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纳洛酮为人工合成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min,能迅速分布全身,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高,其可拮抗机体在应激反应中大量的阿片肽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5]。同时纳洛酮能够解除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和微循环的抑制效应,改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左室收缩力等,促进血压回升,逆转休克低血压。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钧,周新玲.盐酸纳洛酮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9):559
[2] 陈世雄.盐酸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1):37-39
[3] 张川琳.盐酸纳洛酮治疗小儿休克78例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7,8(2):107-108
[4] 杨勇,谢智慧.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61-1862
[5] 邢正云,冯国安.纳洛酮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6):38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