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洋之谜
从前,桐花梓花开遍山岭
松树、杉树、樟树、椎树
众多无法一一列举的树
浑身长满波浪形的树尖
杂草和野花在低处荡漾
飞禽走兽游弋如鱼群
这流传久远的山洋之谜
不可勘破。但不能忽略
星辰日月、气候季节的变异
山川、泥土、草木的调节
名字的象征,也在丢失
我说不出更多的奥秘
观山似海为洋,不过是
粗浅的比喻。大山静黙如谜
又从未停止喧响。对于
雷电、雨雪、云雾的出没
山洋自身的涛声及涌动
我从未有过事先察觉
桐梓洋村
大山里的村庄,起初
命名的依据,多半是
显眼的树木或石头
桐梓洋村如今已罕见
桐树及梓树,然而
名字生成了山岭
人口繁衍似林树
房屋犹如石头分布
道路不再是盘绕的
绳索,而是加宽的履带
这些所有的改变
似乎更利于出走和搬迁
年节中归来的城里人
遗忘了乡村的游戏及活计
厌倦了山间的树木与石头
无视田地里荒芜的杂草
我说的不是桐梓洋村
而是村庄的一个缩影
本草说
在山中,很多奥秘不是
隐匿于未知,而是湮没于
从前。如同祖传的秘方
终归中断于口耳相传
我曾认识不少植物
不知道它们原本带着
名字,还是被人为命名
每一株草木都附带说明
罗列出叶脉、根须、汁液
良性不良性的功用及
其他。人与自然的相处
最恰当便是相生相克
有多少类疾病滋生
就有多少种草药生长
我曾沮丧山川光秃沉寂
也曾惊诧荒蛮疯狂遮蔽
面对失控的水土、季候
我只能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火燒云
在天地或昼夜交替处
往往是异常天象
发生的方位及时刻
火烧云在天边铺开
涌动火光里的波涛
黑下来的峰峦犹如
地面最后的剪影
我不知道这场火烧云
即将带来好天气
还是带来坏天气
置身于此,我并不比
山顶上的一棵树
感触更深。着火的云团
蕴藏何种寓意或预示
这突如其来的盛大景象
壮观而狂乱,唯美而即逝
我不能为之欢呼
又不能无动于衷
一只红颊鹎
森林的鸣禽,枝头的歌者
惯于成群结队的鹎鸟
脱离了众议及合唱
一只红颊鹎,陷入沉默与
孤单。树冠如云团涌起
一棵树和一只鸟
越众而出,高高在上
并不见得有多么牢靠
欢呼的枝条失去声响
四外苍茫,时空流逝
越是强调模糊或清晰
越显得不足真实可信
我认出那棵树是杉树
柔软的枝条带着荆刺
树冠组成云团或王座
那是一只红颊鹎
它站在孤立的位置
长久失语又卓尔不群
→ 安石榴,20世纪70年代初生于广西藤县,80年代末开始写作及发表作品,90年代起连续于国内十余个城市游走驻留,现居广州和河南之间,主持南风台文艺空间。已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地方文化旅游专著十多部。
从前,桐花梓花开遍山岭
松树、杉树、樟树、椎树
众多无法一一列举的树
浑身长满波浪形的树尖
杂草和野花在低处荡漾
飞禽走兽游弋如鱼群
这流传久远的山洋之谜
不可勘破。但不能忽略
星辰日月、气候季节的变异
山川、泥土、草木的调节
名字的象征,也在丢失
我说不出更多的奥秘
观山似海为洋,不过是
粗浅的比喻。大山静黙如谜
又从未停止喧响。对于
雷电、雨雪、云雾的出没
山洋自身的涛声及涌动
我从未有过事先察觉
桐梓洋村
大山里的村庄,起初
命名的依据,多半是
显眼的树木或石头
桐梓洋村如今已罕见
桐树及梓树,然而
名字生成了山岭
人口繁衍似林树
房屋犹如石头分布
道路不再是盘绕的
绳索,而是加宽的履带
这些所有的改变
似乎更利于出走和搬迁
年节中归来的城里人
遗忘了乡村的游戏及活计
厌倦了山间的树木与石头
无视田地里荒芜的杂草
我说的不是桐梓洋村
而是村庄的一个缩影
本草说
在山中,很多奥秘不是
隐匿于未知,而是湮没于
从前。如同祖传的秘方
终归中断于口耳相传
我曾认识不少植物
不知道它们原本带着
名字,还是被人为命名
每一株草木都附带说明
罗列出叶脉、根须、汁液
良性不良性的功用及
其他。人与自然的相处
最恰当便是相生相克
有多少类疾病滋生
就有多少种草药生长
我曾沮丧山川光秃沉寂
也曾惊诧荒蛮疯狂遮蔽
面对失控的水土、季候
我只能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火燒云
在天地或昼夜交替处
往往是异常天象
发生的方位及时刻
火烧云在天边铺开
涌动火光里的波涛
黑下来的峰峦犹如
地面最后的剪影
我不知道这场火烧云
即将带来好天气
还是带来坏天气
置身于此,我并不比
山顶上的一棵树
感触更深。着火的云团
蕴藏何种寓意或预示
这突如其来的盛大景象
壮观而狂乱,唯美而即逝
我不能为之欢呼
又不能无动于衷
一只红颊鹎
森林的鸣禽,枝头的歌者
惯于成群结队的鹎鸟
脱离了众议及合唱
一只红颊鹎,陷入沉默与
孤单。树冠如云团涌起
一棵树和一只鸟
越众而出,高高在上
并不见得有多么牢靠
欢呼的枝条失去声响
四外苍茫,时空流逝
越是强调模糊或清晰
越显得不足真实可信
我认出那棵树是杉树
柔软的枝条带着荆刺
树冠组成云团或王座
那是一只红颊鹎
它站在孤立的位置
长久失语又卓尔不群
→ 安石榴,20世纪70年代初生于广西藤县,80年代末开始写作及发表作品,90年代起连续于国内十余个城市游走驻留,现居广州和河南之间,主持南风台文艺空间。已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地方文化旅游专著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