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龙凤纹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多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蜀锦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织锦之一,龙凤纹样是其常见纹样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从唐代开始,蜀锦上的龙凤纹样随着人们的文化及审美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人们不断丰富变化龙凤图案样式,并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蜀锦;龙凤纹;装饰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纹饰中就有几何符号化的龙凤纹,龙是古人参照鳄、蛇、马等动物,以及云、闪电、虹等可幻化的自然现象集合而产生的一种合体。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龙常被称为鳞虫之长、众兽之君。凤是集鸡头、蛇颈、龟背、鱼尾等于一身的综合形象,长翅膀的鸟禽是凤的主要集合对象,凤为百鸟之王,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凤大都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水兽”“水象”,在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龙和凤的配合、结合、对应反映出古人的阴阳观。
商周时期龙凤纹多用于装饰青铜器、玉器,秦汉时期以动物纹样为大宗,加强了龙凤的吉祥寓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使龙凤纹饰呈现简单化;自唐代起,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龙凤纹样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宋元时期的纹样艺术吸收了唐代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后,龙凤纹样更富有动感和力度,形成了宫廷与民间龙凤纹样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明清时期,龙凤纹的发展更为成熟全面,图案更加写实,龙为“九似”(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凤则是“五出”(鸡头、如意冠、鹤身、孔雀尾、鸳鸯羽)。这种规范化、程式化、样式化、图案化的艺术格局,呈现出一种威武、富贵的皇家气派。
明代装饰艺术汇集了历代装饰艺术之大成,呈现出明快、大方、敦厚、质朴的装饰风格。其典型的时代纹样为龙纹、花卉纹、民俗百景纹、自然天象纹等。龙纹已形成坐龙、行龙、升龙、降龙,并使用江崖海水、流云、火珠、花卉等纹样衬托,形成富贵威武的气势。在明清两代,有帝后象征意义的龙凤纹并没有被皇权垄断,在民间艺术中广为流传,如龙凤纹出现于雕刻、织绣、蓝印花布、剪纸等手工艺中,造型生动新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清代装饰艺术形式纷繁,雅俗共赏。纹样风格一方面继承发展了前代纹样,另一方面是民间纹样、宫廷纹样及其他纹样相互借鉴和效仿。清早期的龙纹多保留明代龙纹的特征,清中晚期龙身、龙爪有逐渐变弱的趋势。清代的凤纹常与花卉、云气、杂宝组合,呈现吉祥的寓意。要求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要符合“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藤云、翅如仙鹤”的形貌特征,纹饰上有朝阳啸的凤、姿势欲翔腾的凤等。凤纹以其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从新石器时代的鸟纹到当代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凤纹,历经时代的变化,凤纹的形态始终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蜀锦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织锦之一,龙凤纹样是其常见的纹样之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蜀锦上就有丰富的龙凤纹图案,如明蜀锦织人物龙凤图案被面(图1)、清蜀锦织龙凤纹(图2)等。其中这件明代蜀锦百子龙凤图案被面最为出彩,画面由两幅织锦拼接而成,被面以红色为主色调,衬以黄、绿、蓝、银灰等色。用色丰富,针法复杂,绣工精细,质地坚韧丰满,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是蜀锦中的上品。画面图案分为两部分,图案与图案之间用五彩条、万字纹、回纹边栏相隔。上面部分织有龙凤飞舞的图案,图案中衬有祥云、火球、牡丹、佛手、菊花等;下面部分织百子图,百子共分八组,四组分别为十个童子图,四组分别为十五个童子图,十个童子与十五个童子图案交替排列,上、下两幅織锦共二百个童子。童子个个粉红胖面,喜气十足,或戴太子冠,或露头髻,身罩长袍,手持芦笙、荷花、灵芝草等瑞物;图案中衬有山石、桂花、仙鹤、青松、桂花、梅花鹿等图案。整幅蜀锦上的图案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喻意深远,民俗风情浓厚。
蜀锦,是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四川地区的蚕桑生产起源很早,西汉时期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关于蜀锦的生产,朱启钤《丝绣笔记》记载:“盖春秋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皆禹贡兖州厥篚织文之地。”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几欲夺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变而营织成,遂使锦绫专为蜀有。”
唐宋时期,蜀锦在中国织锦中最负盛名。元代费著在《蜀锦谱》中记载了蜀锦的悠久历史,宋代蜀锦从发展到鼎盛对元、明、清的织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蜀锦以浣花锦、巴缎、回回锦等最为盛名,其组织大多以经线作地,纬线显花,属特结型重组织,但也有用单插合重组织的。蜀锦的特点是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图案循环小,多为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用色明亮协调,织造精致细密,质地轻薄柔软。
龙凤纹样不仅代表着权利,也同样是中华民族最浪漫的服饰纹样代表之一。在寻常百姓家,龙凤纹样没有了宫廷中的威严庄重,变得美丽可亲,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同时人民群众将其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中。直到今天,中华民族在婚嫁服饰上仍沿用龙凤纹样,成婚礼衣上作为装饰的龙凤纹样,寓意阴阳和谐,婚姻美满,求吉祈福。
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它们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蜀锦作为中国织锦中的一部分,是承载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凤纹样的实物载体,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并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古代的刺绣与纹样堪称世界一绝,而蜀锦上的龙凤纹样则是中国刺绣中最光辉耀眼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2]张晓霞.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蜀锦;龙凤纹;装饰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纹饰中就有几何符号化的龙凤纹,龙是古人参照鳄、蛇、马等动物,以及云、闪电、虹等可幻化的自然现象集合而产生的一种合体。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龙常被称为鳞虫之长、众兽之君。凤是集鸡头、蛇颈、龟背、鱼尾等于一身的综合形象,长翅膀的鸟禽是凤的主要集合对象,凤为百鸟之王,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凤大都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水兽”“水象”,在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龙和凤的配合、结合、对应反映出古人的阴阳观。
商周时期龙凤纹多用于装饰青铜器、玉器,秦汉时期以动物纹样为大宗,加强了龙凤的吉祥寓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使龙凤纹饰呈现简单化;自唐代起,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龙凤纹样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宋元时期的纹样艺术吸收了唐代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后,龙凤纹样更富有动感和力度,形成了宫廷与民间龙凤纹样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明清时期,龙凤纹的发展更为成熟全面,图案更加写实,龙为“九似”(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凤则是“五出”(鸡头、如意冠、鹤身、孔雀尾、鸳鸯羽)。这种规范化、程式化、样式化、图案化的艺术格局,呈现出一种威武、富贵的皇家气派。
明代装饰艺术汇集了历代装饰艺术之大成,呈现出明快、大方、敦厚、质朴的装饰风格。其典型的时代纹样为龙纹、花卉纹、民俗百景纹、自然天象纹等。龙纹已形成坐龙、行龙、升龙、降龙,并使用江崖海水、流云、火珠、花卉等纹样衬托,形成富贵威武的气势。在明清两代,有帝后象征意义的龙凤纹并没有被皇权垄断,在民间艺术中广为流传,如龙凤纹出现于雕刻、织绣、蓝印花布、剪纸等手工艺中,造型生动新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清代装饰艺术形式纷繁,雅俗共赏。纹样风格一方面继承发展了前代纹样,另一方面是民间纹样、宫廷纹样及其他纹样相互借鉴和效仿。清早期的龙纹多保留明代龙纹的特征,清中晚期龙身、龙爪有逐渐变弱的趋势。清代的凤纹常与花卉、云气、杂宝组合,呈现吉祥的寓意。要求凤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要符合“首如锦鸡、冠似如意、头如藤云、翅如仙鹤”的形貌特征,纹饰上有朝阳啸的凤、姿势欲翔腾的凤等。凤纹以其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从新石器时代的鸟纹到当代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凤纹,历经时代的变化,凤纹的形态始终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蜀锦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织锦之一,龙凤纹样是其常见的纹样之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蜀锦上就有丰富的龙凤纹图案,如明蜀锦织人物龙凤图案被面(图1)、清蜀锦织龙凤纹(图2)等。其中这件明代蜀锦百子龙凤图案被面最为出彩,画面由两幅织锦拼接而成,被面以红色为主色调,衬以黄、绿、蓝、银灰等色。用色丰富,针法复杂,绣工精细,质地坚韧丰满,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是蜀锦中的上品。画面图案分为两部分,图案与图案之间用五彩条、万字纹、回纹边栏相隔。上面部分织有龙凤飞舞的图案,图案中衬有祥云、火球、牡丹、佛手、菊花等;下面部分织百子图,百子共分八组,四组分别为十个童子图,四组分别为十五个童子图,十个童子与十五个童子图案交替排列,上、下两幅織锦共二百个童子。童子个个粉红胖面,喜气十足,或戴太子冠,或露头髻,身罩长袍,手持芦笙、荷花、灵芝草等瑞物;图案中衬有山石、桂花、仙鹤、青松、桂花、梅花鹿等图案。整幅蜀锦上的图案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喻意深远,民俗风情浓厚。
蜀锦,是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四川地区的蚕桑生产起源很早,西汉时期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关于蜀锦的生产,朱启钤《丝绣笔记》记载:“盖春秋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皆禹贡兖州厥篚织文之地。”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几欲夺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变而营织成,遂使锦绫专为蜀有。”
唐宋时期,蜀锦在中国织锦中最负盛名。元代费著在《蜀锦谱》中记载了蜀锦的悠久历史,宋代蜀锦从发展到鼎盛对元、明、清的织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蜀锦以浣花锦、巴缎、回回锦等最为盛名,其组织大多以经线作地,纬线显花,属特结型重组织,但也有用单插合重组织的。蜀锦的特点是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图案循环小,多为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用色明亮协调,织造精致细密,质地轻薄柔软。
龙凤纹样不仅代表着权利,也同样是中华民族最浪漫的服饰纹样代表之一。在寻常百姓家,龙凤纹样没有了宫廷中的威严庄重,变得美丽可亲,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同时人民群众将其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中。直到今天,中华民族在婚嫁服饰上仍沿用龙凤纹样,成婚礼衣上作为装饰的龙凤纹样,寓意阴阳和谐,婚姻美满,求吉祈福。
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它们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蜀锦作为中国织锦中的一部分,是承载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凤纹样的实物载体,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并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古代的刺绣与纹样堪称世界一绝,而蜀锦上的龙凤纹样则是中国刺绣中最光辉耀眼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2]张晓霞.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