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渠道。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必修的、课时最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教师就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可采用激发学生兴趣、制造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和在学习中表现的差异,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勇于刨根问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一般都在第一学年开设。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时都不充足,教学标准规定的内容讲不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一步专业学习中遇到高等数学知识时出现不懂、不会现象。而专业课教师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补充高等数学知识,这时对于学生来说,要么重新自学数学知识,要么放弃繁杂的数学推理死记硬背,造成了即不懂得公式的物理背景,又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更不用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良好的培养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高等数学教学的课时数是不现实的,只能从教学内容上入手,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教材,教材要针对一定的育人标准,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规律。因此教材的侧重点要适应专业的应用需要,如管理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离散数学,而工程类则偏重微积分。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关心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出发,而不单单是他们将来需要用到这种或那种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删繁就简,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增加实际应用问题与综合应用问题。抓关键内容,核心概念,讲授突出重点,注重最基本、最重要内容让学生学深学透。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尽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基本出发点。必须改变过去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彻底改变过去的“单一讲授——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从教学方法角度考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类:概念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应针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1、高等数学课中,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实例为引导,效果会有改善。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课本上变化率问题中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可引用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用学生已经了解或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由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明明白白,而是只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例如,在讲用导数定义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时,就不必一一推导。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作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3、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工具的应用。因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需要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能迅速、准确地得到结果,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比如,对学生最为头疼的不定积分,那么就可以花点时间教他们使用积分表。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等数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中。因此,可通过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中一些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体会、认识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模过程实际上是学生重新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所以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方法。教师也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数学方法带入到高等数学或其他一些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学校的用电量为切入点,利用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建立一般用电量数学模型。先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对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产生强烈兴趣,进一步考虑模型的求解问题。通过类似的教学,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学生通过“用”数学,认识到了“需”数学,学习起来数学就会更加认真和努力。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将高等数学内容与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实例结合,不仅丰富教材了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中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构思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实现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
参 考 文 献
[1]王桂艳。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2009(02中)
[2]张志军,王冰洁。高数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吉林日报。2009-8-14
[3]廖正琦,贺清碧。论高等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关键词] 高职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渠道。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必修的、课时最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教师就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可采用激发学生兴趣、制造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和在学习中表现的差异,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勇于刨根问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一般都在第一学年开设。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时都不充足,教学标准规定的内容讲不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一步专业学习中遇到高等数学知识时出现不懂、不会现象。而专业课教师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补充高等数学知识,这时对于学生来说,要么重新自学数学知识,要么放弃繁杂的数学推理死记硬背,造成了即不懂得公式的物理背景,又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更不用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良好的培养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高等数学教学的课时数是不现实的,只能从教学内容上入手,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教材,教材要针对一定的育人标准,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规律。因此教材的侧重点要适应专业的应用需要,如管理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离散数学,而工程类则偏重微积分。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关心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出发,而不单单是他们将来需要用到这种或那种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删繁就简,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增加实际应用问题与综合应用问题。抓关键内容,核心概念,讲授突出重点,注重最基本、最重要内容让学生学深学透。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尽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基本出发点。必须改变过去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彻底改变过去的“单一讲授——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从教学方法角度考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类:概念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应针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1、高等数学课中,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实例为引导,效果会有改善。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课本上变化率问题中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可引用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用学生已经了解或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由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明明白白,而是只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例如,在讲用导数定义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时,就不必一一推导。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作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3、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工具的应用。因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需要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能迅速、准确地得到结果,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比如,对学生最为头疼的不定积分,那么就可以花点时间教他们使用积分表。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等数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中。因此,可通过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选修课,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中一些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体会、认识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模过程实际上是学生重新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所以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方法。教师也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数学方法带入到高等数学或其他一些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学校的用电量为切入点,利用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建立一般用电量数学模型。先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对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产生强烈兴趣,进一步考虑模型的求解问题。通过类似的教学,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学生通过“用”数学,认识到了“需”数学,学习起来数学就会更加认真和努力。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将高等数学内容与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实例结合,不仅丰富教材了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中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构思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实现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
参 考 文 献
[1]王桂艳。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2009(02中)
[2]张志军,王冰洁。高数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吉林日报。2009-8-14
[3]廖正琦,贺清碧。论高等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