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寒冷的冬天,正值北京又处在火热的拍卖季,一个身材瘦高、头发灰白的外国老人,出现在北京的古玩市场里。
他在古瓷经纪人马新树的面前蹲下身来,500元人民币买了块巴掌大小的明代洪武釉里红瓷片赝品,说是要拿回去和真品对比。由此,朱利安-汤姆生——这位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热爱中国古代瓷器,长期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拍卖公司之间的“成化王子”,被中国朋友称为朱汤生的英国人,不经意间推开了中国古代瓷器收藏界的又一扇门,走了进去。
“我领朱汤生来见的他们。朱汤生和国内的那些专家不一样,爱学习,喜欢参观学习私人收藏的古代瓷片。”马新树不无自豪的说。
此后的几年里,朱汤生拜访了北京几位古代瓷片的收藏者,探讨了他们的宝贵收藏。这期间,北京地区的瓷片发烧友自发组织的两次“片友会”,他都到场,和片友们一起观摩实物,探讨交流。
在走访私人收藏时,朱汤生对尹书立收藏的元代釉里红人物纹匜残器、元代釉里红元曲人物纹罐残片和明代成化斗彩荷塘鸳鸯纹碗残足、成化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盘残片、洪武青花、釉里红残片赞不绝口,称之为极少见的绝品,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并打算与藏家们合作出本介绍北京收藏古代瓷片标本的书籍。没想到,朱汤生在今年1月去世,“他这么快就走了”,尹书立唏嘘不已,“希望我送给他的两块洪武青花和釉里红瓷片能够陪伴他安恩。”
古瓷片收藏者曲永健回忆:“朱汤生十分关注和鼓励北京的瓷片收藏界,他认为北京地区收藏的古代瓷水平,超过了苏富比拍卖公司自身创办的学校收藏。”
“他是一个好人,没有架子,十分谦虚、平和。”每每说到朱汤生,李有臣先生都很激动。“与国内有些高高在上的专家相比,朱汤生的眼力、资历比他们强,最可贵的是在与瓷片收藏者交流时,如果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他会马上改正,绝不找借口。”
古瓷片收藏者李金良说:“朱汤生对古代瓷片断代比咱们中国人反应还快、还准,比有些国内的专家水平高。而且谦虚,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对清代的郎窑红拿不准。后来在一次看瓷片时,朱汤生指着一块瓷片说,这就是郎窑红。”
“初次见到他时,我对这位外国老人有些疑虑,他对中国懂吗?没想到,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尊重程度令我惊讶!不像有的媒体、专家联手误导炒作,对古代瓷器鉴定和收藏说不清楚,写不明白,轻视瓷片的收藏与应用。在接触朱汤生时,他多次建议在收藏中要先接触瓷片标本。2010年在英国伦敦宝龙拍卖会上,朱汤生竞拍一件中国古代瓷器时,举了几牌没举到,我们聊了几句,没想到这成了我和他的永别。”说到这里,郭树辰说不下去了。
“朱汤生是位绅士”,古瓷片收藏者路杰有着切身体会,“朱汤生和耿宝昌先生是当今瓷器收藏鉴定界的两位泰斗。能够认识并与朱汤生先生交流使我很高兴,尤其是他还送给我一本纪念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册,并签了名,让我十分感动。”
朱汤生在北京走访瓷片收藏者时,英语熟练的张亚林多在旁边相陪。亦师亦友的经历,让他对朱汤生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他陪着朱汤生参观过北京的各大博物馆及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对朱汤生认真谦虚的治学精神记忆犹新。“朱汤生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普通的汉语和古代瓷器术语都能听懂,能说汉语中的古董专业用词,和我们深层次交流并没有什么困难。”
笔者没有他们幸运,与朱汤生有过的语言交流只是在几年前某拍卖会的预展现场。他将一件永宣青花烛台抱在怀里,面对镜头,娓娓道来。那一刻,我发现他眼中闪耀的满是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热爱。这是从心底涌出来的热爱,在许多人的眼中是找不到的。我不认识多少国内的专家,无法将他们进行对比。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发现做的不对,就勇于修正,他就是一个非凡的人。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一个对人生、对社会、对别人、对知识十分尊重和敬畏的人,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
在古瓷收藏圈里,有人视朱汤生为师长,有人视他为朋友,也有人视他为神,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位职业成功者。如果能后退几十年,我们真应该提一个口号:向朱汤生学习!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今中国大陆的收藏界、投资界、学术界、媒体界的诸多乱象。他告诉我们,比文物真假重要的,是真知灼见;而比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真诚。
他在古瓷经纪人马新树的面前蹲下身来,500元人民币买了块巴掌大小的明代洪武釉里红瓷片赝品,说是要拿回去和真品对比。由此,朱利安-汤姆生——这位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热爱中国古代瓷器,长期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拍卖公司之间的“成化王子”,被中国朋友称为朱汤生的英国人,不经意间推开了中国古代瓷器收藏界的又一扇门,走了进去。
“我领朱汤生来见的他们。朱汤生和国内的那些专家不一样,爱学习,喜欢参观学习私人收藏的古代瓷片。”马新树不无自豪的说。
此后的几年里,朱汤生拜访了北京几位古代瓷片的收藏者,探讨了他们的宝贵收藏。这期间,北京地区的瓷片发烧友自发组织的两次“片友会”,他都到场,和片友们一起观摩实物,探讨交流。
在走访私人收藏时,朱汤生对尹书立收藏的元代釉里红人物纹匜残器、元代釉里红元曲人物纹罐残片和明代成化斗彩荷塘鸳鸯纹碗残足、成化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盘残片、洪武青花、釉里红残片赞不绝口,称之为极少见的绝品,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并打算与藏家们合作出本介绍北京收藏古代瓷片标本的书籍。没想到,朱汤生在今年1月去世,“他这么快就走了”,尹书立唏嘘不已,“希望我送给他的两块洪武青花和釉里红瓷片能够陪伴他安恩。”
古瓷片收藏者曲永健回忆:“朱汤生十分关注和鼓励北京的瓷片收藏界,他认为北京地区收藏的古代瓷水平,超过了苏富比拍卖公司自身创办的学校收藏。”
“他是一个好人,没有架子,十分谦虚、平和。”每每说到朱汤生,李有臣先生都很激动。“与国内有些高高在上的专家相比,朱汤生的眼力、资历比他们强,最可贵的是在与瓷片收藏者交流时,如果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他会马上改正,绝不找借口。”
古瓷片收藏者李金良说:“朱汤生对古代瓷片断代比咱们中国人反应还快、还准,比有些国内的专家水平高。而且谦虚,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对清代的郎窑红拿不准。后来在一次看瓷片时,朱汤生指着一块瓷片说,这就是郎窑红。”
“初次见到他时,我对这位外国老人有些疑虑,他对中国懂吗?没想到,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尊重程度令我惊讶!不像有的媒体、专家联手误导炒作,对古代瓷器鉴定和收藏说不清楚,写不明白,轻视瓷片的收藏与应用。在接触朱汤生时,他多次建议在收藏中要先接触瓷片标本。2010年在英国伦敦宝龙拍卖会上,朱汤生竞拍一件中国古代瓷器时,举了几牌没举到,我们聊了几句,没想到这成了我和他的永别。”说到这里,郭树辰说不下去了。
“朱汤生是位绅士”,古瓷片收藏者路杰有着切身体会,“朱汤生和耿宝昌先生是当今瓷器收藏鉴定界的两位泰斗。能够认识并与朱汤生先生交流使我很高兴,尤其是他还送给我一本纪念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册,并签了名,让我十分感动。”
朱汤生在北京走访瓷片收藏者时,英语熟练的张亚林多在旁边相陪。亦师亦友的经历,让他对朱汤生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他陪着朱汤生参观过北京的各大博物馆及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对朱汤生认真谦虚的治学精神记忆犹新。“朱汤生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普通的汉语和古代瓷器术语都能听懂,能说汉语中的古董专业用词,和我们深层次交流并没有什么困难。”
笔者没有他们幸运,与朱汤生有过的语言交流只是在几年前某拍卖会的预展现场。他将一件永宣青花烛台抱在怀里,面对镜头,娓娓道来。那一刻,我发现他眼中闪耀的满是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热爱。这是从心底涌出来的热爱,在许多人的眼中是找不到的。我不认识多少国内的专家,无法将他们进行对比。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发现做的不对,就勇于修正,他就是一个非凡的人。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一个对人生、对社会、对别人、对知识十分尊重和敬畏的人,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
在古瓷收藏圈里,有人视朱汤生为师长,有人视他为朋友,也有人视他为神,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位职业成功者。如果能后退几十年,我们真应该提一个口号:向朱汤生学习!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今中国大陆的收藏界、投资界、学术界、媒体界的诸多乱象。他告诉我们,比文物真假重要的,是真知灼见;而比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