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友的怀念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9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寒冷的冬天,正值北京又处在火热的拍卖季,一个身材瘦高、头发灰白的外国老人,出现在北京的古玩市场里。
  他在古瓷经纪人马新树的面前蹲下身来,500元人民币买了块巴掌大小的明代洪武釉里红瓷片赝品,说是要拿回去和真品对比。由此,朱利安-汤姆生——这位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热爱中国古代瓷器,长期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拍卖公司之间的“成化王子”,被中国朋友称为朱汤生的英国人,不经意间推开了中国古代瓷器收藏界的又一扇门,走了进去。
  “我领朱汤生来见的他们。朱汤生和国内的那些专家不一样,爱学习,喜欢参观学习私人收藏的古代瓷片。”马新树不无自豪的说。
  此后的几年里,朱汤生拜访了北京几位古代瓷片的收藏者,探讨了他们的宝贵收藏。这期间,北京地区的瓷片发烧友自发组织的两次“片友会”,他都到场,和片友们一起观摩实物,探讨交流。
  在走访私人收藏时,朱汤生对尹书立收藏的元代釉里红人物纹匜残器、元代釉里红元曲人物纹罐残片和明代成化斗彩荷塘鸳鸯纹碗残足、成化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盘残片、洪武青花、釉里红残片赞不绝口,称之为极少见的绝品,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并打算与藏家们合作出本介绍北京收藏古代瓷片标本的书籍。没想到,朱汤生在今年1月去世,“他这么快就走了”,尹书立唏嘘不已,“希望我送给他的两块洪武青花和釉里红瓷片能够陪伴他安恩。”
  古瓷片收藏者曲永健回忆:“朱汤生十分关注和鼓励北京的瓷片收藏界,他认为北京地区收藏的古代瓷水平,超过了苏富比拍卖公司自身创办的学校收藏。”
  “他是一个好人,没有架子,十分谦虚、平和。”每每说到朱汤生,李有臣先生都很激动。“与国内有些高高在上的专家相比,朱汤生的眼力、资历比他们强,最可贵的是在与瓷片收藏者交流时,如果认为自己说的不对,他会马上改正,绝不找借口。”
  古瓷片收藏者李金良说:“朱汤生对古代瓷片断代比咱们中国人反应还快、还准,比有些国内的专家水平高。而且谦虚,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对清代的郎窑红拿不准。后来在一次看瓷片时,朱汤生指着一块瓷片说,这就是郎窑红。”
  “初次见到他时,我对这位外国老人有些疑虑,他对中国懂吗?没想到,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尊重程度令我惊讶!不像有的媒体、专家联手误导炒作,对古代瓷器鉴定和收藏说不清楚,写不明白,轻视瓷片的收藏与应用。在接触朱汤生时,他多次建议在收藏中要先接触瓷片标本。2010年在英国伦敦宝龙拍卖会上,朱汤生竞拍一件中国古代瓷器时,举了几牌没举到,我们聊了几句,没想到这成了我和他的永别。”说到这里,郭树辰说不下去了。
  “朱汤生是位绅士”,古瓷片收藏者路杰有着切身体会,“朱汤生和耿宝昌先生是当今瓷器收藏鉴定界的两位泰斗。能够认识并与朱汤生先生交流使我很高兴,尤其是他还送给我一本纪念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册,并签了名,让我十分感动。”
  朱汤生在北京走访瓷片收藏者时,英语熟练的张亚林多在旁边相陪。亦师亦友的经历,让他对朱汤生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他陪着朱汤生参观过北京的各大博物馆及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对朱汤生认真谦虚的治学精神记忆犹新。“朱汤生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普通的汉语和古代瓷器术语都能听懂,能说汉语中的古董专业用词,和我们深层次交流并没有什么困难。”
  笔者没有他们幸运,与朱汤生有过的语言交流只是在几年前某拍卖会的预展现场。他将一件永宣青花烛台抱在怀里,面对镜头,娓娓道来。那一刻,我发现他眼中闪耀的满是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热爱。这是从心底涌出来的热爱,在许多人的眼中是找不到的。我不认识多少国内的专家,无法将他们进行对比。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发现做的不对,就勇于修正,他就是一个非凡的人。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一个对人生、对社会、对别人、对知识十分尊重和敬畏的人,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榜样和奋斗目标。
  在古瓷收藏圈里,有人视朱汤生为师长,有人视他为朋友,也有人视他为神,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位职业成功者。如果能后退几十年,我们真应该提一个口号:向朱汤生学习!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今中国大陆的收藏界、投资界、学术界、媒体界的诸多乱象。他告诉我们,比文物真假重要的,是真知灼见;而比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真诚。
其他文献
在国家文物局的倡导和支持下,为促进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行业原则,维护行业形象,保护拍卖活动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6月10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正式公布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  该公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拍卖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和国际通行惯例,针对现阶段行业发展中突
期刊
冬日的早晨,雕花格扇的窗户里投入和煦的阳光,照在窗前巨大的画案上。画室里始终有股挥之不去的墨香,和案头堆积如小山的废纸卷、瓶瓶罐罐的颜料墨汁一起,无声地告诉人们,此间的主人有多勤奋。这里是江苏省国画院为赵绪成先生提供的画室,作为省国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即使退休后,他也几乎日日从家步行到四明山庄画室,挥毫不懈。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简单,每天一二两酒、三四千步路、五六小时画、七八成饱、九十支烟——
期刊
6月4日,继去年秋拍明代象牙雕观音像以1792万元创内地角牙雕拍卖新纪录后,向以文房珍玩拍卖享誉艺术品拍卖圈的北京古天一今春再续辉煌。以明清为主的象牙文房器物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局面,72件拍品成交率高达95,8%。火热的氛围预示着象牙雕刻艺术品的市场已日益成熟与稳健。  与象牙雕刻一同高姿态亮相现场的,还有同属稀缺资源的古代沉香雕刻。其中一件重320克的沉香雕刻山水人物杯拍到了392万元! 
期刊
荣宝2011年春拍于5月22日晚落幕,57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5亿元。  重磅拍品《吴门雅集》24开册页(含沈周作品2件、文徵明作品6件、唐伯虎作品8件、仇英作品4件、吴宽作品2件、王宠作品1件、祝允明作品1件)不负众望,以1.48736亿元100%成交,成为本年度春拍首件过亿级作品。唐伯虎《听瀑图》拔得头筹,以1680万元成交,《三忠图》以1120万元成交;仇英《西园雅集图》以1344万元成交,
期刊
关于内画鼻烟壶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清朝乾隆末年,有位嗜好鼻烟的地方小官吏进京办事,因为没有贿赂朝廷官吏,致使公事一再拖延,最后被迫寄宿在寺庙里。因他嗜好鼻烟成癖,鼻烟用完后无钱购买,只得用烟匙去掏粘在壶内壁上的鼻烟,结果在内壁上划了许多道痕迹。他的这一举动被庙里的一位和尚看在眼里,受到启发,便用一根弯勾的竹签蘸上墨伸入透明的料器壶内壁上作画,从此便有了内画鼻烟壶。  老艺人们口耳相传的
期刊
北京古玩城荟萃阁黑冠宇先生年过古稀,作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长,依然活跃在鼻烟壶收藏领域。  鼻烟壶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技艺的袖珍艺术,集绘画、书法、雕刻、镶嵌艺术于一身,利用玉石、瓷器、料器、漆器、匏器、珐琅、金属等载体生动体现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明万历年间,烟叶、鼻烟已传至我国,时兴于蒙古地区,清康熙年间始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行,也使盛装鼻烟的鼻烟壶制作渐趋繁盛,乾隆
期刊
        
期刊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收藏鼻烟壶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单位,大约收藏有各种鼻烟壶二三千件。据该院副研究馆员夏更起先生介绍,鼻烟壶早期基本是按质地分类分散在器物部各个组内,直到1981年耿宝昌、李久芳和他被派去参加中国鼻烟壶协会的会议时,故宫才把鼻烟壶列为专项研究,起步较晚。随后到1995年,由夏更起先生和其学生张荣主编的《故宫鼻烟壶选粹》一书出版发行,才正式将北京故宫收藏的鼻烟壶公诸于世,此书收录故宫
期刊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生于风光如画的浙江吴兴(今湖州),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晓通音乐,精于鉴定,富有收藏,诗文亦佳,特别是书画造诣很高。33岁至41岁出仕元朝和总管济南府。42岁至46岁在江南闲居四年,他闲情逸致寄于山水、诗文、书画,颇感自在。46岁至56岁任江浙儒学提举,广交文人学士、书画家和文物收藏家,遍游江浙佳山秀水,心摹手追。57岁至65岁再次赴京侍从于皇太
期刊
黄慎(1687-1770年)是“扬州八怪”中的全才画家之一,也是“扬州画派”画家中少有的以画人物见长的画家。他字恭寿、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自幼家贫,一生奔波于福建、南京、扬州等地以卖画为生。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中年以后变为粗笔写意。他擅长人物、花鸟、山水,书法、诗文亦佳,是清代中期首屈一指的书画名家。  黄慎虽以人物画著称于世,但他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