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来源(1970-),女,浙江萧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12-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因此,深入剖析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根源,探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迫切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由于受到众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存在“低效”现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对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兴趣方面,4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感觉为“一般”,“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人数不到21%,“不感兴趣”“有点反感”的学生接近37%。在学习动机方面,选择“是必修课,必须应付考试,以拿到学历”的占63.6%,选择“为了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占15.1%,选择“不清楚”“其他”的约占 21.3%。在是否经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交流方面:“课内外经常交流”的不到5%,“课堂上有一定交流”的为16%,“偶尔交流”为28%,“不太交流”和“几乎没有交流”的学生高达51%。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很不理想。在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承认,绝大多学生都是被动学习,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小说、玩手机、听MP3、聊天等现象大有人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性的矛盾。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一元化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趋势性价值导向和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腐朽思想的泛滥。转型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性,导致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恃强凌弱等消极现象长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生产力长期落后,生产方式转型艰难,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追赶的路还很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短时内还没有完全显现。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遭遇上述种种现实性时,如果没有及时恰当的引导,在巨大的反差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难免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不“先入为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偏差,有的甚至会对课堂上的理论产生“逆反心理”。
2.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的矛盾。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其思想动态常常随国际国内的形势而“脉动”,随社会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起舞”。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性特点,从本质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及时、准确地回答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科学地解释社会实践中的“谜团”。然而,现实中,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过长,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无法科学回应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思想困惑。许多内容脱离实际,习惯于“宏大”叙事,局限于空洞说教,无法切中时代的主题,没能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脉搏”,无法触及青年大学生的“灵魂”。因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也就不难理解了。
3.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高要求与现实投入的低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最复杂、最精致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思想矛盾的长期斗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牵涉到内外部众多因素,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建设课程。然而,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投入明显不足,与其所承载的任务和使命不相适应。(1)课程地位边缘化。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曾经一度是高校的“显学”,但现在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随意删减,能压就压、能少就少。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组织“寄人篱下”,层级常遭“贬抑”。(2)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当前任课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招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二是由学校内部其他院系专业不对口人员转行而来或由富余人员转任;三是由学校政工干部、辅导员、军队转业干部兼任。除第一类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高外,其他人员总体上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训练。(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为降低教学成本,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集体授课,一个教学班级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4.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化的矛盾。当前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前体制内教育的“失败者”和社会处境的“不利者”。一些家境比较好、有一定学术潜力的“落榜生”,往往选择“复读”或直接出国留学。对许多选择读高职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价值观、个性品质、社会性等方面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然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压缩,没有照顾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社会处境、未来职业领域等方面的特点。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建议
1.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生产力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精神文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严峻形势,我们应当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加强权力制衡,促进民主决策,消除腐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清明公正、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加强舆论引导,以大量的事实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敏锐的眼光深入揭批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虚伪本质。
2.建立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密切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之纲,是影响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之一。鉴于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国内外形势,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这个更新机制应当包括经常性的课程开发投入机制、可持续的人员保障机制、紧跟时代的课程资源生成机制等,确保教材能制度化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3.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应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对任课教师的资格条件做出除学历要求之外的硬性规定。要坚决杜绝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岗位当做安置学校富余人员的“难民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创利增收的“自留地”等行为,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
4.巩固课程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艺术。坚决反对“矮化”“弱化”“淡化”“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独立、稳定的学科组织和教学组织,巩固课程地位。要改革教学方式,克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单纯的知识教学的倾向,防止“满堂灌”“照本宣科”,避免“上课听教条、作业抄本本、考试背条条”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观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5.改革高职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提高高职学校生源素质。高职教育是办学定位明显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类教育形式。因此,应当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单独设计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提高考试效度,促进高职学校生源素质提高,为提高包括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聪.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汪金友.“以人为本”刍议[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6).
[3]单绍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来源(1970-),女,浙江萧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12-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因此,深入剖析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根源,探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迫切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由于受到众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存在“低效”现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对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兴趣方面,4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感觉为“一般”,“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人数不到21%,“不感兴趣”“有点反感”的学生接近37%。在学习动机方面,选择“是必修课,必须应付考试,以拿到学历”的占63.6%,选择“为了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占15.1%,选择“不清楚”“其他”的约占 21.3%。在是否经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交流方面:“课内外经常交流”的不到5%,“课堂上有一定交流”的为16%,“偶尔交流”为28%,“不太交流”和“几乎没有交流”的学生高达51%。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很不理想。在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承认,绝大多学生都是被动学习,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小说、玩手机、听MP3、聊天等现象大有人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性的矛盾。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一元化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趋势性价值导向和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腐朽思想的泛滥。转型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性,导致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恃强凌弱等消极现象长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生产力长期落后,生产方式转型艰难,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追赶的路还很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短时内还没有完全显现。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遭遇上述种种现实性时,如果没有及时恰当的引导,在巨大的反差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难免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不“先入为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偏差,有的甚至会对课堂上的理论产生“逆反心理”。
2.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的矛盾。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其思想动态常常随国际国内的形势而“脉动”,随社会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起舞”。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性特点,从本质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及时、准确地回答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科学地解释社会实践中的“谜团”。然而,现实中,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过长,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无法科学回应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思想困惑。许多内容脱离实际,习惯于“宏大”叙事,局限于空洞说教,无法切中时代的主题,没能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脉搏”,无法触及青年大学生的“灵魂”。因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也就不难理解了。
3.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高要求与现实投入的低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最复杂、最精致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思想矛盾的长期斗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牵涉到内外部众多因素,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建设课程。然而,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投入明显不足,与其所承载的任务和使命不相适应。(1)课程地位边缘化。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曾经一度是高校的“显学”,但现在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随意删减,能压就压、能少就少。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组织“寄人篱下”,层级常遭“贬抑”。(2)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当前任课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招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二是由学校内部其他院系专业不对口人员转行而来或由富余人员转任;三是由学校政工干部、辅导员、军队转业干部兼任。除第一类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高外,其他人员总体上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训练。(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为降低教学成本,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集体授课,一个教学班级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4.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化的矛盾。当前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前体制内教育的“失败者”和社会处境的“不利者”。一些家境比较好、有一定学术潜力的“落榜生”,往往选择“复读”或直接出国留学。对许多选择读高职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价值观、个性品质、社会性等方面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然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压缩,没有照顾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社会处境、未来职业领域等方面的特点。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建议
1.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生产力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精神文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严峻形势,我们应当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加强权力制衡,促进民主决策,消除腐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清明公正、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加强舆论引导,以大量的事实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敏锐的眼光深入揭批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虚伪本质。
2.建立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密切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之纲,是影响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之一。鉴于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国内外形势,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这个更新机制应当包括经常性的课程开发投入机制、可持续的人员保障机制、紧跟时代的课程资源生成机制等,确保教材能制度化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3.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应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对任课教师的资格条件做出除学历要求之外的硬性规定。要坚决杜绝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岗位当做安置学校富余人员的“难民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创利增收的“自留地”等行为,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
4.巩固课程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艺术。坚决反对“矮化”“弱化”“淡化”“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独立、稳定的学科组织和教学组织,巩固课程地位。要改革教学方式,克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单纯的知识教学的倾向,防止“满堂灌”“照本宣科”,避免“上课听教条、作业抄本本、考试背条条”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观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5.改革高职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提高高职学校生源素质。高职教育是办学定位明显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类教育形式。因此,应当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单独设计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提高考试效度,促进高职学校生源素质提高,为提高包括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聪.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汪金友.“以人为本”刍议[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6).
[3]单绍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