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下,课标的实施已经有十几年了。教材是围绕课程标准制定的,每位编者对于课标的理解都不相同。针对美术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编写的形式与设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单课时的编排形式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编排形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育中,笔者认为单课时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因此,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把传统的“一课一授”观念转变为现代“单元化意识”。本次研究在深度研读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对人美版七年级上下册美术教材进行分析,汲取其中的课时,整合成主题性单元化教学,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主题性单元化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单元化教学,单元化教学的重要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单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比较,提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在阅读著名书目、论文期刊的基础上,介绍相关概念和理念方法,例如:什么是单元化、单元化教学、主题性教学、UbD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等。运用了文献搜集法、分析统计法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本次研究的中心部分,针对初中美术教材以及学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笔者选用了一个主题进行了单元化设计,研究分析单元化教学的具体步骤,对课题的选定、三维目标的设计、课时安排、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组织以及评价体系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第四部分,作为最后一部分是笔者对本次论文主题的思考,对主题性单元教学的总结与教师展望。
关键词:美术教材;主题性;单元化教学;整合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课程教育不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开设的,更加关注的的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美术素养和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在美术新课程的改革中,国家提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重视教师对美术教材的应用与选择。但是在大多数美术教材编写中,采用单个学习领域的方式很常见,教学方式大部分是采用单课时为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从主题性单元化教学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国外现状调查
单元化教学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最早提出这一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教授,详细介绍了教学中应该怎么样进行单元化教学,让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学习一种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時间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方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同,许多国家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黎世法六课型的单元教学法”等。
2.国内现状调查
经过“五四运动”后,大量先进的知识传入我国,单元教学方法受到了重视。在新课改之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大根开始重视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他编写的《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中详细的论述了单元教学的内容。在新课改方向下,提出了结合国家、地方、学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族、地狱特色美术融合,促进教师积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二)研究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下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把中学美术进行了新的整合,分为四个学习模块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基于这一课标调整,实施主题性单元化教学可以更好的适应教育潮流的发展,与传统的以单课时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教学核心看,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而单元教学是以活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上看,传统教学是单课时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单元化教学既有总的目标也有分目标,更加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习内容上看,传统教学是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一节课与一节课没有很好的衔接,而单元化教学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教学内容,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习活动来看,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完,学生练习,“一课一练”形式,而单元化教学是以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型学习活动为主;从教学时间来看,传统教学是以课时为单位,而单元教学是以单元,学习时间前后可以由教师进行实际安排,学习时间具有弹性。从教学评价来看,传统教学是面向结果的评价方式,而单元教学注重多元评价方式,面向的是教学过程;从教师角色来看,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单元教学教师是引导者,环境的创造者;从学生角度来看,传统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单元化教学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题,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中。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一)单元化教学
什么是单元?针对单元这一词汇,许多教育家的看法和解释都各不相同,从教材出发来看,认为单元就是完整的一组教材;从活动领域出发,认为单元是学生完整的学习活动方式;笔者认为,单元是以一个重要的主题为中心的一系列完整的学习活动,必须科学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流程,每节课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系统的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性教学
最早提出主题性教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开展了一场教学改革运动,产生出来了以主题性教学为代表的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以主题为主,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展开,属于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学主题包括内容、形式、方法、评价、行为等环节。其主题性教学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产生迁移,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UbD教学理论
UbD模式的全称为“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解的设计),在《牛津词典》中翻译为:理解、领会;了解;认为。笔者在阅读威金斯等人出版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中心阐明了几个重点:大概念、理解、逆向设计。笔者对UbD理论的理解是: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运用逆向设计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对学习成果有一个预期的标准,从而达到学生深度理解、养成持久性学习的能力。其具有的特征:“以果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独特的艺术语言辅助教学。 (四)STEAM教学设计
根据Yakman的研究,STEAM中的A(艺术)是指美语言、人文、形体艺术等含义。STEAM教育是一种重视实践,跨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科学和数学是较为抽象的实践学科,而技术、工程和艺术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综合教学,主题性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主题性单元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钻研课程标准,分析研究教材
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合理的分析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进行主题性单元课程教学,对于教材分析而言,不仅仅是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说明和介绍,而是对将要开始的新教学内容进行前后关系结合的分析。更加强调的是,分析教材应该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为前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化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基于对课标的整体把握,将课标中对四大学习领域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范围、评价要点等基本要求把握好,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单元化教学。
本次论文是研究人美版七、八年级美术教材为主,对单元化整合应用到教材中的具体分析。人美版的初中美术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学生生活、科技、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联系。各个学段之前存在着一个螺旋式单科编排结构,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一个很好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美术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美术知识体系。笔者在分析七、八年级学段美术教材,发现各册内容都有相互关联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不能上那一个学期就只关注本学期的教材,而应该对三年的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出单元化的主题和计划。
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对教材进行知识整合,把教材中的优点汲取过来,增加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发挥教材自身的长处。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同类色与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这几节课按照教材来说,只是单课时的讲授,但是其内容都是与色彩相关联的,可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色彩单元教学系列。在七年级上下册中,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第十课《宣传品的设计》、第十一节课《吉祥物的设计》、第十二课《展示设计》、第十三课《展示设计》、七年级下册中第十二课《文化衫的设计》,这几节课都是围绕设计这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几节课整合成一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这一主题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进行整合,在课标中规定,“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一个纵向的了解,要了解到每一个学段的教材。再比如,在七、八年级的教材中,七年级下册中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第八课《写意花卉》、八年级上册中第五课《中国山水画》、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基于纵向的结合,七、八年级中这几课教材中的内容都涉及到中国画的知识,因此,可以将这几节整合成为一个单元,其主题是诗情画意的中国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人美版七、八年级单元教材分析整合成为一个图表,如表一:单元目录所示,该表基于一个纵向的整合方式,将教材整合为几个单元来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有一个更好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性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课标中有明确规定“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了解到学生所处的学习背景、学习氛围、群体特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基于初中学段学生特点,很多同学拥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且具有表现欲,对于一个问题敢说、敢答。对与刚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学生开说,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横向和纵向进行单元化整合教学,合理利用教材,适当拓展教材知识,以活动为主要的方式去设计单元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探索。
(三)整合方式
1.横向整合
横向整合是根据学生学情特点,与不同领域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基于STEAM教学理论进行整合,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对其进行增加或删减其内容,整合成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使单元教学内容统一和谐。
2. 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是将一个学段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整合为一个单元,依据课标规定,初中七、八、九年级属于第四学段,对于不同年级对学生要求达到的美术学习目标不同。纵观三个年级的教材中,很多知识呈现的是螺旋式方式的编写,在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一个学期只学习一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只有一课时的安排,但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又出现了《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在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不记得之前所学过的内容,有些知识点还需要重新讲解,这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果进行纵向整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美术教材中对于同一学段所要达成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对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充分了解美术教材的内容和順序,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单元化整合教学。 四、单元化设计流程—以人美版教材为例
(一)主题性单元课程选定
一个单元的选题是上好一个主题性单元的前提,在进行选定之前,要以学生为中心,能上好一个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是联系紧密的。对于主题的选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教材中原有的内容名字来命名单元,第二种是自己设定单元名称,其主要是要表明一个主题,围绕一个单元开展的活动。比如以人美版八年级为例,我将四课时《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形式美》、《三位中国美术家》整合为一个单元,本次选用的单元课程的题目为《像大师一样创作》,这种比较有吸引力的题目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主题性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整个大单元课程体系下,教学目标虽然是一节课的中心,但它同样也是一个单元的中心,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要把三维目标看作一个整体。教学目标可以成为单元的整体目标,也可以成为单元教学的分目标。总体目标1.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观念、知识;2.本单元要发展学生的那些能力、技能?3.本单元要养成学生的什么态度?培养理想或兴趣?比如,笔者所选用的这个主题单元包括四个课时为一个单元,《像大师一样创作》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构图美、形式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掌握简单的山水画的画法。在过程与方法中,学生学会阐明中国画的色彩、构图、风格特点;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中国画的基本画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担负起传承传统中国画的责任与义务。
(三)主题性教学的课时安排
一个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一节课与一节课的衔接要紧密并且要具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所学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中,基本是分为四个课时来完成,在单元化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因从基本的基础知识讲起,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再学习各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特点,最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选择自己的主题来进行创作,再进行各自的点评。教师要注意课时安排应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
(四)主题性教学的重难点
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也分为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和单个课时的重难点,重难点要符合每个学段学情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些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重难点。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课程下,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了解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并且进行中国画的创作。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深层次的古典文化,要求学生对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
(五)主题性单元的评价体系
在整个单元的最后评价体系中,可以检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情况,是否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同时也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材编写是否安排适当,这些可以作为教师以后教学改进的参考。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可以采用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的互动评价方式,如何进行评价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在《中国画的形式美》中,要根据学生是否掌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构图美,是否了解中国画的欣赏方式;在《三位中国美术家》这一课中,评价学生是否了解三位大师的基本风格,是否学会鉴赏三位大师的作品。
五、主题性单元教学对教材的总结
(一)教材建议
1.单元化教材编写应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在美术课堂中应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但在实际情况下,学生通过单课时的教学只是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提高,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是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实现。新课标也规定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在编写主题性单元的教材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这一方面。
2.单元化教材编写应符合学情特点
对于编写单元化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教学成果会是事半功倍,这也体现了新課标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贯彻新课标的体系。
3.单元化教材编写应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包括跨学科领域下的融合,在一堂美术课中,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来展开教学,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多种学科的知识编写进去,从而丰富教材的内容;不仅如此,也可以加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美术学科,扩充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领悟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展望
对于新一代年轻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这里呼吁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美术教师,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具有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也要有钻研教材和教学的能力,要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主题心单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能力的,教师也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扩充教材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教学和实践中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关淑力. 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示范教学有效性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2]吕前.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陈旭林.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现状调查[D].贵州师范大学,2018.
[4]龙香. 工笔画在初中课外美术活动(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5]陈欢. 初中美术教材“人教版”与“赣美版”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贾荣磊(1998.6-),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晋中市,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主题性单元化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单元化教学,单元化教学的重要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单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比较,提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在阅读著名书目、论文期刊的基础上,介绍相关概念和理念方法,例如:什么是单元化、单元化教学、主题性教学、UbD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等。运用了文献搜集法、分析统计法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本次研究的中心部分,针对初中美术教材以及学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笔者选用了一个主题进行了单元化设计,研究分析单元化教学的具体步骤,对课题的选定、三维目标的设计、课时安排、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组织以及评价体系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第四部分,作为最后一部分是笔者对本次论文主题的思考,对主题性单元教学的总结与教师展望。
关键词:美术教材;主题性;单元化教学;整合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课程教育不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开设的,更加关注的的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美术素养和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在美术新课程的改革中,国家提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重视教师对美术教材的应用与选择。但是在大多数美术教材编写中,采用单个学习领域的方式很常见,教学方式大部分是采用单课时为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从主题性单元化教学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国外现状调查
单元化教学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最早提出这一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教授,详细介绍了教学中应该怎么样进行单元化教学,让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学习一种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時间内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方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同,许多国家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黎世法六课型的单元教学法”等。
2.国内现状调查
经过“五四运动”后,大量先进的知识传入我国,单元教学方法受到了重视。在新课改之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大根开始重视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他编写的《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中详细的论述了单元教学的内容。在新课改方向下,提出了结合国家、地方、学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族、地狱特色美术融合,促进教师积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二)研究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下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把中学美术进行了新的整合,分为四个学习模块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基于这一课标调整,实施主题性单元化教学可以更好的适应教育潮流的发展,与传统的以单课时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教学核心看,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而单元教学是以活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上看,传统教学是单课时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单元化教学既有总的目标也有分目标,更加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习内容上看,传统教学是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一节课与一节课没有很好的衔接,而单元化教学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教学内容,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习活动来看,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完,学生练习,“一课一练”形式,而单元化教学是以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型学习活动为主;从教学时间来看,传统教学是以课时为单位,而单元教学是以单元,学习时间前后可以由教师进行实际安排,学习时间具有弹性。从教学评价来看,传统教学是面向结果的评价方式,而单元教学注重多元评价方式,面向的是教学过程;从教师角色来看,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单元教学教师是引导者,环境的创造者;从学生角度来看,传统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单元化教学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题,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中。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一)单元化教学
什么是单元?针对单元这一词汇,许多教育家的看法和解释都各不相同,从教材出发来看,认为单元就是完整的一组教材;从活动领域出发,认为单元是学生完整的学习活动方式;笔者认为,单元是以一个重要的主题为中心的一系列完整的学习活动,必须科学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流程,每节课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系统的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性教学
最早提出主题性教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开展了一场教学改革运动,产生出来了以主题性教学为代表的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以主题为主,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展开,属于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学主题包括内容、形式、方法、评价、行为等环节。其主题性教学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产生迁移,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UbD教学理论
UbD模式的全称为“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解的设计),在《牛津词典》中翻译为:理解、领会;了解;认为。笔者在阅读威金斯等人出版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中心阐明了几个重点:大概念、理解、逆向设计。笔者对UbD理论的理解是: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运用逆向设计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对学习成果有一个预期的标准,从而达到学生深度理解、养成持久性学习的能力。其具有的特征:“以果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独特的艺术语言辅助教学。 (四)STEAM教学设计
根据Yakman的研究,STEAM中的A(艺术)是指美语言、人文、形体艺术等含义。STEAM教育是一种重视实践,跨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科学和数学是较为抽象的实践学科,而技术、工程和艺术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应用型学科。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综合教学,主题性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主题性单元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钻研课程标准,分析研究教材
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合理的分析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进行主题性单元课程教学,对于教材分析而言,不仅仅是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说明和介绍,而是对将要开始的新教学内容进行前后关系结合的分析。更加强调的是,分析教材应该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为前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化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基于对课标的整体把握,将课标中对四大学习领域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范围、评价要点等基本要求把握好,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单元化教学。
本次论文是研究人美版七、八年级美术教材为主,对单元化整合应用到教材中的具体分析。人美版的初中美术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学生生活、科技、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联系。各个学段之前存在着一个螺旋式单科编排结构,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一个很好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美术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美术知识体系。笔者在分析七、八年级学段美术教材,发现各册内容都有相互关联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不能上那一个学期就只关注本学期的教材,而应该对三年的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出单元化的主题和计划。
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对教材进行知识整合,把教材中的优点汲取过来,增加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发挥教材自身的长处。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同类色与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第五课《色彩的调和》、第六课《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这几节课按照教材来说,只是单课时的讲授,但是其内容都是与色彩相关联的,可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色彩单元教学系列。在七年级上下册中,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第十课《宣传品的设计》、第十一节课《吉祥物的设计》、第十二课《展示设计》、第十三课《展示设计》、七年级下册中第十二课《文化衫的设计》,这几节课都是围绕设计这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几节课整合成一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这一主题基于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进行整合,在课标中规定,“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一个纵向的了解,要了解到每一个学段的教材。再比如,在七、八年级的教材中,七年级下册中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第八课《写意花卉》、八年级上册中第五课《中国山水画》、第六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基于纵向的结合,七、八年级中这几课教材中的内容都涉及到中国画的知识,因此,可以将这几节整合成为一个单元,其主题是诗情画意的中国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人美版七、八年级单元教材分析整合成为一个图表,如表一:单元目录所示,该表基于一个纵向的整合方式,将教材整合为几个单元来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有一个更好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性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课标中有明确规定“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了解到学生所处的学习背景、学习氛围、群体特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基于初中学段学生特点,很多同学拥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且具有表现欲,对于一个问题敢说、敢答。对与刚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学生开说,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横向和纵向进行单元化整合教学,合理利用教材,适当拓展教材知识,以活动为主要的方式去设计单元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探索。
(三)整合方式
1.横向整合
横向整合是根据学生学情特点,与不同领域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基于STEAM教学理论进行整合,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对其进行增加或删减其内容,整合成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使单元教学内容统一和谐。
2. 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是将一个学段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整合为一个单元,依据课标规定,初中七、八、九年级属于第四学段,对于不同年级对学生要求达到的美术学习目标不同。纵观三个年级的教材中,很多知识呈现的是螺旋式方式的编写,在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一个学期只学习一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只有一课时的安排,但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又出现了《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在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不记得之前所学过的内容,有些知识点还需要重新讲解,这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果进行纵向整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美术教材中对于同一学段所要达成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对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充分了解美术教材的内容和順序,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单元化整合教学。 四、单元化设计流程—以人美版教材为例
(一)主题性单元课程选定
一个单元的选题是上好一个主题性单元的前提,在进行选定之前,要以学生为中心,能上好一个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是联系紧密的。对于主题的选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教材中原有的内容名字来命名单元,第二种是自己设定单元名称,其主要是要表明一个主题,围绕一个单元开展的活动。比如以人美版八年级为例,我将四课时《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形式美》、《三位中国美术家》整合为一个单元,本次选用的单元课程的题目为《像大师一样创作》,这种比较有吸引力的题目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主题性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整个大单元课程体系下,教学目标虽然是一节课的中心,但它同样也是一个单元的中心,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要把三维目标看作一个整体。教学目标可以成为单元的整体目标,也可以成为单元教学的分目标。总体目标1.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观念、知识;2.本单元要发展学生的那些能力、技能?3.本单元要养成学生的什么态度?培养理想或兴趣?比如,笔者所选用的这个主题单元包括四个课时为一个单元,《像大师一样创作》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构图美、形式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掌握简单的山水画的画法。在过程与方法中,学生学会阐明中国画的色彩、构图、风格特点;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中国画的基本画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担负起传承传统中国画的责任与义务。
(三)主题性教学的课时安排
一个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一节课与一节课的衔接要紧密并且要具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所学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中,基本是分为四个课时来完成,在单元化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因从基本的基础知识讲起,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再学习各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特点,最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选择自己的主题来进行创作,再进行各自的点评。教师要注意课时安排应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
(四)主题性教学的重难点
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也分为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和单个课时的重难点,重难点要符合每个学段学情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些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重难点。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课程下,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了解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并且进行中国画的创作。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深层次的古典文化,要求学生对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
(五)主题性单元的评价体系
在整个单元的最后评价体系中,可以检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情况,是否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同时也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材编写是否安排适当,这些可以作为教师以后教学改进的参考。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可以采用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的互动评价方式,如何进行评价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像大师一样创作》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在《中国画的形式美》中,要根据学生是否掌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构图美,是否了解中国画的欣赏方式;在《三位中国美术家》这一课中,评价学生是否了解三位大师的基本风格,是否学会鉴赏三位大师的作品。
五、主题性单元教学对教材的总结
(一)教材建议
1.单元化教材编写应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在美术课堂中应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但在实际情况下,学生通过单课时的教学只是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提高,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是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实现。新课标也规定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在编写主题性单元的教材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这一方面。
2.单元化教材编写应符合学情特点
对于编写单元化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教学成果会是事半功倍,这也体现了新課标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贯彻新课标的体系。
3.单元化教材编写应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包括跨学科领域下的融合,在一堂美术课中,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来展开教学,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多种学科的知识编写进去,从而丰富教材的内容;不仅如此,也可以加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美术学科,扩充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领悟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展望
对于新一代年轻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这里呼吁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美术教师,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具有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也要有钻研教材和教学的能力,要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主题心单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能力的,教师也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扩充教材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教学和实践中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关淑力. 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示范教学有效性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2]吕前.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8.
[3]陈旭林.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现状调查[D].贵州师范大学,2018.
[4]龙香. 工笔画在初中课外美术活动(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5]陈欢. 初中美术教材“人教版”与“赣美版”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贾荣磊(1998.6-),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晋中市,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