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始终牢记初心,坚持以人为本,弄懂弄清“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厘清“不忘初心,因人为本”的关系,才能探索出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都能接受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发展的有限途径。
  关键词:不忘初心;以人为本;内涵;关系;途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6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忘初心、以人为本”,才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1 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关系
  1.1 不忘初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几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十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并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初心”的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 “不忘初心”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即高校教育者要在实际工作中牢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筑牢高校学生和自身的思想根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以人为本”的内涵总体上而言是“把人作为主体和目的,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结果”。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体性,要充分客观全面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和选择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切实关注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每一位受教育者,了解他们的思想需求。
  1.3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二者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忘初心要切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初心,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不动摇,保证高校学生能过正确无误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不断向前推进发展,则要“从上到下都必须遵守我们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脱离群众,同群众需要和愿望息息相通”。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是群众工作。“以人为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准则。“不忘初心”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2.1 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关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不忘初心”是对灌输理论的 继承和发展。尽管步入新时代,我国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灌输理论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忘初心”应该是在坚持灌输原则的基础上,改进灌输的方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2.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直接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包括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全面发展论等基本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满足并引导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为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途径
  3.1 教育者需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
  由于历史原因的束缚,中国教育仍然受傳统过时的 “以物为本”的观念影响,教育活动被简化成“你说我听”“我打你通”的 说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初心”,单纯的进行知识性和理论性教学,各种“假、大、空”的内容充斥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需要教育者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不忘初心”,时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包容个性差异,同时也要分辨糟粕和精华,把习近平西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把马克思主义化作大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方法,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课堂统治者的形象中脱离出来,从不合时宜的就观念、旧条条框框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教育者。
  3.2 教育者需改进教学手段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何者优何者劣。受教育者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正如孔子所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因此在推进思想政治进程中,单一的教育方法不能满足其要求,需要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合力。让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接纳、认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学到的知识指导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坚持不忘初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融入日常教学和工作中,促进受教育者能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初心,从而理解初心、认同初心、并实践初心。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关心和认同。   3.3 高校要着力营造文化氛围
  大学生过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应举全校之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 “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便捷优势,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平台、校园活动等手段,在各个校园活动中,渗透进不忘初心,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用心和尽心,让学生自觉接受指导思想的熏陶,自觉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3.4 受教育者自觉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学生天生的触网能力使他们更便捷地接受各种思想。当今世界的各种思潮 “使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选择趋于多元化,政治信仰内容非理性化,政治信仰追求趋于现实化”,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西方的文化优于东方,共产主义虽然美好但不可能实现,崇尚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这与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世界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标出现巨大的偏差。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和人才的孵化器,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对于我国是否能够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要自觉牢固树立自身的精神信仰,自觉维护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另外,高校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在高校可以定位为“以生为本”,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的老旧观念,自觉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自觉主动地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意识地将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初心,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的方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者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才能真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让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坚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才能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张彦.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向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6):8-10+28.
  [3]毛胜,唐洲雁.“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学习毛泽东关于尊重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重要论述[J].东岳论丛,2018,39(12):16-26+191.
  [4]罗方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应注意“三个统筹”[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48-52.
  [5]王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J].天津电大学报,2017,21(04):59-62.
  [6]徐晓微,张俊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02):111-114.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新时代要求对电网企业数字化审计工作的影响,结合日常实践,主要针对地市级电网企业数字化审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实施方式、成效等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审计;审计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47  1 电网企业数字化审计的基本特征  电网企业数字化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各类信息系统和底
期刊
摘 要:儿童画是儿童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来表达自己对世界观察、认识、感受的美术作品,是自己真实情感的外在表现。一副儿童画主要包括主体形象、画面构图与画面配色三大部分。尝试着以儿童故事创编《龟兔赛跑》为例,从主体形象的处理、构图的借鉴与颜色的借鉴三个方面着手来讨论儿童画的创编方法,以便于掌握儿童画的绘画要领。  关键词:儿童画创编;主体形象的处理;构图;上色;借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标签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现状。[方法]于芜湖市部分超市随机调查大学生,以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大学生对反式脂肪酸的知信行情况。[结果]9.7%的大学生从未聽说过TFAs。47.3%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懂TFAs,43.0%的大学生知道一点但不太清楚TFAs。48.1%的大学生在购买加工食品之前,偶尔会注意到包装上的食品原料信息,65.9%的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双创”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首先是分析了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性需求,最后给出了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的匹配供给路径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供给侧;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
期刊
摘 要: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中不可回避的挑战。X高校在诺如疫情防控中,总体表现尚可,但存在制定政策脱离实际、信息不透明、缺少学生沟通反馈的渠道、执行监督手段流于形式等典型问题。通过访谈法进一步验证了上述问题,并将其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试图探究其发生的原因。最后,对X高校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并对此进行反思,以期对我国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所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从组织的角度研究国内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工程教育认证思路,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设置,学习团队化组织,教学导师制组织,服务开放式管理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并对该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丰富我国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进一步拓展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人
期刊
摘 要:“同事之间无朋友”这是职场众多处事“黄金法则”中醒目的一条。可见,职场中部分群体竭力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区分生活和工作的角色。然而,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高覆盖及高渗透,促使企业员工交织在网状的社群关系中。以服务企业中的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探讨服务型企业员工同事关系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同事关系与员工自我工作感知评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服务型企业员工同事关系
期刊
摘 要:通过社区问卷調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对社区禁毒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禁毒宣传工作组织难度大、社区禁毒宣传方式待改善两大方面的困境,认为加强社区吸毒人员资源库建设、政校合作加强禁毒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多渠道加强禁毒法律法规宣传是当前社区禁毒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社区禁毒;难点;措施;政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
期刊
摘 要:试图研究网络口碑在网络消费者护肤品购买决策中的影响,首先提出了四个假设:(1)网络口碑质量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显著影响;(2)传播平台的特性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显著影响;(3)口碑评论者的资信度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显著影响;(4)消费者感知价值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显著影响。然后对网络问卷结果进行专业的统计与分析,验证得出前面的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要重视网
期刊
摘 要:易班作为集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网络综合互动平台,在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大数据背景下,易班作为一个重要的网络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利用好与否易班平台对网络思政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有重要影响。因此,就易班建设思路与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提出可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易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