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作管理为例,探讨了建设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的策略和实施路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取得的成效,希望对其它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管理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同时在中外合作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和项目管理两个环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无论是在教学规范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有明显的进步。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项目的绩效。
在合作项目的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机构设置不合理;(2)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3)管理模式不匹配;(4)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在中外合作项目举办初期表现更为突出。既使在合作项目开展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这样的问题也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项目的运行效益,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组建“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是解决目前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项目的运行管理为研究实例,探讨和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团队的基本特征,以及建设管理团队的基本策略和建设路径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有10年,按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发展初期、发展中期以及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表1列出了在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外合作项目管理的基本状况。
在合作项目的发展初期,合作项目的性质属于非学历教育,虽然学校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管理比较粗放,人员配备也少,合作项目管理与学校其它管理部门衔接不畅,项目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项目发展中期,进入学历教育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项目行政事务管理增多,管理难度增加。因此学校成立了外事办公室,并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署办公,并明确规定合作项目的行政事务由外事办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由国交学院负责。管理机构逐渐完善,人员配备也较为充足,管理效果明显好转。
在2008年以后,学校在原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注重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组建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强调发挥团队管理优势,提高项目管理运作效率,促进合作项目健康稳定发展。
从表1来看,该学院自从实施外事办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署办公,组建了管理团队后,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我们分析总结这个运行实践过程,可以获得创建管理团队的基本策略和建设经验。
二、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基本特征
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有着与其它管理团队共同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1)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可以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2)能够优势互补: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是互补的,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突显团队优势;(3)分工协作: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划分明确,但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需要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才能完成;(4)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方位无障碍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避免误解,达成一致;(5)有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他的领导艺术、才能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乃至团队的成功与否。在团队中,虽然领导权是共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整个团队同样需要一个出色的领军人物,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统领团队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努力。
三、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实践
在合作项目的运行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创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为核心的是:(1)组织结构要合理,便于指挥调动;(2)人员配备要合理,能达到1+1>2的效果;(3)运行机制要合理,便于组织实施;(4)形成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5)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掌握团队的努力方向。
1.组织机构。团队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如果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管理效率。图1是该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图2是该校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图2的组织结构从层级制垂直结构转向以“团队”为中心的过程化组织模式,组织成员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以组织的总体目标直接面对合作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对象,发挥团体协作优势,获得组织的高效率。
2.人员构成。团队中的人是关键要素,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应该是最合理的。在人员配置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团队成员的智能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这是一个优秀团队必须具备的特征,也是团队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智能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智力和能力优势。因此,组建团队时,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每个人的智能特点合理地选配团队成员,这样则能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智能优势,扬长避短,充分体现“1+1>2”的团队合作特点。
在该院的团队建设中,行政组的人员主要来自外事办,负责项目的联络与开发、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外教管理等;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来自国际交流学院,负责学生管理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等,这样,可以发挥各个成员的岗位工作经验,形成团队优质的智能结构。
能级结构:团队中,要考虑到团队的整体运行效率,就要选用不同能级的成员参与其中,便于团队工作的快速有效运行。合理的团队成员能级结构一般是:高级人员少,中级、初级人员较多,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人员配备原则,该院的人员配备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智能结构和能级机构来看,教学管理人员最为优秀,行政管理人员其次,学生管理人员排在最后,这就说明了三个管理组的工作特点。合作项目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第一核心工作是教学,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最为优秀的,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岗位的智能要求较低,不必要配备高智能结构的人才。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的比例合适。所以,这个团队从智能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来说,配备较为合理。
3.运作方式。不同的管理团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影响运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人员素质。
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是在学校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与外事办和国交学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外合作项目的性质、教学目标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确定管理团队的工作目标及远景规划,制定和发布管理文件、管理制度等。团队按照图2的组织机构,明确团队的任务和要求,细化团队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协作,完成给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当有特殊任务或突发事件时,管理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快速做出抉择,给出实施意见。管理团队按照管理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发任务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迅速实施直至任务圆满完成。在执行任务时,团队成员中如有异议或不同想法时,可以通过沟通平台或组织学习,共同探讨,统一认识,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
4.运行效果。几年来,该校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的学生有考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的,有到外资企业承担重任的,有独自创业的。在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就业单位对中外项目毕业的学生评价普遍较高。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同时在中外合作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和项目管理两个环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无论是在教学规范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有明显的进步。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项目的绩效。
在合作项目的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机构设置不合理;(2)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3)管理模式不匹配;(4)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在中外合作项目举办初期表现更为突出。既使在合作项目开展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这样的问题也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项目的运行效益,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组建“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是解决目前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项目的运行管理为研究实例,探讨和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团队的基本特征,以及建设管理团队的基本策略和建设路径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有10年,按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发展初期、发展中期以及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表1列出了在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外合作项目管理的基本状况。
在合作项目的发展初期,合作项目的性质属于非学历教育,虽然学校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管理比较粗放,人员配备也少,合作项目管理与学校其它管理部门衔接不畅,项目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项目发展中期,进入学历教育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项目行政事务管理增多,管理难度增加。因此学校成立了外事办公室,并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署办公,并明确规定合作项目的行政事务由外事办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由国交学院负责。管理机构逐渐完善,人员配备也较为充足,管理效果明显好转。
在2008年以后,学校在原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注重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组建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强调发挥团队管理优势,提高项目管理运作效率,促进合作项目健康稳定发展。
从表1来看,该学院自从实施外事办与国际交流学院合署办公,组建了管理团队后,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我们分析总结这个运行实践过程,可以获得创建管理团队的基本策略和建设经验。
二、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基本特征
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有着与其它管理团队共同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1)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可以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2)能够优势互补: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是互补的,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突显团队优势;(3)分工协作: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划分明确,但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需要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才能完成;(4)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方位无障碍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避免误解,达成一致;(5)有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他的领导艺术、才能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乃至团队的成功与否。在团队中,虽然领导权是共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整个团队同样需要一个出色的领军人物,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统领团队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努力。
三、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实践
在合作项目的运行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创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为核心的是:(1)组织结构要合理,便于指挥调动;(2)人员配备要合理,能达到1+1>2的效果;(3)运行机制要合理,便于组织实施;(4)形成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5)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掌握团队的努力方向。
1.组织机构。团队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如果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管理效率。图1是该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图2是该校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图2的组织结构从层级制垂直结构转向以“团队”为中心的过程化组织模式,组织成员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以组织的总体目标直接面对合作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对象,发挥团体协作优势,获得组织的高效率。
2.人员构成。团队中的人是关键要素,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应该是最合理的。在人员配置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团队成员的智能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这是一个优秀团队必须具备的特征,也是团队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智能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智力和能力优势。因此,组建团队时,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每个人的智能特点合理地选配团队成员,这样则能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智能优势,扬长避短,充分体现“1+1>2”的团队合作特点。
在该院的团队建设中,行政组的人员主要来自外事办,负责项目的联络与开发、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外教管理等;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来自国际交流学院,负责学生管理和日常的教学管理等,这样,可以发挥各个成员的岗位工作经验,形成团队优质的智能结构。
能级结构:团队中,要考虑到团队的整体运行效率,就要选用不同能级的成员参与其中,便于团队工作的快速有效运行。合理的团队成员能级结构一般是:高级人员少,中级、初级人员较多,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的结构。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人员配备原则,该院的人员配备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智能结构和能级机构来看,教学管理人员最为优秀,行政管理人员其次,学生管理人员排在最后,这就说明了三个管理组的工作特点。合作项目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第一核心工作是教学,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最为优秀的,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岗位的智能要求较低,不必要配备高智能结构的人才。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的比例合适。所以,这个团队从智能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来说,配备较为合理。
3.运作方式。不同的管理团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影响运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人员素质。
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团队是在学校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与外事办和国交学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中外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外合作项目的性质、教学目标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确定管理团队的工作目标及远景规划,制定和发布管理文件、管理制度等。团队按照图2的组织机构,明确团队的任务和要求,细化团队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协作,完成给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当有特殊任务或突发事件时,管理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快速做出抉择,给出实施意见。管理团队按照管理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发任务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迅速实施直至任务圆满完成。在执行任务时,团队成员中如有异议或不同想法时,可以通过沟通平台或组织学习,共同探讨,统一认识,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
4.运行效果。几年来,该校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的学生有考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的,有到外资企业承担重任的,有独自创业的。在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就业单位对中外项目毕业的学生评价普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