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以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年龄22~37岁,平均(28.2±5.3)岁,孕周36~41周,平均(38.5±3.2)周,阴道分娩35例,剖宫产11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6例,高中以上20例;观察组46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3±5.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3±3.4)周,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1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3例,高中以上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按照产科常规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则在对照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产前护理
孕妇分娩前需要了解关于该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首先根据孕妇的不同孕期给予指导孕期常见症状的方法或者饮食安排等,再通过多媒体、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进一步宣教。在现代护理观念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通过正确评估出产妇的心理、健康、行为等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适当给予心理安慰和行为干预,提高孕妇的配合程度。
1.2.2产时护理
将产房或者待产室设置为家庭式,通过播放音保证孕妇心情平复,舒缓不良心理情绪,降低紧张、恐惧、孤独等心理状态的发生。1名产妇会全程指派1名助产护士陪伴,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宣教分娩知识、观察产程,从接产到产后2h内均要给予心理和生理的支持和鼓励,保持产妇生产过程舒适、安全、轻松。
1.2.3产后护理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情感较为脆弱,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关心和帮助,评估其心理状态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亲切、和蔼、自然的态度主动进行卫生指导和生活护理,指导喂养新生儿的正确方式,宣教关于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也需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由于家人的关心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具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更需要家人的关心、体贴与照料。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同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CES)评价自身效能,主要包括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的认知程度,按1、2、3、4评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1]。
1.4统计学处理
次研究的92例患者的所有数据以及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记录方式为(x±s),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结果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产褥期精神综合征,通常指孕产妇无精神病史,但临床多表现为轻度及短暂的情绪变化,即不安、哭泣、忧愁、焦虑失眠、抑郁情绪、易激怒、应付能力低,严重时会出现自身症状[2]。该病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产妇会减少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对婴儿产生厌烦,对新生儿的行为、情感、生长、认知的发展均会造成影响[3]。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有产前抑郁和焦虑、自信心不足、存在很大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也可提高患者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严艳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89-90.
[2]司继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1-42.
[3]陈小梅,陈梅芳.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61-62.
[4]周红霞.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9):139-141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以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年龄22~37岁,平均(28.2±5.3)岁,孕周36~41周,平均(38.5±3.2)周,阴道分娩35例,剖宫产11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6例,高中以上20例;观察组46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3±5.1)岁,孕周36~41周,平均(38.3±3.4)周,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1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3例,高中以上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按照产科常规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则在对照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产前护理
孕妇分娩前需要了解关于该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首先根据孕妇的不同孕期给予指导孕期常见症状的方法或者饮食安排等,再通过多媒体、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进一步宣教。在现代护理观念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通过正确评估出产妇的心理、健康、行为等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适当给予心理安慰和行为干预,提高孕妇的配合程度。
1.2.2产时护理
将产房或者待产室设置为家庭式,通过播放音保证孕妇心情平复,舒缓不良心理情绪,降低紧张、恐惧、孤独等心理状态的发生。1名产妇会全程指派1名助产护士陪伴,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宣教分娩知识、观察产程,从接产到产后2h内均要给予心理和生理的支持和鼓励,保持产妇生产过程舒适、安全、轻松。
1.2.3产后护理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情感较为脆弱,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关心和帮助,评估其心理状态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亲切、和蔼、自然的态度主动进行卫生指导和生活护理,指导喂养新生儿的正确方式,宣教关于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也需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由于家人的关心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具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更需要家人的关心、体贴与照料。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同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CES)评价自身效能,主要包括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的认知程度,按1、2、3、4评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1]。
1.4统计学处理
次研究的92例患者的所有数据以及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记录方式为(x±s),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结果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产褥期精神综合征,通常指孕产妇无精神病史,但临床多表现为轻度及短暂的情绪变化,即不安、哭泣、忧愁、焦虑失眠、抑郁情绪、易激怒、应付能力低,严重时会出现自身症状[2]。该病不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产妇会减少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对婴儿产生厌烦,对新生儿的行为、情感、生长、认知的发展均会造成影响[3]。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有产前抑郁和焦虑、自信心不足、存在很大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GC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也可提高患者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严艳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89-90.
[2]司继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1-42.
[3]陈小梅,陈梅芳.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61-62.
[4]周红霞.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