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通过全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来达到各科课业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协同的目的。其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后代思想道德修养,以提高全体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质。在职高数学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结合线上及线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能够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有效推进职高数学课程思政的科学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学教学;职高数学
在现代教学中,数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民文化水平,以及终身发展的基礎。在职高教育中,数学作为专业课程的辅助性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作用。目前很多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大于数学课,这对数学课教学来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职高教育需转变这一观念,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来进一步开发数学教育的价值,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思政素质。
1、职高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现状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普遍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思想政治的融入。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教学模式单一
现今很多职高学校老师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数学老师大多都以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为主,通过灌输式的方式,由此达到教学目的,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收专业知识的方式,导致职高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1.2教学过程中未体现育人本质
职高院校普遍注重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在其课程安排上专业课优先于数学课,导致数学课的课时减少。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传授数学的理论知识,无法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模式。教学过程相对封闭,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对知识的接受率低下,不及格率偏高。此外,职高院校普遍缺乏德育目标,更有的院校只讲形式主义,设立德育目标却不执行。
1.3课程考核缺乏全面评价
目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偏向于学生的知识方面的考核,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体系。数学教育课程德育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中随机、随意性大,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职高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职高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改革制度,应充分体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将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效的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政治思想层次。此处就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2.1教学理念的改革
老师应当树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意识,通过理念革新来正确认识数学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为职责,着重于学生的价值、能力、知识的协同提升,并在数学教育中发掘更深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进而将思政教育科学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2.2着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设置问题不应该全凭想象,学校在课程建立的时候,应该先要对社会、个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让课程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日后就业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职高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问题,根据目前市场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课程体系,且只有不断完善传统课程,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针对我国对职业高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整体教学内容做到不过于偏离专业,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专业的运算工具,许多研究者就曾将高职数学课程分成基础、提高、实用三个板块。其中基础板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能够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它是职高数学里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应用板块可以由专业老师以及数学老师一起商讨决定,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一个“用”字,要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也可以借鉴数学思想等实质性的内容,利用现代化教育方式向学生展现数学在各专业领域内的作用。提升板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3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教学和课堂思政互相结合起来,通过平时数学活动中渗透思政内容来影响学生,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引进数学软件以及数学模型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入团队协作模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交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职高数学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对学生的三观、道德素养、心理健康的发展构建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值得职高院校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国.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实施路径[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8):40-42.
[2]蒋军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措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30-131.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学教学;职高数学
在现代教学中,数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民文化水平,以及终身发展的基礎。在职高教育中,数学作为专业课程的辅助性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作用。目前很多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大于数学课,这对数学课教学来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职高教育需转变这一观念,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来进一步开发数学教育的价值,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思政素质。
1、职高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现状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普遍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思想政治的融入。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教学模式单一
现今很多职高学校老师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数学老师大多都以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为主,通过灌输式的方式,由此达到教学目的,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收专业知识的方式,导致职高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1.2教学过程中未体现育人本质
职高院校普遍注重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在其课程安排上专业课优先于数学课,导致数学课的课时减少。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传授数学的理论知识,无法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模式。教学过程相对封闭,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对知识的接受率低下,不及格率偏高。此外,职高院校普遍缺乏德育目标,更有的院校只讲形式主义,设立德育目标却不执行。
1.3课程考核缺乏全面评价
目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偏向于学生的知识方面的考核,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体系。数学教育课程德育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中随机、随意性大,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职高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职高院校数学课程思政改革制度,应充分体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将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效的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政治思想层次。此处就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2.1教学理念的改革
老师应当树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意识,通过理念革新来正确认识数学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为职责,着重于学生的价值、能力、知识的协同提升,并在数学教育中发掘更深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进而将思政教育科学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2.2着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设置问题不应该全凭想象,学校在课程建立的时候,应该先要对社会、个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让课程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日后就业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职高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问题,根据目前市场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课程体系,且只有不断完善传统课程,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针对我国对职业高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整体教学内容做到不过于偏离专业,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专业的运算工具,许多研究者就曾将高职数学课程分成基础、提高、实用三个板块。其中基础板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能够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它是职高数学里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应用板块可以由专业老师以及数学老师一起商讨决定,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一个“用”字,要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也可以借鉴数学思想等实质性的内容,利用现代化教育方式向学生展现数学在各专业领域内的作用。提升板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3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教学和课堂思政互相结合起来,通过平时数学活动中渗透思政内容来影响学生,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引进数学软件以及数学模型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入团队协作模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交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职高数学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对学生的三观、道德素养、心理健康的发展构建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值得职高院校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国.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实施路径[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8):40-42.
[2]蒋军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措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