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对该校青年教职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师德师风、职业规划、政治素养等几方面对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
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是高等院校长期发展战略上的保障力量,是高等院校创新工作的不竭动力。青年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多样的发展元素,关注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对该校青年教职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和问题部分两个内容。从青年教职工基本情况、师德师风情况、职业规划情况、基本政治素养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较为全面的掌握青年教职工的各项基本情况,在学校推进的各项青年教职工培养建设工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青年教职工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基本信息情况如下: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36人占总数的21.6%,年龄在31至40岁之间的有107人,占总数的64.1%;青年男教职工60人,占总数的35.3%,青年女教职工107人,占总数的62.9%。其他基本情况为:青年教职工中汉族居多,占91.8%;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居多,占72.4%;最后学历硕士居多,占81.8%;职称上讲师居多,占60%。从基本信息来看,某高校青年教职工中性别比例失衡,存在女多男少现象;年龄多集中在31-35岁之间;汉族居多,少数民族较少;中共党员居多,其次是群众,民主党派较少;学历上硕士居多,博士后仅1人,博士和本科生人数相当;职称上讲师居多,助教次之,副教授较少。
(二)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问卷共设有40道题目,在职业认同上,有94.7%的人认为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有62.9%的人认为教师是自己的理想职业,有85.9%的人认为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育人;有91.2%的人愿意为教师事业奋斗终身;在职业思想道德上,有60%的人熟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93%的人对学术造假腐败等现象,采取坚决反对、敢于斗争的态度;在职业规划上,有74.7%的人想要争做学者型教师;在师德师风上,61.2%的人认为造成师德失范的原因是教师个人理想信念缺失,93.5%的人认为成为卓越大学老师的必备素质是道德品质;在政治素养上,47.6%的人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并憧憬共产主义,82.9%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希望与信心,68.8%的人选择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88.8%的人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很重要,81.2%的人认为高校青年教职工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教职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问卷调查显示青年教职工的主流表现是好的,在师德师风、思想道德、政治素质、职业认同等方面都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所以如何保持并提高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如何引导少数青年教职工改变落后消极的思想状况,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政治素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青年教职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掌握得不够全面,对这一伟大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在以往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听宣讲,听报告,听讲座,一听而过。在十九大胜利闭幕,全社会热烈开展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之际,高校应积极行动起来,乘势而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疏导,重实践的学习活动,使政治理论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开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成根植于内心的信仰来学习领会。
(二)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担负着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所以,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引导施教的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1】。由此可见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极其重要。调查显示,有些青年教职工没有职业责任感,自身的师德修养还不够,对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没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不良风气的产生。首先青年教职工要知晓《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用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内化于行,知行统一。再次学校也要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在对青年教职工职业道德进行学习培训,引导激励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优争优活动。
(三)职业规划
青年教职工入职不久,对于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和愿景的。但调查显示,青年教职工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何使青年教职工保持工作热情同时又能踏实肯干,平衡心理落差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是我们当前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让青年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程序,做到提前准备,有条不紊。其次学校要为青年教职工提供培训提升自我的机会,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使他们不断充电,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青年教职工应该向学校的优秀教師多看、多听、多学、多借鉴,只有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重视起来,才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青年教职工正处在我们国家迈入历史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他们的思想状况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他们身为高校教师有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有时代所赋予的责任。青年教职工有他们的活力,同时也有他们的压力,高等院校要积极行动起来,既要帮助青年教职工提升个人素质,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秉承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也要帮助解决青年教职工在生活上面临的各样难处,帮助他们缓解释放内心的压力,使广大青年教职工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工会)
作者简介:耿聪,1986年生,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忠华,桑瑜.对大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2,9(5):71-75.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
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是高等院校长期发展战略上的保障力量,是高等院校创新工作的不竭动力。青年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多样的发展元素,关注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对该校青年教职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和问题部分两个内容。从青年教职工基本情况、师德师风情况、职业规划情况、基本政治素养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较为全面的掌握青年教职工的各项基本情况,在学校推进的各项青年教职工培养建设工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青年教职工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基本信息情况如下: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36人占总数的21.6%,年龄在31至40岁之间的有107人,占总数的64.1%;青年男教职工60人,占总数的35.3%,青年女教职工107人,占总数的62.9%。其他基本情况为:青年教职工中汉族居多,占91.8%;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居多,占72.4%;最后学历硕士居多,占81.8%;职称上讲师居多,占60%。从基本信息来看,某高校青年教职工中性别比例失衡,存在女多男少现象;年龄多集中在31-35岁之间;汉族居多,少数民族较少;中共党员居多,其次是群众,民主党派较少;学历上硕士居多,博士后仅1人,博士和本科生人数相当;职称上讲师居多,助教次之,副教授较少。
(二)青年教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问卷共设有40道题目,在职业认同上,有94.7%的人认为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有62.9%的人认为教师是自己的理想职业,有85.9%的人认为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育人;有91.2%的人愿意为教师事业奋斗终身;在职业思想道德上,有60%的人熟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93%的人对学术造假腐败等现象,采取坚决反对、敢于斗争的态度;在职业规划上,有74.7%的人想要争做学者型教师;在师德师风上,61.2%的人认为造成师德失范的原因是教师个人理想信念缺失,93.5%的人认为成为卓越大学老师的必备素质是道德品质;在政治素养上,47.6%的人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并憧憬共产主义,82.9%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希望与信心,68.8%的人选择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88.8%的人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很重要,81.2%的人认为高校青年教职工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教职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问卷调查显示青年教职工的主流表现是好的,在师德师风、思想道德、政治素质、职业认同等方面都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所以如何保持并提高青年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如何引导少数青年教职工改变落后消极的思想状况,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政治素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青年教职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掌握得不够全面,对这一伟大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在以往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听宣讲,听报告,听讲座,一听而过。在十九大胜利闭幕,全社会热烈开展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之际,高校应积极行动起来,乘势而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疏导,重实践的学习活动,使政治理论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开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成根植于内心的信仰来学习领会。
(二)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担负着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所以,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引导施教的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1】。由此可见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极其重要。调查显示,有些青年教职工没有职业责任感,自身的师德修养还不够,对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没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不良风气的产生。首先青年教职工要知晓《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用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内化于行,知行统一。再次学校也要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在对青年教职工职业道德进行学习培训,引导激励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优争优活动。
(三)职业规划
青年教职工入职不久,对于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和愿景的。但调查显示,青年教职工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何使青年教职工保持工作热情同时又能踏实肯干,平衡心理落差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是我们当前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让青年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程序,做到提前准备,有条不紊。其次学校要为青年教职工提供培训提升自我的机会,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使他们不断充电,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青年教职工应该向学校的优秀教師多看、多听、多学、多借鉴,只有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重视起来,才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青年教职工正处在我们国家迈入历史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他们的思想状况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他们身为高校教师有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有时代所赋予的责任。青年教职工有他们的活力,同时也有他们的压力,高等院校要积极行动起来,既要帮助青年教职工提升个人素质,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秉承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也要帮助解决青年教职工在生活上面临的各样难处,帮助他们缓解释放内心的压力,使广大青年教职工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工会)
作者简介:耿聪,1986年生,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忠华,桑瑜.对大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2,9(5):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