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贯穿始终、强化训练的科目,在小学阶段起到夯实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被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喜欢英语课程则成为了重要目标。学习共同体是创新教学的新方法,它打破了以往教师主导教学的方式,关注学生团队意识的构建,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本文就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加以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带动了课程的全面革新,由于英语与汉语语言的不同特点,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难学习的课程。进入21世纪,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落后,英语学习也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关心学生英语理念的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提出的教学新方法,作为教学转型的一种尝试,它以体验学习为主,尊重个体差异,通过讨论和研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当然,要想建立学习共同体,真正的体现它的作用和意义,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述以及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遇到的问题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斐迪南提出,出现在德国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和社会》一书中,起初强调的是生活的方式。之后,人们的思维愈加活跃,新思想开始传播,共同体就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并应用到了教学之中。所谓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社会属性,试图将学生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之中,通过成员之间的配合和探究来学习的一种手段,重在合作与分析。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对表达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相比以往,教学的方式、手段都有了巨大进步。但是受制于应试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还是围绕成绩开展,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学中缺乏文化教育,忽视了学习环境的营造。同时,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死气沉沉的课堂,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习共同体建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以學生的特点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共同讨论和研究中学习知识,了解他人的长处,并锻炼英语口语。
(一)学习共同体的科学分组。小组确立是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状况、英语学习能力、平时成绩等对他们进行综合测评,然后按照互补原则和“异质同组、组间同质”这一核心确定成员,且一般小组人数不超过8人,以4-6人最佳。人数过多无法保证共同体成员获得均等的发言机会,容易造成有人无事可做、不参与讨论的现象。组员确定之后,要给他们一个相互磨合的时间,让他们发现彼此的特长和优势,然后按照最佳结合的方式分配给学生任务。当然,共同体任务内容在一定时间内还要置换,以保证他们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二)确定并宣讲组名、口号或队标。共同体小组一旦建立,就不能随便更改,各共同体小组要郑重地给小组取组名,确立口号。还要安排专门时间或宣传阵地,让各小组介绍组名含义,宣讲口号。之后及时举办一些体现团队力量的英语竞赛活动,如单词接龙,故事串联等。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团队竞争的刺激,体验共同体合作学习的力量。在给小组命令并宣讲这一小环节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创意是惊人的。
(三)及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共同体合作小组能正常有效运作,关键是教师要做好首次的“岗前培训”专题讲座,重视教给方法,然后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为学生们首次尝试共同体合作学习时,因共同体合作学习的新奇而全神贯注,如果不做好事前培训,大部分共同体小组会在第一次中受到重挫,使其积极性大减。活动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按角色分类进行培训。如小组长角色应重点教给他们有效组织小组会、激励团结组员的技巧和方法。发言员的培训则侧重教给他们简明连贯清晰地表达的技巧,如说话的语速、语调、重音等,还可以组织他们观看相关的演讲视频资料。记录员要善于书写,有较好的听力,能够在一段话的表达中抓住重点。与此同时,活动之后还要在班级和共同体之间开展讨论,让他们彼此评定,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更好的进行提高。
综上,学习共同体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尝试,也是高质量学习的基础。以往的英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建合理的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组员之间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带动了课程的全面革新,由于英语与汉语语言的不同特点,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最难学习的课程。进入21世纪,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落后,英语学习也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关心学生英语理念的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提出的教学新方法,作为教学转型的一种尝试,它以体验学习为主,尊重个体差异,通过讨论和研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当然,要想建立学习共同体,真正的体现它的作用和意义,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述以及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遇到的问题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斐迪南提出,出现在德国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和社会》一书中,起初强调的是生活的方式。之后,人们的思维愈加活跃,新思想开始传播,共同体就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并应用到了教学之中。所谓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社会属性,试图将学生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之中,通过成员之间的配合和探究来学习的一种手段,重在合作与分析。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对表达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相比以往,教学的方式、手段都有了巨大进步。但是受制于应试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还是围绕成绩开展,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学中缺乏文化教育,忽视了学习环境的营造。同时,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死气沉沉的课堂,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习共同体建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以學生的特点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共同讨论和研究中学习知识,了解他人的长处,并锻炼英语口语。
(一)学习共同体的科学分组。小组确立是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状况、英语学习能力、平时成绩等对他们进行综合测评,然后按照互补原则和“异质同组、组间同质”这一核心确定成员,且一般小组人数不超过8人,以4-6人最佳。人数过多无法保证共同体成员获得均等的发言机会,容易造成有人无事可做、不参与讨论的现象。组员确定之后,要给他们一个相互磨合的时间,让他们发现彼此的特长和优势,然后按照最佳结合的方式分配给学生任务。当然,共同体任务内容在一定时间内还要置换,以保证他们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二)确定并宣讲组名、口号或队标。共同体小组一旦建立,就不能随便更改,各共同体小组要郑重地给小组取组名,确立口号。还要安排专门时间或宣传阵地,让各小组介绍组名含义,宣讲口号。之后及时举办一些体现团队力量的英语竞赛活动,如单词接龙,故事串联等。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团队竞争的刺激,体验共同体合作学习的力量。在给小组命令并宣讲这一小环节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创意是惊人的。
(三)及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共同体合作小组能正常有效运作,关键是教师要做好首次的“岗前培训”专题讲座,重视教给方法,然后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为学生们首次尝试共同体合作学习时,因共同体合作学习的新奇而全神贯注,如果不做好事前培训,大部分共同体小组会在第一次中受到重挫,使其积极性大减。活动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按角色分类进行培训。如小组长角色应重点教给他们有效组织小组会、激励团结组员的技巧和方法。发言员的培训则侧重教给他们简明连贯清晰地表达的技巧,如说话的语速、语调、重音等,还可以组织他们观看相关的演讲视频资料。记录员要善于书写,有较好的听力,能够在一段话的表达中抓住重点。与此同时,活动之后还要在班级和共同体之间开展讨论,让他们彼此评定,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更好的进行提高。
综上,学习共同体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尝试,也是高质量学习的基础。以往的英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建合理的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组员之间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