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先进的电教手段已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整个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丰富了教学过程的表现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将从“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让课堂效率最大化”;“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四个方面来讨论电教手段对语文教学辅助作用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教学;效率;双刃剑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已成为加速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一、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我下载了有关红军长征中令人感动的节俭小故事的资料,并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淡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在机上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創新精神。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当人的情感融入在某一特定情境之中时,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投入情感,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境,我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鲁迅送书给白莽;(2)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3)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4)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5)柔石在狱中学德文;(6)龙华枪杀烈士现场;(7)鲁迅提笔著文;(8)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干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妙语迭出,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点燃一支烟,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一直坐在书桌前,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提高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 “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讨论变成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电教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草原》一课,学生难以想象草原的独特风光,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电教手段功不可没。
三、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效率,简言之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且需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以古诗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也不必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而费尽心机,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四、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一种创造活动,其主体是人,与人的主体形态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科学研究、科学目的以及科学认识过程无不与人的因子息息相关。科学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科学以人道和美德作后盾,才能保证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的不合理运用(误用、滥用、恶用等)必然会导致人的危机,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教育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解决了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即“教”的一方面,说到底还是在“教” 字上狠下功夫,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可能变“ 人灌”为“电灌”,这样的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不完整的,盲目性的。如果没有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果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稀里糊涂,想得混乱不清,课后一问,也是一片模模糊糊的印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用,毕竟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是任何一个课件、任何一个多媒体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多媒体不管怎么发达,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只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全部,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的一般规律、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要求教师在创设学习活动情境时,注意设计一般能力发展的辅导对策,课件制作要灵活,交互性强,也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落实能力发展措施,避免追求表面,随意呈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教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电教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过于强调信息技术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最佳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惠:《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误区》,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 李何堂:《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3] 山立梅:《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教学;效率;双刃剑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已成为加速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一、激发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我下载了有关红军长征中令人感动的节俭小故事的资料,并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淡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在机上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創新精神。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当人的情感融入在某一特定情境之中时,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投入情感,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境,我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鲁迅送书给白莽;(2)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3)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4)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5)柔石在狱中学德文;(6)龙华枪杀烈士现场;(7)鲁迅提笔著文;(8)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干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妙语迭出,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点燃一支烟,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一直坐在书桌前,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提高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 “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讨论变成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电教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草原》一课,学生难以想象草原的独特风光,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电教手段功不可没。
三、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效率,简言之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且需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以古诗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也不必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而费尽心机,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四、认识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一种创造活动,其主体是人,与人的主体形态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科学研究、科学目的以及科学认识过程无不与人的因子息息相关。科学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科学以人道和美德作后盾,才能保证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的不合理运用(误用、滥用、恶用等)必然会导致人的危机,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教育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解决了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即“教”的一方面,说到底还是在“教” 字上狠下功夫,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可能变“ 人灌”为“电灌”,这样的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不完整的,盲目性的。如果没有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结果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稀里糊涂,想得混乱不清,课后一问,也是一片模模糊糊的印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用,毕竟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是任何一个课件、任何一个多媒体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多媒体不管怎么发达,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只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全部,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的一般规律、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要求教师在创设学习活动情境时,注意设计一般能力发展的辅导对策,课件制作要灵活,交互性强,也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落实能力发展措施,避免追求表面,随意呈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教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电教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化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过于强调信息技术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最佳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惠:《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误区》,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 李何堂:《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3] 山立梅:《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成功》(教育),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