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已经不再满足于让学生对着老师跟唱,而是有了更多的教学形式。其中,器乐进课堂已经成为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来说,器乐进课堂是对原有教学形式的一种突破,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积极的意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器乐进课堂模式可以说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更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器乐进行分组教学,能够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模式的效果。进一步来说,器乐进课堂能提升学生欣赏、唱歌、音乐常识等水平,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因此在器乐进课堂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偏离教学初衷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器乐进课堂,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服务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就器乐进课堂的现状与突破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现状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器乐进课堂之后,学生就不再只是通过听觉通道接收信息,而是有了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对乐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对音乐有所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开发以及基本音乐素养的养成提供有效的载体。从改进器乐进课堂的实施效果角度看,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一)器乐进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流于肤浅
器乐进课堂实际上只是改进音乐教学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通道,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但是一些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器乐教学的丰富形式,追求学生手持音乐器材所表现出来的热火朝天的情形,认为只要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就好。这种肤浅的形式,在很长时间里主导着器乐进课堂的实施,造成了教学方向的偏差。
(二)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器乐对音乐学习的价值
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器乐进课堂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没有将重心放到学生身上,无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器乐进课堂最后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通过器乐来实现对音乐更为深刻的感知,表达自己对音乐学习的理解,更应当引导学生知道:音乐学习也包括用乐器来演绎自己的音乐感知。
应当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器乐教学能够规避这些不足,那么器乐进课堂的价值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突破
如何让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有所突破呢?这取决于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理念上一定要有所突破
教学理念上的突破有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高阶层次。基础层次是指对音乐学习乃至对音乐艺术的认识。音乐艺术本来是声乐和器乐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的唱歌、视唱教学,只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但这并不是其全部内容。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并且最能开发少儿智力的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高阶层次的认识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器乐进课堂的价值。器乐进课堂不只是为了演绎教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解,而应当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器乐进课堂能对他们的音樂素养提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在教学实践上要有所突破
教学实践上的突破也分为基础层次和高阶层次。基础层次的器乐进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一些基本音乐器材的个性化运用,比如打击乐器进课堂。高阶层次的器乐进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运用乐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要素,进行充分的音乐体验,形成良好的音乐直觉。如果有可能,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音乐输出能力,比如表达在课堂上运用乐器之后的感受等,如果能够结合音乐语言来阐述,则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都比较强,因此选择打击乐器进课堂,符合小学生的音乐认知特点。打击乐器进课堂的第一个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力,这其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先给学生选择一段合适的旋律,然后让他们结合这段旋律去编创打击乐的伴奏。
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感知、判断一步步形成的节奏变化与强弱变化等。如果学生认为哪一段的节奏或者强弱需要变化,教师不妨就按照其建议进行改编,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比较改进。这样的比较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打击乐器的特点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也许最终不能演绎出一段非常动听的打击乐,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在打击乐器进入课堂之后,也可以将乐器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笔者在实践之初,跟学生一起体验了多种打击乐器,比如小型架子鼓(因为有个别学生会使用)、非洲鼓(虽然不常见,但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木琴(成本不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等,学生在逐个体验之后,往往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击乐器。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己准备,或者几个同学合作准备。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并选择的,所以在具体组织教学的时候,课堂也就自然(并非刻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展望
器乐进课堂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表明,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云端走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尤其是实施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核心,而不是以乐器为核心。器乐进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应当是让学生选择器乐,让器乐服务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展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器乐充分感知、充分体验,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情感体验,最终生成关于音乐的文化理解……这些应当是器乐进课堂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当然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器乐方面的再续发展,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其与器乐进课堂所追求的音乐体验相辅相成,所获得的效果也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谈音.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音乐时空,2017(17).
[2]沫文,嘉鸿黎.异彩纷呈,创意无限———小学音乐课堂打击器乐应用多样化刍议[J].教育研究,2020(4).
[3]邢继新.器乐进课堂[J].内蒙古教育,1995(2).
[4]莫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器乐———“小学音乐器乐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音乐时空,2013(10).
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因此在器乐进课堂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偏离教学初衷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器乐进课堂,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服务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就器乐进课堂的现状与突破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现状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器乐进课堂之后,学生就不再只是通过听觉通道接收信息,而是有了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对乐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对音乐有所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开发以及基本音乐素养的养成提供有效的载体。从改进器乐进课堂的实施效果角度看,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一)器乐进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流于肤浅
器乐进课堂实际上只是改进音乐教学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通道,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但是一些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器乐教学的丰富形式,追求学生手持音乐器材所表现出来的热火朝天的情形,认为只要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就好。这种肤浅的形式,在很长时间里主导着器乐进课堂的实施,造成了教学方向的偏差。
(二)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器乐对音乐学习的价值
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器乐进课堂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没有将重心放到学生身上,无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器乐进课堂最后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通过器乐来实现对音乐更为深刻的感知,表达自己对音乐学习的理解,更应当引导学生知道:音乐学习也包括用乐器来演绎自己的音乐感知。
应当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器乐教学能够规避这些不足,那么器乐进课堂的价值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突破
如何让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有所突破呢?这取决于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理念上一定要有所突破
教学理念上的突破有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高阶层次。基础层次是指对音乐学习乃至对音乐艺术的认识。音乐艺术本来是声乐和器乐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的唱歌、视唱教学,只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但这并不是其全部内容。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并且最能开发少儿智力的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高阶层次的认识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器乐进课堂的价值。器乐进课堂不只是为了演绎教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解,而应当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器乐进课堂能对他们的音樂素养提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在教学实践上要有所突破
教学实践上的突破也分为基础层次和高阶层次。基础层次的器乐进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一些基本音乐器材的个性化运用,比如打击乐器进课堂。高阶层次的器乐进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运用乐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要素,进行充分的音乐体验,形成良好的音乐直觉。如果有可能,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音乐输出能力,比如表达在课堂上运用乐器之后的感受等,如果能够结合音乐语言来阐述,则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都比较强,因此选择打击乐器进课堂,符合小学生的音乐认知特点。打击乐器进课堂的第一个任务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力,这其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先给学生选择一段合适的旋律,然后让他们结合这段旋律去编创打击乐的伴奏。
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感知、判断一步步形成的节奏变化与强弱变化等。如果学生认为哪一段的节奏或者强弱需要变化,教师不妨就按照其建议进行改编,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比较改进。这样的比较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打击乐器的特点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也许最终不能演绎出一段非常动听的打击乐,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在打击乐器进入课堂之后,也可以将乐器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笔者在实践之初,跟学生一起体验了多种打击乐器,比如小型架子鼓(因为有个别学生会使用)、非洲鼓(虽然不常见,但是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木琴(成本不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等,学生在逐个体验之后,往往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击乐器。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己准备,或者几个同学合作准备。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并选择的,所以在具体组织教学的时候,课堂也就自然(并非刻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展望
器乐进课堂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表明,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云端走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尤其是实施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核心,而不是以乐器为核心。器乐进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应当是让学生选择器乐,让器乐服务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展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器乐充分感知、充分体验,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情感体验,最终生成关于音乐的文化理解……这些应当是器乐进课堂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当然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器乐方面的再续发展,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其与器乐进课堂所追求的音乐体验相辅相成,所获得的效果也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谈音.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音乐时空,2017(17).
[2]沫文,嘉鸿黎.异彩纷呈,创意无限———小学音乐课堂打击器乐应用多样化刍议[J].教育研究,2020(4).
[3]邢继新.器乐进课堂[J].内蒙古教育,1995(2).
[4]莫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器乐———“小学音乐器乐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音乐时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