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歌谣”引发的音乐教学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实效性。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音乐教育人都在教学实践中,不停的探索着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声势律动、图谱教学、编创小乐器伴奏、编创舞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运而生。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教师在运用时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其中有一种情况是,效果好实效性不一定高。这取决于教师是否遵循了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科的认知规律,只有遵循了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科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出真正的实效性。下面就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敬请音乐教育人批评指正。
  关键词:编创 歌谣 有效性 时效性 具象化 固化 想象力
  有一位老师在执教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好朋友中的聆听课《玩具兵进行曲》时,老师拍击了一段这样的节奏:×× ×0∣×× ×0∣×× ××∣××× ×0∣×× ×0∣×× ×0∣××∣× 0∣让学生来模仿,孩子们完成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就运用了节奏与语言结合的方法,编创了一段歌谣:玩具 兵∣真可 爱∣悄悄 悄悄∣都跑出 来∣玩具 兵∣真可 爱∣跑 出∣来0∣。从而,孩子们把这段歌谣很好的拍击了出来。这段节奏是德国作曲家耶塞尔创作的器乐曲《玩具兵进行曲》第一部分A段主题的节奏骨架,它的旋律是:。
  就这个案例片段,我们先不探讨这段节奏是否准确,这么长的节奏是否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训练学生节奏的目的是什么。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记忆主题节奏的时候,给主题节奏编创歌谣,来使学生快速的记住主题节奏,这种方法值得质疑,质疑观点有三:
  质疑一,是否真正的记住了主题的节奏。通过给较长的节奏编创歌谣来帮助学生记忆主题的节奏是否具有实效性,还需要实践来验证。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听辩模仿节奏,来培养学生的听辩力、记忆力、模仿力、韵律感等音乐能力来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情绪。我的观点是: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情绪,应从引导学生发现节奏的规律入手,从而找到掌握记忆的方法,而不是用歌谣替代。用歌谣替代的结果有可能记住的是歌谣,而不是节奏。我们学习节奏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语言,而是体验节奏的律动感和随之而带来的情感体验。这就相当于在学习五线谱时,有的老师让学生用简谱来标记一样,结果记住的是简谱还是五线谱呢?这种多了一个拐棍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线谱反而起到了干扰的作用,值得质疑。
  质疑二,是否有效地掌握了记忆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节奏的规律,而不应直接给予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为目的,而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这一课例,教师可以提出与节奏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引导学生:这个节奏比较长,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把它记住呢,它有什么规律吗?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段节奏的规律是×× ×0这个节奏出现了四次,前边两次和后边两次中间的节奏是×× ××∣××× ×0∣,这是重点,教师应训练学生记住,并模仿准确,后边两次接下来的节奏是××∣× 0∣,是×× ×0节奏的时值增加了一倍。这样,引导学生发现节奏的规律,从而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质疑三,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同的节奏可以引发学生不同的想象,相同的节奏也可以引发学生不同的想象。老师直接给出歌谣来记忆节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被过早的固化,形成了答案的统一,这是与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相违背的。就如我们音乐教材上有的作品指出的建议是引导学生编创歌词,也应该是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感受、体验、理解之后,启发每个学生或通过小组合作来编创出不同的歌词,这样才能达到启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而不应统一到一个歌词上,这样进行统一答案的处理,具象了节奏的内涵,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寻找多个答案的过程,而不是统一到一个答案,从这个角度说,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利的。不要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节奏,它与音乐给学生带来的想象力的启发性是一样的。
  我们学习音乐也好,理解音乐要素也好,都要引导学生挖掘其自身的规律,而不应寻找多余的拐棍。不要为了记忆而记忆,而是为了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编创的目的,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真正的时效性。
  本人认为,音乐学习是一个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要避免把音乐学习内容过早的落到语言上,一落到语言上音乐的形象就具象化了。为避免音乐课堂教学过早的具象化,我在与教师们研讨的过程当中,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是一定不要出现作品的名称和歌词的。
  我不是反对编创歌谣,编歌谣可以,但不要统一答案。编创歌谣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音乐,而不能固化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不要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慎重考虑,不要把手段變成了目的。歌谣虽然具有节奏感,具备音乐的节奏性能,但是,不应该在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进行,尤其是学习乐曲的时候。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感受、体验、理解之后,在拓展环节可作为培养学生编创活动的一项内容,来培养学生编创歌谣或歌词的能力,这样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以校本课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中敦煌飞天的壁画作为国际理解教育实施,在这里做一个梳理与回顾,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首先以《中国历代传统服饰》中的敦煌壁画一课为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在课上让外国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壁画的飞天的同时,横向比较外国的壁画,感受东西方壁画中的差异美,比较共性与个性,品读历史风土人情,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用笔触描绘壁画,用心灵感受文化;放眼世界,尊重文化;培养具有国际理解
期刊
线描画是绘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在小学美术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从线描画面内容本身的点、线、面的视觉表现到线条强弱情感的流露,都包含学生思想、情感的融合。  如今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单元教学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做单元课程的研究,我在小学任教的中高年级阶段进行了关于“线描画”递进的单元教学实践,目的为了让学生在比较全面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更深入的体验与学
期刊
一、选题原由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及锻炼。因此,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手段中,我认为,把竖笛带进音乐课堂,不仅能给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乐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像竖笛\铝板
期刊
教材分析:  《雪顿节上看赛牛》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了自己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学习字词,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批注和分析。虽然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2020年地理中考再次改革,由选考科目转为学业水平考试,初二年级教学及复习任务繁重。我区近3年入职教师占到整个队伍比例的三分之一,这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
期刊
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艺术活动主人”。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参与性不强,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新颖,不能很好的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
期刊
摘要:染色体组是学习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很抽象,是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实践证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深刻理解相关概念,提高认知层次,并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活动;概念;染色体组;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定性: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 那么课堂上教师该怎样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设计课堂活动呢?  一、根据《课标》总
期刊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我们认为:《探究自主游戏的“多样性”,促幼儿园师生的共发展》是值得我们摸索和探讨的好课题。通过幼儿自主游戏开展的“学研性”、“连续性”、混龄性”“丰富性”“特色性”“有效性”“课程性”等“多样性”的探究活动,是能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园师生的共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探究学习上的“学研性”  
期刊
一、体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  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有创造性和主动的活动,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场地器材简单,便于开展与普及,它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参与,具有娱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