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项目驱动为导向,采用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双创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利用探索与实践方式开展创新型教育,建立双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特色平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多元化
0引言
自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一种顺应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仅高等院校而且在职业教育院校中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新型双创教育模式不仅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还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化,从而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策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还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基础,提高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双创人才培养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核心,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社会、地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双创教育针对高等院校的全体大学生,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迁移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进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提高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
围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教育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迁移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
1、构建双创人才多元化平台的意义
高等学校开展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迁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战略措施。目前,全国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某些高校已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增加实训机会,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理论重于实践、系统性不强、无法同实践有机结合,高校资源有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参差不齐、结构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学科、综合集成缺乏等。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呈现的交叉学科、综合集成、快速发展等特点,社会更需要是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就促使各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体系,实施“点-线-面-体”的教学模式[2-3],为社会培养大批实践能力极强和創新创业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大学生双创人才多元化平台的构建
2.1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大教学平台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创新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基础实验、专业或综合性实验、自主式和开放式实验逐步进行完善,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模拟训练、仿真实训和真实操作逐步形成一个完善教学平台[4],创新教学平台通过科技或社会活动项目、竞赛活动项目、创新作品或创业成果,以项目驱动创新,逐步形成一个完善教学平台。加强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建设,依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存储、加工、变换、显示和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技术,使学生凭借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自主学习。
2.2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注重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激发各专业教师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加强组织管理队伍,与学生紧密联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队伍建设,通过参与不同阶层的学术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从社会上聘请各个阶层的学术研究人才、创业成功人士、学术专家等组建交流团体,使学生亲生融入学术创新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教育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带领高校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能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2.3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学会双创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依据课程特点和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能力进行考评。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研究生以及申请免修相关课程等方法,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4-6]。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体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构建自主学习体制的根本动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人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作为为学习服务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各类学生能动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2.4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双创能力培养新平台
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互联网,开创云平台,注入社会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7-8]。
2.5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创建高等院校双创孵化基地是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更主要的是通过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培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依据新的教育模式,创建新型双创基地,不仅要提供孵化基地的软硬件条件,也要为其提供创业支撑和服务,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知名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利用企业模式定向培养所需人才,也可以邀请企业高技术、好素质人才到校开展讲座、演讲和座谈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8-10]。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平台,理论结合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实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主体性原则,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长的实践战略意义,道路艰难,但前途一片光明。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动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创云平台,注入社会力量,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双创人才的创新欲望。以应用型为目的,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高能力、高素质、创新型的复合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方红,徐萃萍,鲍亚楠,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35-38.
[2]徐柏权.基于学习资源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5(5):219-221.
[3]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4]李刚,刘树伟,石晶,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7,12(6):1-3.
[5]赵雅波,姜云.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黑龙江科学,2017,8(9):90-91.
[6]赵健昌.创新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3):39-42.
[7]赵慧芹,窦晨旭,姜妍.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74-75.
[8]王娜.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多元化训练平台建设[J].高教学刊,2017,(22):46-48.
[9]刘翱,邓旭东,童泽平.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影响探究[J].劳动经济,2017,(35):88-89.
[10]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5年 11月23生,籍貫:河南洛阳,性别:女,最高学历:硕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多元化平台的研究(SYY18Y1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多元化
0引言
自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一种顺应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仅高等院校而且在职业教育院校中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新型双创教育模式不仅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还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化,从而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策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还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基础,提高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双创人才培养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核心,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社会、地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双创教育针对高等院校的全体大学生,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迁移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进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提高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
围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教育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迁移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
1、构建双创人才多元化平台的意义
高等学校开展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迁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战略措施。目前,全国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某些高校已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增加实训机会,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理论重于实践、系统性不强、无法同实践有机结合,高校资源有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参差不齐、结构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学科、综合集成缺乏等。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呈现的交叉学科、综合集成、快速发展等特点,社会更需要是复合型创新人才,这就促使各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体系,实施“点-线-面-体”的教学模式[2-3],为社会培养大批实践能力极强和創新创业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大学生双创人才多元化平台的构建
2.1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大教学平台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创新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基础实验、专业或综合性实验、自主式和开放式实验逐步进行完善,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模拟训练、仿真实训和真实操作逐步形成一个完善教学平台[4],创新教学平台通过科技或社会活动项目、竞赛活动项目、创新作品或创业成果,以项目驱动创新,逐步形成一个完善教学平台。加强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建设,依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存储、加工、变换、显示和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技术,使学生凭借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自主学习。
2.2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注重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激发各专业教师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加强组织管理队伍,与学生紧密联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队伍建设,通过参与不同阶层的学术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从社会上聘请各个阶层的学术研究人才、创业成功人士、学术专家等组建交流团体,使学生亲生融入学术创新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教育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带领高校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能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2.3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学会双创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依据课程特点和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能力进行考评。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研究生以及申请免修相关课程等方法,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4-6]。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体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构建自主学习体制的根本动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人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作为为学习服务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各类学生能动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2.4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双创能力培养新平台
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互联网,开创云平台,注入社会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7-8]。
2.5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创建高等院校双创孵化基地是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更主要的是通过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培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依据新的教育模式,创建新型双创基地,不仅要提供孵化基地的软硬件条件,也要为其提供创业支撑和服务,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知名企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利用企业模式定向培养所需人才,也可以邀请企业高技术、好素质人才到校开展讲座、演讲和座谈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8-10]。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平台,理论结合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实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主体性原则,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长的实践战略意义,道路艰难,但前途一片光明。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动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国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创云平台,注入社会力量,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双创人才的创新欲望。以应用型为目的,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高能力、高素质、创新型的复合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方红,徐萃萍,鲍亚楠,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35-38.
[2]徐柏权.基于学习资源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5(5):219-221.
[3]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4]李刚,刘树伟,石晶,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7,12(6):1-3.
[5]赵雅波,姜云.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黑龙江科学,2017,8(9):90-91.
[6]赵健昌.创新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3):39-42.
[7]赵慧芹,窦晨旭,姜妍.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74-75.
[8]王娜.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多元化训练平台建设[J].高教学刊,2017,(22):46-48.
[9]刘翱,邓旭东,童泽平.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影响探究[J].劳动经济,2017,(35):88-89.
[10]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5年 11月23生,籍貫:河南洛阳,性别:女,最高学历:硕士,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多元化平台的研究(SYY18Y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