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微信”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已经渗透了到了社会各行各业。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家校沟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笔者尝试用“微信”这个平台作为载体,多角度,多感官的家校联动,通过“微信”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活动场景和成长轨迹,家校联手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微信;家长;关注;贴心
现在教育不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开放,全方位的。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和家庭,只有这两者对孩子的教育统一在一起,那么孩子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否则,那就背道而驰,最后两者相互埋怨。可见,家校的沟通和联系是多么的重要啊!笔者尝试建立个人微信号,让广大家长加入其中,以图文并茂或者以微视频的形式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在校真实情况,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沟通更贴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申请建立班级微信账号,鼓励家长加进来
任何新生的事物刚开始总很难被接受的,但我们只要有效的利用并宣传它,并让别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慢慢地,这种新生事物就会慢慢的被理解,被接受。
九月份刚开学那会,按照我们学校的传统,初一年级新生都要进行军训,这些小家伙第一次参加军训,很多家长就担忧起来,一到晚上,班主任的手机就忙个不停,从某种程度上说,分散了教师管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在這时候,笔者就在寻思,能不能让家长自己看,自己想呢!我突然想到了“微信”这个平台,笔者马上联系了几个玩“微信”的家长,让他们添加笔者,笔者马上把今天下午学生训练的照片一一上传,第二天,就有很多家长加笔者的“微信”了。因为第一次家长加入之后,他们会帮我宣传,说从这个平台可以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军训的情况了。其他的家长第二天基本都添加笔者为“微友”,终于完成了笔者“微信”平台建立的良好愿望。
二、上传每个孩子活动照片,让家长时刻关注
家长对孩子最大的信任来自于教师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客观反映。2014年12月31日,是马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即将迎来羊年的一天。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学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齐动手,开展了包饺子竞赛,吃饺子,热热闹闹,迎接新年——羊年的到来!
学校全体师生按照政教处的统一部署、安排,分班来到指定的餐桌,进行包饺子竞赛活动,同学们看到自己有了亲手包饺子的机会,激动、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有的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包过,初试没有成功,但看着食堂员工和老师的示范,逐渐好转起来,有的同学由于在家包过饺子、馄饨,包得比较娴熟,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包饺子、包馄饨,饺子、馄饨的外形逐渐好看起来,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说不出的高兴,收获着劳动的愉悦。笔者就用手机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发布,不断更新,家长也及时回复:1.我孩子在家一点家务也不干,在学校还有模有样的包起了饺子了啊!真好!2.包的真好,比我包的还好,点个赞!
三、适时普及一下家庭教育,形成科学育儿观
笔者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只要他打开电脑,父母马上火冒三丈,不许他打开电脑,说玩电脑影响学习,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好,为了一点小事总是和父母吵架,为此这个学生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当笔者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并没有马上和这个孩子的父母联系,而是在“微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有时候看似帮助孩子,其实是在渐渐在伤害着孩子,有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弯下腰,听听我们的孩子的心理话,真的很重要。”几天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一直挺开心的,心情也不错,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在这个学生偶然一次进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我就问他:“最近很给力啊!老师要给你点个赞啊!”这个学生就滔滔不绝的说起他父母现在很注意和他的沟通,也能给他玩玩电脑呢。有时候经常问我学校的事情,我也很乐意和他们分享学校的趣事和乐事。可见,“微信”上的一句话对这个学生家长产生了心灵的震撼,让他意识到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
在“微信”平台上,笔者经常上传或转载一些经典博文,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最实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长们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
四、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护孩子健康成长
自从笔者和家长组建了这个“微信”平台之后,家长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照片和小视频,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为他高兴,看到他的失败,作为家长并不会去责怪,因为家长从图片上看到他已经尽力了,回家之后,家长不会责怪他,反而一定要鼓励他,下次争取更大的进步。笔者班级有位家长这样说道:“班级的这个平台太好了!原来我一直使用的教育方法有这么大的弊端啊!这个平台给我们传递了很多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班级微信发布的教育文章真好,我怕看完找不到,几乎把这些好文章都收藏下来了。”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便捷的公共技术平台把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家庭更信任学校,学校更理解家庭,真正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
总之,家校沟通和交流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其的时代性和延伸性在不断拓宽,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和发展,无论怎样的家校沟通,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齐学红,刘辉.现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J].教育科学,2005(03)
[2]陈利平.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家校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5(04)
【关键词】微信;家长;关注;贴心
现在教育不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开放,全方位的。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和家庭,只有这两者对孩子的教育统一在一起,那么孩子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否则,那就背道而驰,最后两者相互埋怨。可见,家校的沟通和联系是多么的重要啊!笔者尝试建立个人微信号,让广大家长加入其中,以图文并茂或者以微视频的形式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在校真实情况,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沟通更贴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申请建立班级微信账号,鼓励家长加进来
任何新生的事物刚开始总很难被接受的,但我们只要有效的利用并宣传它,并让别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慢慢地,这种新生事物就会慢慢的被理解,被接受。
九月份刚开学那会,按照我们学校的传统,初一年级新生都要进行军训,这些小家伙第一次参加军训,很多家长就担忧起来,一到晚上,班主任的手机就忙个不停,从某种程度上说,分散了教师管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在這时候,笔者就在寻思,能不能让家长自己看,自己想呢!我突然想到了“微信”这个平台,笔者马上联系了几个玩“微信”的家长,让他们添加笔者,笔者马上把今天下午学生训练的照片一一上传,第二天,就有很多家长加笔者的“微信”了。因为第一次家长加入之后,他们会帮我宣传,说从这个平台可以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军训的情况了。其他的家长第二天基本都添加笔者为“微友”,终于完成了笔者“微信”平台建立的良好愿望。
二、上传每个孩子活动照片,让家长时刻关注
家长对孩子最大的信任来自于教师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客观反映。2014年12月31日,是马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即将迎来羊年的一天。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学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齐动手,开展了包饺子竞赛,吃饺子,热热闹闹,迎接新年——羊年的到来!
学校全体师生按照政教处的统一部署、安排,分班来到指定的餐桌,进行包饺子竞赛活动,同学们看到自己有了亲手包饺子的机会,激动、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有的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包过,初试没有成功,但看着食堂员工和老师的示范,逐渐好转起来,有的同学由于在家包过饺子、馄饨,包得比较娴熟,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包饺子、包馄饨,饺子、馄饨的外形逐渐好看起来,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说不出的高兴,收获着劳动的愉悦。笔者就用手机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发布,不断更新,家长也及时回复:1.我孩子在家一点家务也不干,在学校还有模有样的包起了饺子了啊!真好!2.包的真好,比我包的还好,点个赞!
三、适时普及一下家庭教育,形成科学育儿观
笔者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只要他打开电脑,父母马上火冒三丈,不许他打开电脑,说玩电脑影响学习,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好,为了一点小事总是和父母吵架,为此这个学生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当笔者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并没有马上和这个孩子的父母联系,而是在“微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有时候看似帮助孩子,其实是在渐渐在伤害着孩子,有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弯下腰,听听我们的孩子的心理话,真的很重要。”几天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一直挺开心的,心情也不错,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在这个学生偶然一次进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我就问他:“最近很给力啊!老师要给你点个赞啊!”这个学生就滔滔不绝的说起他父母现在很注意和他的沟通,也能给他玩玩电脑呢。有时候经常问我学校的事情,我也很乐意和他们分享学校的趣事和乐事。可见,“微信”上的一句话对这个学生家长产生了心灵的震撼,让他意识到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
在“微信”平台上,笔者经常上传或转载一些经典博文,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最实用、最前沿的家庭教育文章,供家长们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
四、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护孩子健康成长
自从笔者和家长组建了这个“微信”平台之后,家长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照片和小视频,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为他高兴,看到他的失败,作为家长并不会去责怪,因为家长从图片上看到他已经尽力了,回家之后,家长不会责怪他,反而一定要鼓励他,下次争取更大的进步。笔者班级有位家长这样说道:“班级的这个平台太好了!原来我一直使用的教育方法有这么大的弊端啊!这个平台给我们传递了很多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班级微信发布的教育文章真好,我怕看完找不到,几乎把这些好文章都收藏下来了。”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便捷的公共技术平台把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家庭更信任学校,学校更理解家庭,真正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
总之,家校沟通和交流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其的时代性和延伸性在不断拓宽,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和发展,无论怎样的家校沟通,家校沟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为了开发与培养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会不断的思索与实践,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快乐沟通,必能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齐学红,刘辉.现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J].教育科学,2005(03)
[2]陈利平.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家校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