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保证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教育目标,传统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生活化教学作为有效的素质教学手段,积极推广生活化教学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95
初中生想要健康成长,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现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够完全掌握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甚至为了避免教学效果不理想,抵触开展生活化教学。针对生活化教学手段使用不合理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文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点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促进學生学习水平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若想要深刻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内涵,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实践性教学进行解读。“实践性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学者们的关注。直到今天,学者们关于实践性教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学术界在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方面却一直未能够取得统一的研究成果。广义看来,实践性教学即“在整个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发展,并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若想要对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有着较好的把握,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的主体行为即学习活动。
在传统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会变得较为被动,而实践性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之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学习动机也在同时得以有效推动,而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推进知识建构。
1.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中亦是十分重要的。相较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实践性教学课堂往往更加注重于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指引作用,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亲自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2.1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的学习阶段,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抓住关键点,结合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而新课程的导入作为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事实上,不少教师在课程的导入上较为刻板,使用苍白平实的语言,且毫无感情色彩,也无法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如此一来,便造成了整堂课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必须纠正类似这样的错误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唯有将生活元素有效应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够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也更能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2.2改善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素材内容来源于生活,也正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贴近生活,才能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则需要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制定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中,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当积极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在学生自主研究和分析后,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帮助学生进行解读,切实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百态,以德育人,让道德内化成为一种习惯。而从教学载体而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而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应用,则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当中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工作,更加能够利用手机、计算机等设备,以及微信、微博等软件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生活状态和学习困境,进而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2.3注重实践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相对以道理的阐述为主,所以如果以传统教学方式的开展,难免造成课堂氛围死板僵化,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结合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则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带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由于其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求知欲相对旺盛,并且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课堂当中,教师首先应当结合自身对于课程与社会的理解程度,通过自身生活经验的共享,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其次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学习,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比如,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由于学生之间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所能够认知的事情发展也会各不相同,而在探讨之间,学生对于事件的理解能力逐步加强,不仅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而展开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以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作为现代化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则需要教职人员保持工作激情与创新动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切实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敏.浅析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18(29):46-47.
[2]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5-376.
[3]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95
初中生想要健康成长,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现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够完全掌握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甚至为了避免教学效果不理想,抵触开展生活化教学。针对生活化教学手段使用不合理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文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点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促进學生学习水平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若想要深刻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内涵,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实践性教学进行解读。“实践性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学者们的关注。直到今天,学者们关于实践性教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学术界在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方面却一直未能够取得统一的研究成果。广义看来,实践性教学即“在整个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发展,并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若想要对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有着较好的把握,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的主体行为即学习活动。
在传统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会变得较为被动,而实践性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之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学习动机也在同时得以有效推动,而且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推进知识建构。
1.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中亦是十分重要的。相较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实践性教学课堂往往更加注重于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指引作用,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亲自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2.1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的学习阶段,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抓住关键点,结合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而新课程的导入作为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事实上,不少教师在课程的导入上较为刻板,使用苍白平实的语言,且毫无感情色彩,也无法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如此一来,便造成了整堂课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必须纠正类似这样的错误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唯有将生活元素有效应用到整个课堂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够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也更能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2.2改善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素材内容来源于生活,也正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贴近生活,才能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则需要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制定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中,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当积极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在学生自主研究和分析后,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帮助学生进行解读,切实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百态,以德育人,让道德内化成为一种习惯。而从教学载体而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而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应用,则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当中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工作,更加能够利用手机、计算机等设备,以及微信、微博等软件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生活状态和学习困境,进而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2.3注重实践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相对以道理的阐述为主,所以如果以传统教学方式的开展,难免造成课堂氛围死板僵化,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结合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则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带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由于其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求知欲相对旺盛,并且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课堂当中,教师首先应当结合自身对于课程与社会的理解程度,通过自身生活经验的共享,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其次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学习,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比如,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由于学生之间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所能够认知的事情发展也会各不相同,而在探讨之间,学生对于事件的理解能力逐步加强,不仅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而展开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以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作为现代化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则需要教职人员保持工作激情与创新动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切实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敏.浅析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18(29):46-47.
[2]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5-376.
[3]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