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辐射到了校园内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内容,增加创新意识,才能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为维持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创新 科学发展观 思想教育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时思想也更容易出现极端状态,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式,使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异常严峻。如何积极有效地在高校开展思想教育,把握当代学生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维持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思考内容。
当前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思想状态发生改变
2010年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委员青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央视“名嘴”、全国政协委员朱军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大学生当掏粪工”时,回答说“我为他们鼓掌”,虽然随后便解释:“大学生愿意放下身段从事这个工作,本身就值得鼓励,有了他们的加入,将来我们的掏粪行业的现状有可能会因此改变呢!”但仍在网上招致了一片谩骂。这一事件其实反应出更深层的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推迟就业。这方面的表现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考研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有的考研学生竟然已经复习了三五年,这三五年内只是在学习,并没有进入到社会中自食其力,他们单纯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跟风考研,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二是“啃老族”的日益增多,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在继续寻找工作机会的同时,只有选择了呆在家里,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他们中有的还流连于网吧等场所,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高知低就。“大学生掏粪工”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案例而已。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掏粪这样的一些底层行业,也都有没有竞争力或者竞争力弱小的弱势者,这些弱势者从事底层行业,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些大学生掏粪工,尤其是其中的参与竞争者不乏“学生会主席”这种本该属于精英的人,就不是正常现象了。更有甚者,这次掏粪工选拔过程中,竟然有数列等具有相当难度的考题,难道应聘掏粪工,需要这些知识吗?这些曾经被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被挤入不需要“知识”的简单劳动中,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就业压力过大已经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产生了影响。《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为19.12,远高于中位数15,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
严峻就业形势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将毕业的大学生,加上往年积累的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将突破1000万。以山东省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的招聘为例,该处计划招聘5名淘粪工,当日就有152人报名,报名录取比例已达到了78.2:1。在众多的报名者中,不乏有像既是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又是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这样的优秀生。
每年新增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这本身是一个怪圈: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加大——为了缓解来自高中阶段的就业压力高校再扩招——更多的毕业生增加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且,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却在年年攀升。为了缓和就业形势,2009年教育部通过扩招和降低分数线,多招了5万硕士研究生,2010年又再次扩招5%,博士研究生也在不断扩招,而这些人两三年以后又马上投入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大军,当年的就业压力被一点点延后,到现在缓慢地、强硬地释放了出来。
经济形势逐渐恢复,但仍难以满足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虽然汶川大地震对国内经济的复苏又增加了难度,但是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效应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正在稳步回升。但是,国内经济的回升带来的岗位刚性需求,仍难以满足积累下来的近千万的就业需求。而且,这四万亿投资绝大部分是投向于基础设施,以建设带动相应的产业链的复兴,对及时解决大学生就业,仍需时间消化。
部分高校专业的设置、教学目的出现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学无所用。一位媒体的朋友曾经对笔者感叹:现在招聘后就能上岗的记者太少了,很多学新闻、学中文的大学生甚至连一篇像样的消息都不会写,很多招聘来的毕业生都要从头再安排老记者带,手把手地交才行。一位企业老总在招聘时,曾经要求面试者一小时内写一篇讲话稿,而且,在面试现场特意安排了几位企业副总方便应试者提问。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提问题,到时间交卷的,写的也是大而空的“讲话稿”。这位老总最终都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为其写讲话稿的合格的文秘。据调查,国内高校80%以上沿用的仍旧是上世纪的教材,虽然时代、知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学生所学所用没有跟上,这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除了能有一个毕业证外,还能有多少实用的本领?
16年前中青报《冰点》有一篇经典报道——《北京最后的粪桶》,报道描写了返城知青当掏粪工的生活,引来无数人的同情甚至落泪。如今,同样的事情又在上演。笔者对掏粪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歧视,只是即使大学生有再多的文化知识,恐怕也无法在掏粪这个行业中得到运用。然而,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及时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而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创新。
第一,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需要。
第二,大学生在由学校走向社会时,身份发展转变,思想也会表现得不成熟,更容易出现极端状态。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了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现实化、价值选择矛盾化的显著时代特征,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与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论、理想、精神和道德内涵存在明显的差异。”①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采取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和有利的一面,千万不能采取简单的“是”与“非”的方式,应加强疏导作用。价值取向会随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市场经济本身就承认并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合法性,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学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等观念的增强,其择业方面将更加务实,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引领所致,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状。
第三,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高校老师思想要创新,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国家战略问题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在当前形势下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基本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老师思想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更要注重教育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注重教育理论的创新。高校老师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文化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上的创新先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育德、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思想方法。深刻把握并遵循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客观规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第五,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及时调整高校教育内容,变“学旧知识”为“学新能力”。高校要及时拓展本校各专业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建构有针对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在各种社会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活动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坚持并强化学校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的积极主导性作用;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强化他们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认知的积极性、自觉性。
第六,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加强学生中的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注释
①李东明、刘家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 多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光明日报》,2010年2月3日。
【关键词】高校 创新 科学发展观 思想教育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时思想也更容易出现极端状态,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式,使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异常严峻。如何积极有效地在高校开展思想教育,把握当代学生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维持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思考内容。
当前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思想状态发生改变
2010年3月6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委员青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央视“名嘴”、全国政协委员朱军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大学生当掏粪工”时,回答说“我为他们鼓掌”,虽然随后便解释:“大学生愿意放下身段从事这个工作,本身就值得鼓励,有了他们的加入,将来我们的掏粪行业的现状有可能会因此改变呢!”但仍在网上招致了一片谩骂。这一事件其实反应出更深层的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推迟就业。这方面的表现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考研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有的考研学生竟然已经复习了三五年,这三五年内只是在学习,并没有进入到社会中自食其力,他们单纯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跟风考研,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二是“啃老族”的日益增多,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在继续寻找工作机会的同时,只有选择了呆在家里,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他们中有的还流连于网吧等场所,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就业压力过大导致高知低就。“大学生掏粪工”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案例而已。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掏粪这样的一些底层行业,也都有没有竞争力或者竞争力弱小的弱势者,这些弱势者从事底层行业,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些大学生掏粪工,尤其是其中的参与竞争者不乏“学生会主席”这种本该属于精英的人,就不是正常现象了。更有甚者,这次掏粪工选拔过程中,竟然有数列等具有相当难度的考题,难道应聘掏粪工,需要这些知识吗?这些曾经被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被挤入不需要“知识”的简单劳动中,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就业压力过大已经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产生了影响。《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为19.12,远高于中位数15,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
严峻就业形势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将毕业的大学生,加上往年积累的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将突破1000万。以山东省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的招聘为例,该处计划招聘5名淘粪工,当日就有152人报名,报名录取比例已达到了78.2:1。在众多的报名者中,不乏有像既是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又是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这样的优秀生。
每年新增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这本身是一个怪圈: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压力加大——为了缓解来自高中阶段的就业压力高校再扩招——更多的毕业生增加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且,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却在年年攀升。为了缓和就业形势,2009年教育部通过扩招和降低分数线,多招了5万硕士研究生,2010年又再次扩招5%,博士研究生也在不断扩招,而这些人两三年以后又马上投入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大军,当年的就业压力被一点点延后,到现在缓慢地、强硬地释放了出来。
经济形势逐渐恢复,但仍难以满足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虽然汶川大地震对国内经济的复苏又增加了难度,但是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效应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正在稳步回升。但是,国内经济的回升带来的岗位刚性需求,仍难以满足积累下来的近千万的就业需求。而且,这四万亿投资绝大部分是投向于基础设施,以建设带动相应的产业链的复兴,对及时解决大学生就业,仍需时间消化。
部分高校专业的设置、教学目的出现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学无所用。一位媒体的朋友曾经对笔者感叹:现在招聘后就能上岗的记者太少了,很多学新闻、学中文的大学生甚至连一篇像样的消息都不会写,很多招聘来的毕业生都要从头再安排老记者带,手把手地交才行。一位企业老总在招聘时,曾经要求面试者一小时内写一篇讲话稿,而且,在面试现场特意安排了几位企业副总方便应试者提问。但是,现场没有一个人提问题,到时间交卷的,写的也是大而空的“讲话稿”。这位老总最终都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为其写讲话稿的合格的文秘。据调查,国内高校80%以上沿用的仍旧是上世纪的教材,虽然时代、知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学生所学所用没有跟上,这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除了能有一个毕业证外,还能有多少实用的本领?
16年前中青报《冰点》有一篇经典报道——《北京最后的粪桶》,报道描写了返城知青当掏粪工的生活,引来无数人的同情甚至落泪。如今,同样的事情又在上演。笔者对掏粪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歧视,只是即使大学生有再多的文化知识,恐怕也无法在掏粪这个行业中得到运用。然而,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及时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而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创新。
第一,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需要。
第二,大学生在由学校走向社会时,身份发展转变,思想也会表现得不成熟,更容易出现极端状态。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了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现实化、价值选择矛盾化的显著时代特征,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与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论、理想、精神和道德内涵存在明显的差异。”①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采取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和有利的一面,千万不能采取简单的“是”与“非”的方式,应加强疏导作用。价值取向会随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市场经济本身就承认并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合法性,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学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等观念的增强,其择业方面将更加务实,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引领所致,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状。
第三,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高校老师思想要创新,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国家战略问题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在当前形势下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基本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老师思想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更要注重教育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注重教育理论的创新。高校老师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文化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上的创新先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育德、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思想方法。深刻把握并遵循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客观规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第五,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及时调整高校教育内容,变“学旧知识”为“学新能力”。高校要及时拓展本校各专业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建构有针对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在各种社会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活动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坚持并强化学校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的积极主导性作用;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强化他们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认知的积极性、自觉性。
第六,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加强学生中的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注释
①李东明、刘家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 多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光明日报》,201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