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振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点。在分析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进而明确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的策略,即改造传统产业,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采取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战略,其目的和任务是利用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结构问题,使之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区域性或地方性经济中心的作用。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和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序列,实现工业高技术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一、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信息化,以此提升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完善城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信息及通信中心、商务管理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功能,促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健全,优化投资环境。二、以优良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部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吸引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用高新技术改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工业高技术化。改变支柱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高加工度和流通业现代化,成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地方经济中心城市。一、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改变第三产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的地方性经济中心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二、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与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引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当地特色资源的新材料开发和应用,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工业加工化,摆脱单一资源产业的结构性危机,实现向多元支柱产业的结构转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对策
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产品竞争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以其物质技术成果对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进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的现代装备水平和产品的信息及技术附加值,并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提供大型先进成套装备。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可选择原材料精深加工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对老企业和老产品进行改造,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并研究开发与加工新材料产品,增强原材料的加工能力,实现工业高加工度,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材料基地和全国的特殊材料基地。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短缺。解决资金问题可采取企业自筹、引进品牌及资金与技术、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社会融资、租赁融资、财政投资等筹资改造策略。
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并非都需要改造,必须随着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渐收缩,主动淘汰。对生产能力过剩,但仍有一定市场的衰退行业,精选优良生产要素,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淘汰不良生产要素,压缩过剩和落后生产能力,浓缩产业规模。对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产闲置,资不抵债的厂矿,坚决予与关闭或破产,对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坚决予与淘汰。
老工业基地改造,仅有传统产业的改造、收缩和淘汰还不够,还必须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两项重要举措就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
发展新兴产业。在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应利用地方的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等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促进煤电、电冶化、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发展机电工业;重点促进金融、信息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房地产等生产生活服务行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化,改变第三产业层次低、比重过小的不合理结构。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替代传统支柱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资源产业向多元加工制造业的结构转型。在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兴产业时,必须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资源性老工业基地还应注意降耗减排,防止新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生。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和储备项目。一方面要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首先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建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指导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适用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其次要借助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力量,设立各类科技工业园区,开发新技术,形成产业化。在资源性老工业基地,还要设立国内外科技人才流动研究机构和创业园。第三,既要建立高新技术的自主开发创新机制,又要多渠道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并建立消化、吸收和创新机制,使引进的技术得以繁殖和优化,形成优势产业。第四,既要重视研发和引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更要组织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配套,用高技术、大项目带出一个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传统产业的减量收缩与高新产业的增量发展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断改造、收缩和淘汰传统产业,不断促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点不断更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不断更替,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永葆青春活力。(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财经学院;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本文系“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042-7)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采取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战略,其目的和任务是利用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结构问题,使之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区域性或地方性经济中心的作用。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和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序列,实现工业高技术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一、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信息化,以此提升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完善城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信息及通信中心、商务管理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功能,促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健全,优化投资环境。二、以优良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部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吸引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用高新技术改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工业高技术化。改变支柱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高加工度和流通业现代化,成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地方经济中心城市。一、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改变第三产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的地方性经济中心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二、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与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引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当地特色资源的新材料开发和应用,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工业加工化,摆脱单一资源产业的结构性危机,实现向多元支柱产业的结构转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对策
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产品竞争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以其物质技术成果对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进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的现代装备水平和产品的信息及技术附加值,并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提供大型先进成套装备。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可选择原材料精深加工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对老企业和老产品进行改造,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并研究开发与加工新材料产品,增强原材料的加工能力,实现工业高加工度,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材料基地和全国的特殊材料基地。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短缺。解决资金问题可采取企业自筹、引进品牌及资金与技术、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社会融资、租赁融资、财政投资等筹资改造策略。
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并非都需要改造,必须随着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渐收缩,主动淘汰。对生产能力过剩,但仍有一定市场的衰退行业,精选优良生产要素,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淘汰不良生产要素,压缩过剩和落后生产能力,浓缩产业规模。对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产闲置,资不抵债的厂矿,坚决予与关闭或破产,对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坚决予与淘汰。
老工业基地改造,仅有传统产业的改造、收缩和淘汰还不够,还必须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两项重要举措就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
发展新兴产业。在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应利用地方的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等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促进煤电、电冶化、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发展机电工业;重点促进金融、信息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房地产等生产生活服务行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化,改变第三产业层次低、比重过小的不合理结构。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替代传统支柱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资源产业向多元加工制造业的结构转型。在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兴产业时,必须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资源性老工业基地还应注意降耗减排,防止新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生。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和储备项目。一方面要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首先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建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指导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适用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其次要借助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力量,设立各类科技工业园区,开发新技术,形成产业化。在资源性老工业基地,还要设立国内外科技人才流动研究机构和创业园。第三,既要建立高新技术的自主开发创新机制,又要多渠道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并建立消化、吸收和创新机制,使引进的技术得以繁殖和优化,形成优势产业。第四,既要重视研发和引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更要组织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配套,用高技术、大项目带出一个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高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传统产业的减量收缩与高新产业的增量发展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断改造、收缩和淘汰传统产业,不断促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点不断更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不断更替,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永葆青春活力。(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财经学院;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本文系“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