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改革探析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对食品安全要求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课程的改革方案进行简要探析。为优化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学;注重实践;技术要求
  面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大环境,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需要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农学专业人才。农作物栽培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处于关键环节。因此分析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现状,为其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农学专业中,农作物栽培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变化、技术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关系,并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栽培学的涉及面很广,包括庚耕作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等,并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1.相关队伍人才流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间经济效益划分失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作物栽培学科作为一门农学专业中的传统学科,其获得的经济效益相较于其他行业较少,且国家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和科研投入不足,具有同等学力和等级的农作物栽培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具有深厚学术功底的农作物栽培学专业人才的流失,造成现在高水平教职人员的缺乏。
  2.课程模式较传统,现代技术含量较低
  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现有客观环境的恶化导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于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创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而目前我国农作物栽培学的课程还处于传统阶段,课程涉及的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经典农作物为主,而缺乏现代生物技术的补充。课程的现代化技术含量较低,学生对现代科技的接触相对较少,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更好的适应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要求。
  3.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学生实践不足
  农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成为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不光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及课堂、试验田实验,更需要田间地头的实际操作。现阶段农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不足。同时由于农作物生长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因此更好的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需要大量不同环境下的实践经验。在目前的课程中,实验室,试验田等显然无法满足实践的要求。
  二、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法
  1.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强大的专业师资团队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条件,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来源。对于现阶段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改革,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处重要位置。培养一支素质优良,专业水平高超的教师团队有利于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我国相关技术的进步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农作物栽培项目的扶持力度,组织现有教师进行进修科研,提升教师素质,研究新型技术。并且可以聘请外籍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教学合作,拓宽视野,为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获得启发。与此同时,也应注重新生人才的培养,提高新生力量储备的水平和素质。
  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改革,提升农业技术类课程比例
  当今社会,新型农业模式不断涌现,如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园艺设计等。新兴行业的出现需要大量的农作物栽培专业人才,并且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垂直化的细分使得传统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需求。为了解决由此引发的人才供求矛盾,应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新需求不断优化农作物栽培学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使得教学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同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此外,应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升教学中技术类课程的比例。把最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分析纳入到基础课中当中去。例如,开展新成果的分析研讨活动,学习最新的技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农作物栽培学相关的教材应提高更新改版的速度,把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纳入其中,同时更新掉已不契合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的部分。
  3.加强社会实践,改变成绩测评方式
  传统农作物栽培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这样的现象有所好转,但由于学生数量增加、课程课时减少以及经费不足等因素,使得学生的自主实验多改为老师的课上演示,学生动手机会不足。在校外实习工作中,通常实习期短、天气环境恶劣,难以观察到完整的农作物栽培周期,使得实践的质量下降,得不到完整的实践结论。课程改革后,应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并将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穿插到实践中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解决难以观察到完整的农作物栽培周期的问题,可根据学生不同研究课题的时间周期,将集中实习和实践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对学生能力的测评不应拘泥于理论考试的成绩,可把学生的实习情况、平时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实践结果的分析总结报告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各占一定比例,来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农作物栽培实践的重视程度。
  三、结语
  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加强实践,是进行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相信课程改革能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进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雅杰.新时期《作物栽培學》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8):222-223.
  [2]陆建农,许良珠,殷学贵.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235-236.
其他文献
摘要:果树的修剪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果树茁壮成长,同时也保障了果树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显著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果树的修剪意义重大同时内含的技术手段也较为多样,要根据果树的树龄进行修剪、季节变换修剪,且在修剪过程中对果树的细节也要精心处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根据当代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积极采用污染较少、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方式,主以农业防治辅以物理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的展开工作,有效的提高
摘要: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降低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的施用量计算,合理调整施肥比例,能够切实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作物产量的提升。本文结合酉阳县的生产实践,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比例;限制因素;肥料利用率  在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鼓励下,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酉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农
摘要:在目前看来,粤北地区正在致力于扩大栽培地膜花生的总体规模,并且也在尝试引进高产栽培地膜花生的手段与措施。通过引进新型的高产栽培方式,应当能在根源上提升地膜花生的基本作物质量,并且消除过高的作物栽培成本。地膜花生作物具备显著的特殊性,因此在现阶段应当致力于高产栽培此类农作物,确保因地制宜实现关于栽培地膜花生措施的推广。  关键词:粤北山区;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广举措  粤北地区整体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包装不仅以包裹产品的功能及外形结构吸引受众眼球,还以独特的民族美学符号特质,引导着受众的消费取向并融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合理、科学地拓展民族符号美学思想的传播渠道
摘要:暴马榆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新疆玛纳斯县平原林场2013年秋季从我国的辽宁引进种植暴马榆。本文结合新品种引进的实际工作,对暴马榆引种驯化进行杭逆性及适应性观测,阐述了暴马榆栽培技术、前期管理、全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为暴马榆在新疆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暴马榆;引种驯化;栽培技术  暴马榆又被称为黑樱桃,是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暴马榆花、皮均可人药,果可榨油,叶型独特,花果均具有
摘要:食用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秸秆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质,可以实现降解的过程,秸秆栽培食用菌是秸秆循环利用的主要环节,所以说加强对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是由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比较多,所以推进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本文结合我国秸秆资源的现状,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具体技术和这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山区水果种植业,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注入动力。但是,基于地形条件的限制与束缚,山区以山坡地为主,做山地果园,劳动强度大,家庭化种植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基于此,本文就山地农机运用于山区水果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如何将山地农机有效运用于山区水果种植发展中,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山地农机;山区水果种植;重要性;应
摘要:大家都知道豆角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蔬菜,而且有很多的人也非常喜欢吃豆角这种蔬菜,但是豆角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产量低和品质差这两种问题,而出现这两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农民没有把握好豆角栽培技术,也可能是豆角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入侵。因此,笔者在这里就对南方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究,希望农民可以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达到多产丰收的目的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南方豆角;栽培技术;高
46岁的方应华是武汉公交集团五公司715路驾驶员,参加工作15年来,无事故、无违章、无票违、无投诉,安全公里累计达55万,2012年被评为市劳模。他成功挑战“不可能”,让劳模风采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