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提前上大学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在即,从校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们某些父母迫于升学的压力,让自己的孩子去疯狂地补课:有的干脆放纵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往往无一例外地去瞎玩瞎逛……其实,补课也好,瞎玩也好,孩子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时,我们不妨抽得一时半会,送孩子一个惊喜,带着他们提前“上”大学,让他们提前触及自己心中的梦想……
  
  到大学干什么
  
  饱览名校风景
  大学,不仅是学问的载体,还是优美风景的收藏地,名校,更是文化和风景的完美结合体。闲暇时节,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清华大学校园里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可以漫步于未名湖畔,领略一塔湖图的神韵;可以伫足于珞珈山下,畅游武汉大学的樱园,遐想四月樱花烂漫的胜景;可以走进坐落于湖南大学校园里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探闻来自前朝的笔墨浓香,累了可以去岳麓山脚的爱晚亭稍事休息,遥想毛泽东当年的书生意气……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志向、兴趣,择几所名校,欣赏其中的每一处佳景,顺便给自己的梦想找一个栖居地。
  
  瞻仰名师风采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美景佳境只能算作名校的外形,大师的学问涵养才是名校的靈魂。大师的身影、精神也散落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王国维、陈寅恪、辜鸿铭、胡适、钱钟书、季羡林等就是大学精神的绝好阐释者和传承人。我们行走在校园里,自然要瞻仰大师的风采,然后才能更好地沿着大师的足迹前行……
  
  品味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各名校的图书馆是人文精神和大学内涵的载体。从校训_石碑、校训墙所在处去“寻找每所大学的魂”,更是我们不可缺的项目。学校大门的设计、校名的牌匾都是留影的必选地。
  比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上和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性。
  
  体验校园生活
  在收获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前体验大学生活:尝尝食堂伙食,看看学生宿舍,去教室感受学习气氛。
  
  “上”学预备式
  
  锁定游学目标
  学校所在地是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结合孩子特长而定的专业院校,或者是让我们充满回忆的母校……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风采气质。我们的孩子是哪种气质,可以在相同气质的大学里找到共鸣。
  
  提前知识储备
  网上有大量关于各大名校的资料信息,力求尽量全面地了解所去大学的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
  很多小说和名家散文回忆录等对大学都有描述,比如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就有关于北大的描绘,激起我们对名校的向往。
  
  做个游学计划
  把想去的景点、想做的事情,一一列在纸上。以免到了学校不知从何走起。
  
  名校校训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客乃大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其他文献
坚强的父母是孩子培育出来的,自信的孩子是父母之爱浇灌出来的。  世上最美好最崇高的感情是亲情,这是没有任何杂质和私心的不图回报的感情。母爱是伟大无私甚至是无所畏惧的,母爱是天性,是生物为繁衍生命后代形成的本能。然人类的母爱岂止是天性,更是人类亲情共同经历从猿到人的漫长艰辛过程中打磨而成的。母爱令人类进化得越来越优秀,而孩子,令母爱升华到越来越圣洁的境界。  潘丽燕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香港妈妈。初为人母
期刊
有女性网友这么对我说:“很多时候,面对他的求欢我实在不想,可是我又担心不满足他,他会找别人,怎么辦?”  有这样的担忧其实是一种好事,至少表明作为女性是在乎夫妻间的性需求平衡的,在乎对方的感受的。而不像有些女性朋友,面对配偶的求欢,冷言拒绝,之后不理不睬,似乎认为拒绝是一自己的权利无关对方。如果婚姻中没有适当的忧患意识,就会不自觉地伤害或者推远对方。那么,自己不想,又要顾及双方感受,该怎么做才好?
期刊
有一个朋友圈子,七个人都是大学同窗。他们或是博导或是官员,常聚会,把我也拉进去。  这些人车房无虞,年龄也大了,实话说,没什么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了。所以,圈子里常出新花样,比如赴藏驾车自助游、学太极拳、学法语。每个人都被新花样带动并在酒桌上炫耀攀比。  其中一位,在此把他叫作M,显得最笨,跟大伙儿一起学过法语、围棋,也练过自行车。但天赋差,最主要由于懒惰,总是半途而废。M显出沮丧,问我怎样能跟上潮
期刊
“慢活”是忙碌的都市人群追求“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讲家庭教育的《慢养》。则是给急于求成的中国家长们一种相对温和而平缓的教育理念。  比较同类型亲子教育书《一岁就上常青藤》这种金光闪耀的速成式招牌,《慢活》倒更像是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发展空间,用小火慢炖的教育模式,将孩子培养成品格高尚的人。  ,  作者是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在他的观念中,没有什么育子宝典可循
期刊
結束婆媳战争,作为丈夫和儿子的男人首先要做出改变。    我有一个后妈    结婚前,我跟小雅交待了家里的情况: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前几年跟王阿姨结婚。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想告诉小雅,我有一个后妈。  当时小雅说:“后妈也有后妈的好处,至少不会跟我争你的宠。”那时候,我们都想不到,她和阿姨之间能发生什么故事。  阿姨走进这个家六年了,我和她没有矛盾,也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  有了阿姨的家更像个家,但
期刊
父子之间的感情,是世间最醇厚,也最含蓄的感情。  十年前。我妈因病离开了我们,十年后我爸又悄然离世。当时为了不影响拍戏,我和家里人悄悄地把老人送走了,连最亲密的朋友也没有打招呼。此后,我经常梦见我爸,我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对他的匆忙送别心存愧疚。  我小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不太富裕。家里费了两年的劲攒了两百多块钱,结果让我跟同学摔跤的时候,一个“大别子”给“别”没了。为了这个价值昂贵的“大别子”,
期刊
你知道吗?吃糖能控制打嗝;煮蛋时在水中加些醋,蛋液就不会流出。  在本文讨论电影《他没那么喜欢你》之前,请了解一个真正的常识:所有的小常识专栏讲的其实都不是常识!记住,这对于理解这部电影很重要!因为,《他没那么喜欢你》其实是一部关于常识的电影儿。    你没那么例外    就像那句被人们误读了很多年的箴言“天才是99分汗水加1分灵感”一样—一尽管后半句是“那1分是感比99分汗水更重要”,最终流传下
期刊
植物,生活在城市是最委屈的,人也是。我们总向往宁静无争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它们呢?大自然的怀抱,是我们共同的归宿吧。我们无法拥有大片森林,但至少,可以营造一方寸土,有些微的田园趣味。  当我们回到家中,让四肢活络,做耿直勤劳的园丁,和从不大声说话的花草树木老老实实地活出生活的脾气。脚踏丰饶的地平面,花儿与翠竹,地瓜与金桔。即使住所的短墙,总是任常春藤活泼攀爬,荒凉的阳台便有了小生命。 
期刊
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做起。用双手营造自己的窝。  东京目黑区的自由之丘有个颇为秘密的小巷子,伫立一栋小洋房,上面挂着“Home”‘的牌子。这是个新奇别致的小店,布置成家中客厅模样,却在墙角旁壁炉边堆积着各种轻型砖、棉花垫、一捆一捆的稻草、一扎一扎的布料和乱七八糟的小简装彩色油漆涂料。客厅中有三五位太太经常坐着,似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喝茶聊天,但其实是在参加名叫“做窝”的专题家政教室。  “Home
期刊
总之,找点乐子。最好像大街上踩到狗屎一样轻而易举。  村上春树笔下有一个好玩的词语一“小确幸”。他说自己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买许多许多来不及穿的内裤,然后洗得干干净净,—个个像寿司卷那样卷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堪称“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我对这个词语一见钟情。因为自己的生活之中也积攒了不少所谓的“小确幸”,回想起来颇有点心满意足。  大致说来,“小确幸”是一种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