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探究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决定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高校师德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将高校党建与师德建设的结合,完善学生評教及信息反馈制度,发挥奖惩机制对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形成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不可忽视的道德建设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校师德建设决定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提,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一、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及影响因素
  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引导者,其主流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但也存在一些反例,有的教师责任意识淡薄,还存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糟粕,少数教师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在一些报道中高校教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道德败坏行为,其恶劣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正在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已经注意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一些高校通过学生评教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其他方式诸如建立师德建设奖惩制度,建立教师监督机制,举办师德建设讲座等,都对师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些现有的制度和方法,很大部分存有漏洞,甚至是流于形式,对高校师德建设的作用是有限的,要真正强有力地建设成高校师德长效机制,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
  造成高校师德建设中负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扩散,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社会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都是高校教师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对高校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部分高校教师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些也是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成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龙头,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走在前列。”[1]我们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师德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和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师德建设,就抓住了师德建设的价值需求、价值实现的关键。”[2]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高校师德建设中,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教育和武装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高校师德建设,其思想基础是正确的,那么这条路就不会偏、不会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成建设高校师德的目标旗帜,可以让高校师德建设不偏离目标导向,不偏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总体利益。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增强教师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教师能够自觉把个人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民族命运和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肩负起教师应当肩负的历史重任,积极地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是师德建设的主旋律,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培育、建设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在师德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教师树立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才能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其次,要大力倡导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以自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示范、感染和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
  (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道德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建立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的师德观,将高校师德建设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师考核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促进高校教师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高校师德建设作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下进行,又应该体现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充分认识高校师德的内涵和现状,把握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贯彻指导。明确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将高校建设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培养高校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热情
  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增强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热情。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教师职业特点,“还要求教师要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去熏陶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并将之付诸行动。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赋予的责任。”[3]要特别注意高校教师的政治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了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二)培养高校教师敬业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高校教师应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关心学生,尽善尽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和教育每一位学生。高校教师的个人自由空间较大,在授课方式和内容上具有较大的支配权和很强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来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高校教师的自觉行动来奉献自己。
  (三)培养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能力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大学生,大学时期,正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应充分发挥教师在道德行为上的示范性作用,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四、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
  (一)强调高校党建与师德建设的结合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先进性中突出师德建设是高校党建的着力点。高校教师中党员的比例较高,党员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会直接影响全校范围内的师德建设状况,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建立和形成。要把高校党的建设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以党的建设带动师德建设,以师德建设促进党的建设。
  (二)完善学生评教及信息反馈制度建设
  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反馈是高校教学质量、师德建设自我监督的重要环节,很多高校都将学生评教、评师作为考察教师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激励的作用,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4]
  (三)发挥奖惩机制对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奖惩机制的建立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该对表现出高尚师德行为的教师,从课时酬金、岗位津贴、职称晋升、住房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让其获利获惠,增强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加前进向上的动力;对师德失范的教师,一经发现,坚决给予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高校应定期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奖励。要逐步改革高校用人制度,取消教师职业终身制,主动淘汰道德水准都不高的教师,通过不断地清理与纳新,打造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高校师德建设能否取得成效,高校的领导保障是关键。高校要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和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优化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要把学校各基层单位开展师德建设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实行师德建设工作领导问责制,把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要加强物质保障。在高校中,教师科研项目、学习培训、购置学习资料设备以及师德模范评选表彰等,都离不开经费和物质的支持。高校要设立师德建设专项经费,“努力使恪守师德的教师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时刻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冷暖,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5]
  (五)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
  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把组织监督与大众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形成外部压力与自身道德约束力的合力,促使高校教师认真地履行高校师德规范,不敢、不能做出有悖师德的行为。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师德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尤其是要大力宣扬高校教师的先进事迹,以进一步弘扬师德建设的正能量。
  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通过师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教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贯穿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6]把师德建设置于以德育人首位,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建成高校师德建設长效机制,才能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伍处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2] 缪昌美.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3] 张爱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照下做好师德建设[J].高职教育研究.2008(4).

[4] 刘建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 吴兵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3(11).

[6] 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基金项目:2014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成果(20140306)
  作者简介:张小升(1981—)男,山东寿光人,河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田钰莹(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传播与音乐社会学。

其他文献
优化生产力布局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各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缩小产业政策范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产业动态预警平台;健全资源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收益的分配制度,确保资源收益分享的公平性;建立从严从紧的政府规制监管体系,尽快改变区域之间“低水平低层次”竞争的格局;健全财政金融纪律约束机制,遏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防范金融风险;创新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创新发展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实践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至关重要。基本原则是人们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和方针,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反映人们决策和追求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决定和
依照过去若干年的惯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于近期正式发布,其内容仍有可能聚焦“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均为农业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內容将会进一步阐发这一精神,从近期中央及各部委陆续传递的信息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会是未来政策的重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
我院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和其他工作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它彻底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如何改变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力求护理质量在创新科学的道路上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