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头顶上都冒出了小问号,到底有没有呢?老师一拍手掌,说:“昆虫们在哪生活,实地考察下不就知道了?孩子们,咱们走!”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昆虫知识的?
很遗憾,从前昆虫类的儿童读物并不多,直到初中有了生物课,我们才开始在书本上学习昆虫的名称、生理特点、生存环境、食物喜好等,然后就是大量的背诵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生硬的知识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记忆中抹去了。于我们,昆虫似乎只存在书本上,而非大自然里。
可英国却不一样,假期里,各大乡村公园、自然公园、森林公园等可谓异常忙碌,因为各种在自然中学习的课程、活动及游戏层出不穷,而且非常专业,甚至有年龄细分——毕竟,在玩耍与实践中学习,一向是英国教育的“标志”与“特长”。我们家兄弟俩就参加了大自然里的昆虫学习班(3~6岁),现在就让我带大家看看,集乐趣与知识于一体的昆虫学习经历是怎样的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学习昆虫的教具有哪些呢?
刷子和勺子是用来捕捉昆虫的,一般都是生活在土壤及树冠里的昆虫,捉住后放到容器中观察,每个容器的上部是放大镜。
通过这个眼镜看到的世界就是很多昆虫看到的世界,他们的视力十分特殊,是多维立体的,什么东西都有那么多层次,儿子试戴后感受如下:“简直眼晕啊。”
还有这个捕虫网,是专门用来捉在长草上生活的昆虫的。
和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昆虫知识不一样,他们把教室搬到了野外,老师和孩子们围坐讨论,别有一番身临其境的亲近感。
除了课堂,咱们还有实践基地。这个是一个昆虫旅馆,专门居住着喜欢木头及干草的昆虫。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老师首先启发式提问:“昆虫都生长在哪里呢?”小朋友的答案有:“水里,树冠里,还有土壤里!”原来,很多英国小朋友早已经上过许多类似的课程了,我们家哥俩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发言不踊跃。
见回答还有遗漏,于是老师提醒说:“是不是还有在长草上生活的昆虫呢?”这下,孩子们不做声了,大家头顶上都冒出了小问号,到底有没有呢?老师一拍手掌,说:“昆虫们在哪生活,实地考察下不就知道了?孩子们,咱们走!”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支在土壤及树冠里寻找昆虫的小分队。他们找到了什么呢?据说找到了一只“土鳖”!不要笑我,我还是把老师教的英文词woodlouse输到在线翻译才知道这种昆虫的中文名呢。
另一边,还有一支在长草上寻找昆虫的小分队。他们也有收获,抓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后,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找到的昆虫都放到这个容器里,由于壁滑,昆虫是没有办法逃走的。瞧,我们家兄弟俩刚刚放进去一只大蜗牛。
陆陆续续地,孩子们都收获了“战利品”。老师告诉咱家兄弟俩,没有壳像蜗牛一样的昆虫叫slug(鼻涕虫),他还叮嘱说,抓虫子时,不能把蜗牛、鼻涕虫这一类与其他昆虫放到一起,因为它们会分泌黏液,其他昆虫会受到伤害。于是兄弟俩又兴致勃勃地指认了一下容器里的其他昆虫,包括甲壳虫、蚯蚓、蜈蚣、花大姐及蜘蛛等。
最后,老师帮助小朋友回顾这些昆虫都是哪里找到的,也就是证明它们平时生活在哪里,都吃什么,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孩子们都听得入神,提出的问题也多得不得了,看得出,他们是真心对昆虫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这样的课堂里,我发现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昆虫知识丰富得惊人,同时动手能力非常强,捕捉昆虫非常在行,而且懂得呵护它们。相比之下,咱们过去在课堂上、书本里对着图片和密密麻麻的解说文字学习的生物课,是不是太没劲了呢?真心希望大家能在闲暇的日子里,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对照书本的内容找一找、翻一翻,立体鲜活的大自然是那么有趣,千万别被枯燥的文字打击了寻觅的兴趣哦!
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昆虫知识的?
很遗憾,从前昆虫类的儿童读物并不多,直到初中有了生物课,我们才开始在书本上学习昆虫的名称、生理特点、生存环境、食物喜好等,然后就是大量的背诵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生硬的知识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记忆中抹去了。于我们,昆虫似乎只存在书本上,而非大自然里。
可英国却不一样,假期里,各大乡村公园、自然公园、森林公园等可谓异常忙碌,因为各种在自然中学习的课程、活动及游戏层出不穷,而且非常专业,甚至有年龄细分——毕竟,在玩耍与实践中学习,一向是英国教育的“标志”与“特长”。我们家兄弟俩就参加了大自然里的昆虫学习班(3~6岁),现在就让我带大家看看,集乐趣与知识于一体的昆虫学习经历是怎样的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学习昆虫的教具有哪些呢?
刷子和勺子是用来捕捉昆虫的,一般都是生活在土壤及树冠里的昆虫,捉住后放到容器中观察,每个容器的上部是放大镜。
通过这个眼镜看到的世界就是很多昆虫看到的世界,他们的视力十分特殊,是多维立体的,什么东西都有那么多层次,儿子试戴后感受如下:“简直眼晕啊。”
还有这个捕虫网,是专门用来捉在长草上生活的昆虫的。
和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昆虫知识不一样,他们把教室搬到了野外,老师和孩子们围坐讨论,别有一番身临其境的亲近感。
除了课堂,咱们还有实践基地。这个是一个昆虫旅馆,专门居住着喜欢木头及干草的昆虫。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老师首先启发式提问:“昆虫都生长在哪里呢?”小朋友的答案有:“水里,树冠里,还有土壤里!”原来,很多英国小朋友早已经上过许多类似的课程了,我们家哥俩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发言不踊跃。
见回答还有遗漏,于是老师提醒说:“是不是还有在长草上生活的昆虫呢?”这下,孩子们不做声了,大家头顶上都冒出了小问号,到底有没有呢?老师一拍手掌,说:“昆虫们在哪生活,实地考察下不就知道了?孩子们,咱们走!”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支在土壤及树冠里寻找昆虫的小分队。他们找到了什么呢?据说找到了一只“土鳖”!不要笑我,我还是把老师教的英文词woodlouse输到在线翻译才知道这种昆虫的中文名呢。
另一边,还有一支在长草上寻找昆虫的小分队。他们也有收获,抓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后,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找到的昆虫都放到这个容器里,由于壁滑,昆虫是没有办法逃走的。瞧,我们家兄弟俩刚刚放进去一只大蜗牛。
陆陆续续地,孩子们都收获了“战利品”。老师告诉咱家兄弟俩,没有壳像蜗牛一样的昆虫叫slug(鼻涕虫),他还叮嘱说,抓虫子时,不能把蜗牛、鼻涕虫这一类与其他昆虫放到一起,因为它们会分泌黏液,其他昆虫会受到伤害。于是兄弟俩又兴致勃勃地指认了一下容器里的其他昆虫,包括甲壳虫、蚯蚓、蜈蚣、花大姐及蜘蛛等。
最后,老师帮助小朋友回顾这些昆虫都是哪里找到的,也就是证明它们平时生活在哪里,都吃什么,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孩子们都听得入神,提出的问题也多得不得了,看得出,他们是真心对昆虫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这样的课堂里,我发现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昆虫知识丰富得惊人,同时动手能力非常强,捕捉昆虫非常在行,而且懂得呵护它们。相比之下,咱们过去在课堂上、书本里对着图片和密密麻麻的解说文字学习的生物课,是不是太没劲了呢?真心希望大家能在闲暇的日子里,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对照书本的内容找一找、翻一翻,立体鲜活的大自然是那么有趣,千万别被枯燥的文字打击了寻觅的兴趣哦!
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