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高考下教材在历史复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教材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理解教材的历史概念,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能力,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关键词】 新高考 利用 教材
《历史考试大纲》具体提出了四大能力要求,新课标高考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和创新精神,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许多历史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备、讲、辅、批、考中的着重点都是能力培养,而学生学起来却无从下手,结果学生学不会进而不愿学。其实任何的能力考查都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没有了知识,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想要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就要科学的合理的使用教材,复习中注重立足教材,用足教材,落实基础,提升能力。关于如何合理的使用新教材,下面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抓好教材知识系统与结构,进行合理整合
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新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以教科书讲述的主干知识为主题,观点和提法都与教科书基本一致,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应突出和强化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点内容。
现行新课本,无论哪个版本都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内容概括过于抽象,有的个别问题叙述残缺不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较好的思路与角度,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方法一可以以编年体体例对专题知识重新整合,如: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合理的整合: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②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⑤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⑥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这样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方法二也可以在不违背新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整合建构教学体系,如:在处理人民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时,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放到一起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形成新的两课:《汉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汉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讲授时分别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条线索出发,这样条理明确,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 处理好教材的辅助内容,重视教材的隐性知识
新高考只抓教材的正文知识系统与知识结构,是达不到新高考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教材正文部分的各种辅助性内容,也可称教材的隐性知识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的目录、引言、知识链接、注释、思考题和课后题,这些内容包含着知识系统与结构,我们要把它们当做正文看待,而且还要深挖,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教材中的插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学信息,许多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挖掘利用好可以培养学生读图与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内容,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如:关于北京的叫法,正文没有明确的指出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插图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北京发展的一些历史,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3、重视《教学参考书》,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的出现,让教师们忽视了教参,教参里有的知识点,大纲有的明确要求,而课本里却未提,这些内容在复习中也是必讲内容。如:人民版教材把1949--1953年称作是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教参上补充叫新民主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历史概念,还可以拓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历史概念。
三 、利用各种手段挖出教材以外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我们必须处理好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挖掘出教材以外的教材,以更好的应对高考中的能力要求,我们在该考复习中,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1、开展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历史调查,不仅是搜集史料、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1]也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种直接把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丰富了历史知识,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付高考信息量大的特点。
2、借助多媒体手段,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学习者无法真正接触全部的材料,许多遗址我们都无法亲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如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我们可以借助拍摄的照片在课堂展示,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掌握大量的与历史课本有关的形象资源
3、开展讨论课。讨论课有明显的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符合新高考要求,教师可在讨论课上提出研讨题目,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寻找论据,然后再组内讨论,综合全组意见,在全班讨论,这样的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鼓励质疑教材,培养学生能力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认识,得出新的结论。中学历史教科书有明显的优点和长处,也有局限性。如:现行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节中把"民族经济"的概念弄乱了,还有教材讲清朝前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这个说法也不准确。这样的问题也不止一处,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会掌握更牢,理解更深。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以教师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分析处理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 [2]
参考文献:
[1]朱煜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
[2] 朱宁波 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核心概念诠解》〔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新高考 利用 教材
《历史考试大纲》具体提出了四大能力要求,新课标高考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和创新精神,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许多历史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备、讲、辅、批、考中的着重点都是能力培养,而学生学起来却无从下手,结果学生学不会进而不愿学。其实任何的能力考查都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没有了知识,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想要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就要科学的合理的使用教材,复习中注重立足教材,用足教材,落实基础,提升能力。关于如何合理的使用新教材,下面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抓好教材知识系统与结构,进行合理整合
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新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以教科书讲述的主干知识为主题,观点和提法都与教科书基本一致,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应突出和强化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点内容。
现行新课本,无论哪个版本都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内容概括过于抽象,有的个别问题叙述残缺不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较好的思路与角度,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方法一可以以编年体体例对专题知识重新整合,如: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合理的整合: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②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⑤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⑥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这样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方法二也可以在不违背新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整合建构教学体系,如:在处理人民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时,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放到一起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形成新的两课:《汉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汉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讲授时分别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条线索出发,这样条理明确,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 处理好教材的辅助内容,重视教材的隐性知识
新高考只抓教材的正文知识系统与知识结构,是达不到新高考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教材正文部分的各种辅助性内容,也可称教材的隐性知识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的目录、引言、知识链接、注释、思考题和课后题,这些内容包含着知识系统与结构,我们要把它们当做正文看待,而且还要深挖,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教材中的插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学信息,许多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挖掘利用好可以培养学生读图与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内容,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如:关于北京的叫法,正文没有明确的指出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插图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北京发展的一些历史,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3、重视《教学参考书》,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的出现,让教师们忽视了教参,教参里有的知识点,大纲有的明确要求,而课本里却未提,这些内容在复习中也是必讲内容。如:人民版教材把1949--1953年称作是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教参上补充叫新民主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历史概念,还可以拓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历史概念。
三 、利用各种手段挖出教材以外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我们必须处理好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挖掘出教材以外的教材,以更好的应对高考中的能力要求,我们在该考复习中,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1、开展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历史调查,不仅是搜集史料、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1]也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种直接把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丰富了历史知识,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付高考信息量大的特点。
2、借助多媒体手段,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学习者无法真正接触全部的材料,许多遗址我们都无法亲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如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我们可以借助拍摄的照片在课堂展示,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掌握大量的与历史课本有关的形象资源
3、开展讨论课。讨论课有明显的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符合新高考要求,教师可在讨论课上提出研讨题目,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寻找论据,然后再组内讨论,综合全组意见,在全班讨论,这样的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鼓励质疑教材,培养学生能力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认识,得出新的结论。中学历史教科书有明显的优点和长处,也有局限性。如:现行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节中把"民族经济"的概念弄乱了,还有教材讲清朝前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这个说法也不准确。这样的问题也不止一处,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会掌握更牢,理解更深。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以教师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分析处理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 [2]
参考文献:
[1]朱煜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
[2] 朱宁波 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核心概念诠解》〔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