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阅读能力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可以在不断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就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原动力,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中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運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向下一步的学习迈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提高阅读能力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可以在不断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比如,对视读能力的训练,速读能力的训练等,都保证其阅读健康发展;对思考与书写能力的训练,更是教会学生进入高层次阅读的必经之途。通过实践,学生将快速掌握诸如圈点批注、笔记、摘要、精读泛读等阅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学会高质量的读书技能。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必须重视一个“读”字,如何引导学生去读呢?
一、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也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就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原动力,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根据这一原理,一般运用如下的方法:
(一)开卷有益
当前,在学生中流传的往往是一些品位不高的网络小说,这些书之所以流传吸引学生,总也有它的特点。我们只要加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仍能做到开卷有益,即使益处不多,也可以作为日后读书比照,有利于学生提高识别作品高低美丑的能力。
(二)因势利导
即注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把这种兴趣导向读者。比如:电影、电视、电脑的重大社会新闻往往是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可以利用他们在这方面的热心,由此及彼推出有关的读物供其阅读。
(三)大家之作
折服权威、崇拜名人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纯洁幼稚、热情冲动,一旦崇拜某人某事便会着迷,而优秀的作家、作品往往也具有权威性。我们可以利用头脑中的权威意识和名人效应,把优秀作家、作品的权威地位和名人对其经典性评价介绍给学生,引起他们对作品的关注。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中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角色扮演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在叙事性文章中请学生扮演文章中出现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心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阅读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此为剧本表演话剧,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名骗子,一位学生扮演皇帝,另外几名学生扮演大臣和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对骗子、皇帝和大臣的心思揣摩得十分到位,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形式有利于突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死板、无趣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二)辩论话题
对于阅读中的问题,常常是我们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其实,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换一个方式,比如利用辩论赛,对于文章中的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要进行辩论,学生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因此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阅读、体会,发现论点与论据,并在辩论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辩题:“没有莎莉文,海伦·凯勒还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关于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中,有的学生提到,虽然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有特殊的教学方法,使她重拾信心,但是真正再塑生命的人还是海伦·凯勒,只有她自己敞开心扉,接受外界的影响,热爱生活,老师的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也有的人认为,没有莎莉文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海伦·凯勒,莎莉文是为海伦·凯勒重塑生命的人。在辩论赛中,学生热烈探讨,对文章增进了理解,也认识到了“再塑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合作交流
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掌握和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话题转移到小组内,共同探讨,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组内分工搜集相关资料,讨论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加强合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是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撰写与阅读文章有关的小论文,激发学生阅读文章、撰写论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来强化阅读的效果,并使学生获得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例如:七年级的课文《春》通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还要掌握比喻的有关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句子,并学写比喻句。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堂,追逐七彩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郑媚君,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運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向下一步的学习迈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提高阅读能力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可以在不断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比如,对视读能力的训练,速读能力的训练等,都保证其阅读健康发展;对思考与书写能力的训练,更是教会学生进入高层次阅读的必经之途。通过实践,学生将快速掌握诸如圈点批注、笔记、摘要、精读泛读等阅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学会高质量的读书技能。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必须重视一个“读”字,如何引导学生去读呢?
一、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也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就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原动力,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积极置身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根据这一原理,一般运用如下的方法:
(一)开卷有益
当前,在学生中流传的往往是一些品位不高的网络小说,这些书之所以流传吸引学生,总也有它的特点。我们只要加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仍能做到开卷有益,即使益处不多,也可以作为日后读书比照,有利于学生提高识别作品高低美丑的能力。
(二)因势利导
即注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把这种兴趣导向读者。比如:电影、电视、电脑的重大社会新闻往往是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可以利用他们在这方面的热心,由此及彼推出有关的读物供其阅读。
(三)大家之作
折服权威、崇拜名人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纯洁幼稚、热情冲动,一旦崇拜某人某事便会着迷,而优秀的作家、作品往往也具有权威性。我们可以利用头脑中的权威意识和名人效应,把优秀作家、作品的权威地位和名人对其经典性评价介绍给学生,引起他们对作品的关注。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中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角色扮演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在叙事性文章中请学生扮演文章中出现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心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阅读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此为剧本表演话剧,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名骗子,一位学生扮演皇帝,另外几名学生扮演大臣和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对骗子、皇帝和大臣的心思揣摩得十分到位,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形式有利于突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死板、无趣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二)辩论话题
对于阅读中的问题,常常是我们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其实,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换一个方式,比如利用辩论赛,对于文章中的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要进行辩论,学生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因此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阅读、体会,发现论点与论据,并在辩论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辩题:“没有莎莉文,海伦·凯勒还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关于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中,有的学生提到,虽然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有特殊的教学方法,使她重拾信心,但是真正再塑生命的人还是海伦·凯勒,只有她自己敞开心扉,接受外界的影响,热爱生活,老师的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也有的人认为,没有莎莉文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海伦·凯勒,莎莉文是为海伦·凯勒重塑生命的人。在辩论赛中,学生热烈探讨,对文章增进了理解,也认识到了“再塑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合作交流
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掌握和理解不了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话题转移到小组内,共同探讨,予以解决。例如,要求学生组内分工搜集相关资料,讨论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加强合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是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撰写与阅读文章有关的小论文,激发学生阅读文章、撰写论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来强化阅读的效果,并使学生获得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例如:七年级的课文《春》通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还要掌握比喻的有关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句子,并学写比喻句。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堂,追逐七彩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郑媚君,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