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课堂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怎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大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效整合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有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与语文学科紧密融合,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课程标准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很难满足复习课、习题课尤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的使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学生信息的总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古诗文复习课教学中,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一直是个难点,内容繁多且易混易错,通过多媒体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历年常考试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样在习题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二、信息技术是沟通课内外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生认知的工具,也是获取资源的工具。现代的高中生应具备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拓宽知识渠道,最大化的获取相关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传播真理,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在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更重要的是运用网络资源解决课内外以及生活中的难题,而网络是连接课内外的最好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在梳理探究单元学习《姓氏文化与文化寻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查一查自己姓氏的由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由于是学生查自己姓氏的由来,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自己的姓氏。这样带着对自身乃至所属族群的由来的好奇,利用网络来追溯自己家族的渊源。那节课上学生纷纷要求发言,答案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学生利用网络完成了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的探究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直观激趣,情景再现
在《中學语文教学》一项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占10%,一般的占39%,没有的占51%。长期以来,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满堂的灌输使学生哑口无言。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艰苦的负担来享受”。而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形的效果,能更好的再现情境,创设氛围,情境渲染,形象趣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形式之中。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中,以一曲“好汉歌”导入新课。学生听后顿时热血沸腾,睡意全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出最佳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落,再配以风雪图片渲染,学生也就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整节课学生始终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盎然的兴趣,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显现出来。
四、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1、微课。利用录播系统对学生进行课后解惑辅导,对上课没听懂学生,再次学习,满足了分层教学的需要。
2、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包括答题解疑知识运用等,达到教育效果。它重新建构学习的流程,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中需要注意几点:
(1)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忽略了“语文味”。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个定位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把其作为获取信息、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程少堂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要在平时教学中,立足文本,反复诵读,读出节奏,体悟情感。余应潮“没有朗读的课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的听,美的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人带进文本情境中,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和感染”。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容易犯“多媒体依赖症”,以为学习古诗词就是听名家朗诵,学习小说就是观看电影。如在学习小说《雷雨》《祝福》等篇章时,整节课都在播放电影。这是电影《雷雨》《祝福》,不是小说的《雷雨》《祝福》。这样做也就离文本越来越远,语文的“味”也就越来越淡。
(2)适时适度,有效运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于整个教育中应占的比例,本来就没有明确的标准,就目前而言,更不可能取代教师的现有教学形式。看目前教学现状,多媒体成为赛课必备的工具,好像离开了多媒体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至少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造成多媒体的滥用、乱用。有时过于追求课件的华美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学习,背离了使用课件的初衷。不是每节语文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当使用时则一定要使用。一切工具的使用,都要突出有效。
我们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给语文学科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齐飞,让工具与人文一色。只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合理利用,有效整合,才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有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与语文学科紧密融合,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课程标准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很难满足复习课、习题课尤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的使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学生信息的总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古诗文复习课教学中,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一直是个难点,内容繁多且易混易错,通过多媒体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历年常考试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样在习题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二、信息技术是沟通课内外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生认知的工具,也是获取资源的工具。现代的高中生应具备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拓宽知识渠道,最大化的获取相关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传播真理,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在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更重要的是运用网络资源解决课内外以及生活中的难题,而网络是连接课内外的最好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在梳理探究单元学习《姓氏文化与文化寻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查一查自己姓氏的由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由于是学生查自己姓氏的由来,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自己的姓氏。这样带着对自身乃至所属族群的由来的好奇,利用网络来追溯自己家族的渊源。那节课上学生纷纷要求发言,答案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学生利用网络完成了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的探究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直观激趣,情景再现
在《中學语文教学》一项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占10%,一般的占39%,没有的占51%。长期以来,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满堂的灌输使学生哑口无言。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艰苦的负担来享受”。而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形的效果,能更好的再现情境,创设氛围,情境渲染,形象趣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形式之中。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中,以一曲“好汉歌”导入新课。学生听后顿时热血沸腾,睡意全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出最佳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落,再配以风雪图片渲染,学生也就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整节课学生始终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盎然的兴趣,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显现出来。
四、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1、微课。利用录播系统对学生进行课后解惑辅导,对上课没听懂学生,再次学习,满足了分层教学的需要。
2、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包括答题解疑知识运用等,达到教育效果。它重新建构学习的流程,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中需要注意几点:
(1)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忽略了“语文味”。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个定位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把其作为获取信息、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程少堂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要在平时教学中,立足文本,反复诵读,读出节奏,体悟情感。余应潮“没有朗读的课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的听,美的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人带进文本情境中,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和感染”。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容易犯“多媒体依赖症”,以为学习古诗词就是听名家朗诵,学习小说就是观看电影。如在学习小说《雷雨》《祝福》等篇章时,整节课都在播放电影。这是电影《雷雨》《祝福》,不是小说的《雷雨》《祝福》。这样做也就离文本越来越远,语文的“味”也就越来越淡。
(2)适时适度,有效运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于整个教育中应占的比例,本来就没有明确的标准,就目前而言,更不可能取代教师的现有教学形式。看目前教学现状,多媒体成为赛课必备的工具,好像离开了多媒体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至少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造成多媒体的滥用、乱用。有时过于追求课件的华美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学习,背离了使用课件的初衷。不是每节语文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当使用时则一定要使用。一切工具的使用,都要突出有效。
我们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给语文学科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齐飞,让工具与人文一色。只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合理利用,有效整合,才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