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学生参与的教与学是失败的教学,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学习则是无效的学习。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主体,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是当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揭示其中隐含的教学思想,并促使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最终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思维情境;学习兴趣;独特学习: 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思想,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较多的思考、发现、探索、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来,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思维情境,调动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影响情绪的外部刺激。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因文而异,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感气氛的感染,一上课就进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从而引发他们快乐有趣的情绪状态。如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轻快的音乐响起)暖和的春天来到了池塘,青蛙妈妈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快活地游啊、找啊——他们究竟在找谁呢?”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大自然中,引进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随着小蝌蚪去找蝌蚪妈妈,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引入竞争,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讲授,而应善于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讨论问题的机会,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才可能激发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三、适时引导,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教学相长。它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教师除了知识传授外,更应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也有一种独立学习的要求和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惑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 如何鼓励学生更好地发现、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呢?需要在教学中适时引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分层施教,确保主体全员参与
  由于遗传、环境等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学不能无视差异,也不能消除差异,而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分层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层次的要求拥有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差异,下能保“底”,上不封“顶”,要使学优生一伸手就能选摘果子、中间生踮着脚摘吃果子、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让他们都能尝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优生能吃好、中间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着(zháo),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得有差异的发展。尤其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爱、鼓励和认可,适当启发,正确引导,看到点滴进步就进行激励,使他们体验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乐,从而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例如,在三年级描写人物外貌片段的作文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差异,分级制定教学目标。初级目标是:
  1、學会抓住人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方法。
  2、从身材、长相、神态、衣着等方面仔细观察人物外貌,练习说话并写话。第二级目标是:叙事写人,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的爱好,反映人的品质。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可见字,词,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词、句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对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项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独特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我们语文教学必需把握好教材,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新课程的
期刊
摘 要:面对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难于开展的现实,我们要开阔思路,找准切入点,努力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创造性地搞好历史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性逐渐显现出来。历史学科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道
期刊
摘 要: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里实现效率和效益两方面的最大化一直是为学校教师不懈的追求。本文立足于语文教材,就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和结构、教学策略,从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详尽的分析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作业布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高效,是全体教师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究教材基础上,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一旦被激起,便会引起愉快、紧张的情绪,产生参与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动的意志去努力地进入到学习中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只有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真正产生了兴趣,求知才会成为他们迫切的愿望与自觉的要求,唯有如此,初中思品课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本文对如何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线师生均感同身受。如何上好作文课呢?下面是本人几年以来作文教学的体会,现在想和广大同仁们进行一下交流,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鼓励学生畅谈作文,为写打好基础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期刊
摘 要:由于当今社会的诸多复杂因素的存在,对初中生的校园形象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初中生的校园文明行为与培养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生;校园文明行为;培养  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主阵地,特别是中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他任何环境都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较之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加上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
期刊
摘 要: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包括学生,因为遗传因素产生了气质、天赋上也就是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因为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喜好以及个性特点的差异。作为教师,不但不能用“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对待所有学生,而且要要建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
期刊
摘 要:建设和谐课堂,落实语言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和谐课堂的建设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
期刊
中国教育,德育为先。可见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向小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究竟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并且真正在思想品德课上受到教育是我反复思索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且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本文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并结合笔者的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利用故事和角色游戏来培养中班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班幼儿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