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观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真语文观,真语文观的提出旨在让人们对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进行思考。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
  真语文观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目前,网络在高速发展,不管是现代小说还是网络小说都在盛行,很多人们逐渐开始采用走马观花和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再加上,由于教学体制不断改革,课本上删了很多的当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言文。在课堂上,流行话题和时事是当前讨论最多的话题。另外,作为教学当中的精华部分,阅读教学也慢慢在语文教学中被淡化。
  一、真语文观念概念
  真是什么,词典和字典的解释多种多样,有本源和自然的解釋,也有固有的和本来的解释。而在这里,真指的是归真,也是求真。真语文即对语文本真进行还原,还原为原始的听说和读写面貌,也就是把阅读和学生当作主体。只有做到多思考、多写和多读,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阅读习惯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学生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一部分即电子产品,而且可以说,电子书正逐步地替代以往的纸质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再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而且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这样很容易忘记所读过的内容。同时,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娱乐书籍和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和小说,即便某些小说里有一些营养的内容和丰富的描述,但是学生在阅读时,并不重视这些,只关注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另外,很多学生平常在课外阅读时,基本上不会选择经典名著和社会科学以及科技军事等书籍,而会选择一些较为杂乱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和资源很难保障其质量,易给高中生带来不良影响[1]。
  (二)教师教学形式存在问题
  很多的教师最重视的还是高考。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沿用以往的看问题、阅读文章、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针对性的回答出阅读题的问题,从而获得高分。不过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去欣赏文学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阅读产生一种乏味感[2]。另外,很多教师为了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吸引其注意力,都会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比方说,很多教师在讲某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向学生呈现出大量的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辅以创作的背景讲解,这样不仅要耗费很多时间,而且也易产生反效果。另外,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的将重心转移到了解创作的背景上,而没有真正的去鉴赏阅读的篇章,这同最初的教学目标相悖[3]。
  三、真语文观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策略
  (一)明确阅读要求,促进阅读进行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阅读的要求,同时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杜绝浅阅读的现象,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产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方说,在学边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这样阅读:第一,跳读,将大概的内容和主要人物记住,包括翠翠和爷爷以及天宝等人物。第二,速读,将思路理清,对内容进行复述。第三,将字词句掌握,对中心进行归纳。最后,深入解读文本,对文章进行总结,有些学生通过层次性的阅读,获得了这样的感悟。《边城》写了以歌求婚、写了兄弟让婚、也写了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都是湘西人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形态。另外,作者批判了当代文明物欲泛滥的现象,但也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巨细无遗的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故事的起伏跌宕,也能够抓住这篇著作的核心和要点。
  (二)以学生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首先,应为学生构建发问的平台,并要求其在充分咀嚼文本的前提下发现问题,然后再对问题进行探究。比方在学《荷塘月色》 这一篇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阅读了文章,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几次提出宁静和心里的不平静,然后教师应让学生自主会探索,找出其中的奥秘。教师可给学生一些提示:开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然后再写月色朦胧的静和小路的静”, 来反衬作家的“心里颇不宁静”。接着教师可给学生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后面为什么要写蛙鸣的“闹”以及“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当学生思考之后,就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这样是为了突出荷塘月色的“静”, 而最后的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即含蓄地对“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进行解释。从整体上来看,文章有非常严谨且细密的结构,而且脉络清楚,做到了“形散神不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语文素养提升。
  (三)突出学生地位,满足学习需求
  真语文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地位的突出,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在很多时候,阅读教学都会偏离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只重视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分数,因此学生就成了知识容器和实现课堂创新的工具。而在今后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同时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有发展潜力,要交还给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当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之前,教师不能够向学生灌输固定的和预设的主体思想和人物形象,应遵照相关的教学规律,即先读后教。要让学生认真的阅读文本,钻研文本,引导学生同文本进行互动。比方说,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自由诵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赏读,将思想和感情读出。接着再研读,即将问题和深度读出。在赏读这一个环节,应细化为:第一,对读出感情要求进行明确,比方说,在读第一节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读出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之情;第二,教师进行范读;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包括声调变化和语气延长以及重音强调的方法;第四,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作者创作的背景和资料;第五,让学生赏读,并提出问题让其思考;第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的成果,说出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会这样总结:这首诗以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以满足。   (四)丰富阅读体验,学习阅读技巧
  从某种角度来讲,阅读的行为有很大的个人特色,作为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实践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其积极参与阅读,这样不仅能够让其获得感悟并思考,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还能够使其丰富阅读体验。只有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才能够让其对阅读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其中。比方在阅读《雷雨》时,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正确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将词义弄清,把字音读准,掌握文本大意。同时应要求学生反复地对其朗读,品味语言风采和美感。然后,要带领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内容,找出一些语言环境中的引申义和基本义。比方说“周朴园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这句话,是有潜台词和内心语言的。前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的潜台词有两层意思:第一,你大可不必到这儿来;第二,你是来敲诈我吗?接着,要创意的进行解读,即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形象,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另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比方说在解读周朴园这一形象时,只是把他定型为唯利是图和奸诈,那么这样的理解太过于片面,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分析:他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关窗习惯,也说明了他对鲁侍萍有着真实和不能割舍的感情,以及他有着温暖和软弱的一面。不过即便这样,也不能将其定义为为爱执着的人,而忽视他身上的冷酷和自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结 语】
  总而言之,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养成了快餐化的阅读习惯,而且很多的阅读内容都同经典作品和传统文化偏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两个极端存在,一个是阅读偏离主题;还有一个就是应试技巧式的阅读。不管是哪种,对于学生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所以,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和阅读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來,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回归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海.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6(1)
  【2】刘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迁移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7)
  【3】李章明.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在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吻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当然,也是比较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正
【摘 要】  本文从旅游业的发展谈到游记的 写作技巧 ,概括为三个“点” ,即驻足点、抢眼点和动情点 ,文中对这三个“点”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一一分析,其中多次引用名家名篇,很有启发性和说服力。文章最后就一篇短文,把三个“点”融和在一起,真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点拨作用。  【关键词】  驻足 抢眼 动情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游记也不断问世。在各个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可读性很强的游
语文作业是提升小学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作业是检测“教”与“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媒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低年级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语文作业,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一、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作业  儿童天生喜欢玩乐,对
随着国际经贸形式的变革及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为配合这一战略的实施,我国海关提出了海关执法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