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弊端之一是只注重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二是师道尊严,缺乏教学民主。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观念,是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对学校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更好地完成使受教育者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人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
1、“教师”新课程呼唤新教师,新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全面的体育观,人才观,高度的责任感,整体优化的教学能力。
2、“课程内容”新课程呼唤新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现代化。
3、“教学方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生理,认知等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科学地评价,促进学生“德”“智” “体” “美”全面发展。
4、“学生”新课程呼唤新学生,新课程中的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及价值观,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关键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尽管掌握了不少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却忽视了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应由传授向发展转变,从人的发展角度,加强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习惯的养成,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采用差异性体育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同一专项的学生采取同质分组教学,学习的内容、目标、计划是同层次的,对于低水平组在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技能时,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异质分组和友伴分组的形式进行互教互学;也可利用高水平、有创新的典型组进行展示,采取集体观摩的学习组织形式。教法上可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尝试性、探究性学习等综合性学习方式,激发、引导每个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
四、以“学生学”为重中之中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被动”固定的教材内容,变成学生生活中的“需要”,选择一些学生乐学、肯学、主动去学的教材内容。比如在武术教学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教学生一些“散打”“搏击”“擒拿”等教学内容,学生会非常认真、主动地学习。这样比起整体学习套路更受学生欢迎,教材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五、重视体育教学的过程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重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价值,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体育技能,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应懂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体验、感知动作,又要明白体育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说,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根本认识,并能在他们的体育活动中得到运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付诸于行动。
六、教学个性化
新教材鼓励教师的创造性,而传统体育课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是新课程教材实施的大忌。要实现体育教师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无论是在教学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每一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这些见解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颁布试行,给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体育工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半个多世纪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告诫我们,只有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把握住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积极、稳妥地确保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才能有利于新体育课标的实施,并在全国普遍推开。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变。广大体育教师在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还应该重温新“课标”的理念,并融入到体育课改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育课程必将涌现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制之中。
参考文献:
〔1〕罗泽燕.如何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J〕.中国学校体育,2005,(1):57.
〔2〕袁冲.试论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体育教学,2004,(1):8-10.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观念,是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对学校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更好地完成使受教育者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人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
1、“教师”新课程呼唤新教师,新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全面的体育观,人才观,高度的责任感,整体优化的教学能力。
2、“课程内容”新课程呼唤新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现代化。
3、“教学方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生理,认知等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科学地评价,促进学生“德”“智” “体” “美”全面发展。
4、“学生”新课程呼唤新学生,新课程中的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及价值观,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关键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尽管掌握了不少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却忽视了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应由传授向发展转变,从人的发展角度,加强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习惯的养成,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采用差异性体育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同一专项的学生采取同质分组教学,学习的内容、目标、计划是同层次的,对于低水平组在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技能时,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异质分组和友伴分组的形式进行互教互学;也可利用高水平、有创新的典型组进行展示,采取集体观摩的学习组织形式。教法上可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尝试性、探究性学习等综合性学习方式,激发、引导每个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
四、以“学生学”为重中之中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被动”固定的教材内容,变成学生生活中的“需要”,选择一些学生乐学、肯学、主动去学的教材内容。比如在武术教学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教学生一些“散打”“搏击”“擒拿”等教学内容,学生会非常认真、主动地学习。这样比起整体学习套路更受学生欢迎,教材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五、重视体育教学的过程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重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价值,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体育技能,但并没有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应懂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体验、感知动作,又要明白体育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说,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根本认识,并能在他们的体育活动中得到运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付诸于行动。
六、教学个性化
新教材鼓励教师的创造性,而传统体育课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是新课程教材实施的大忌。要实现体育教师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无论是在教学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每一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这些见解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颁布试行,给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体育工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半个多世纪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告诫我们,只有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把握住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积极、稳妥地确保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才能有利于新体育课标的实施,并在全国普遍推开。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变。广大体育教师在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还应该重温新“课标”的理念,并融入到体育课改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育课程必将涌现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制之中。
参考文献:
〔1〕罗泽燕.如何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J〕.中国学校体育,2005,(1):57.
〔2〕袁冲.试论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体育教学,2004,(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