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画形式抒写现代趣味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p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身在都市,用手中画笔绘出一片桃源,便是对江湖的暂时逃避,也是解除焦虑的一种独特方式。老树以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借用民国符号,在自抒胸臆的同时,也为处境相似、向往桃源生活的都市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文章将从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心灵驿站的潜心绘著这三个角度,探讨老树绘著本《在江湖》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关 键 词】《在江湖》;民国符号;诗画相配;心灵驿站
  【作者单位】朱亚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1.025
  老树(原名刘树勇),是一位摄影策展人、影像评论家,也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他还经营着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老树画画。老树的画最初通过微博发布,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出乎意料地引来了大量粉丝,其微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粉丝过百万,他的画也在最后集结成书。《在江湖》是老树诸多作品中的一部,这部绘著本在2015年7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江湖》由画与文两部分组成。画分七组:日常、闲情、花犯、心事、时节、江湖、桃源,最具标志性的老树式民国长衫人物画加上最有味道的老树式歪诗,构筑了一个独特的长衫人物世界;文亦有七题,以“答客问”的形式,讲述老树从画的经历,他谈自己的画,说自己的诗,让喜欢他的画的读者更能读懂他的人。有读者评论:“他的作品不媚俗、不妥协,永远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敢批判,敢抵牾,敢于面对乏味的世界,坚守着自己。”更有读者仿老树歪诗写道:“山东怪才老树,诗画自成一路;人物一袭长衫,长伴鲜花无数;幽默、风趣、多情,喻人、喻事、喻物。”老树正是以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诗画相配的創作形式,用心、用手为都市人群在快节奏的、充满压力与焦虑的生活中构筑起一个心灵驿站,使他们的灵魂在这一方理想天地得到片刻休息,《在江湖》所呈现的人文审美价值无疑是其能够成功出版与广泛传播的核心要素。
  一、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
  民国长衫客形象的第一次出现是在2007年,当时老树的父亲生病住院,心中郁闷的老树随手拿起纸便画起来,他在这次偶然的作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曾经的老树痴迷于绘画,总是费尽心思地想要在绘画上有所突破,可是始终求而不得。然而,恰如老树在自己画中所写的诗句“有意求不得,无心梦生花”,二十年后重新拿起画笔的他在无意中找到了绘画中的自己。不求自得,得之淡然,这是老树历经岁月洗练后的从容与淡定。老树在做民国图书的时候欣赏了大量民国时期的人物图片,这也在客观上为长衫客的形象塑造打下了基础。长衫客成为老树的代言人,而老树在对这个民国符号的借用中也完成了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表达。
  《在江湖》中民国长衫客的形象具有以下特点:面部轮廓模糊,身着一袭长衫,戴着宽边礼帽,在山水花草之间,在孤月独日之下,或伫立,或散步,或俯看,或仰视。这一形象几乎出现在画册的每幅图中,这一形象的贯穿主要源于老树对于民国时代人物与趣味的崇尚。老树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喜欢男人穿长衫的样子,不管是高矮胖瘦,都可以裹进长衫。长衫是一种修饰,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包容的大气度,而这也是老树喜欢民国的原因——“不强制,柔软宽博”[1]。老树认为,民国年间的世俗生活本就闲静悠长、光明正大,而不是文人生活才有这个样子[1]。现代社会缺少的正是民国风气中的那份简单与明朗。民国长衫客的形象塑造,一方面,是对民国时期真正“雅致的文人气”的一种怀想,对当下“媚俗”“媚雅”之风的反拨;另一方面,是对民国时代兼具郁勃生长的元气和闲静悠长的气息的一种亲近,同时也是对虚伪、矫饰的当下世风的抨击。在长衫客的身上,汇聚着老树对于民国时代的一切想象。民国长衫客最突出的特征是“面无表情”,其实在老树早期的作品中,人物的五官是清晰的,但后来他认为:“比起五官,人的手其实更能表达表情。”于是老树舍弃对五官的描摹,致力于人物形体的表达。这一形象塑造的创意,既暗合了中国古典绘画传统中的写意性追求,更成为熙熙攘攘的当代人群洪流中最常见表情的精准表达。所以,民国长衫客这一鲜明的民国符号,实际上寄托着老树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承载着他对现代精神情状的表达。民国长衫客这一符号的借用与现代表达,既形成了老树的独特性又使之具有人类群体的普遍性,而这也是老树作品受到读者尤其是都市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诗画的共同作用下呈现的长衫客,既有农民的质朴又有知识分子的优雅,雅中有俗,俗而不痞。或是居于室内,或是游走于户外;或是鉴赏清风明月,荡舟秋夏荷塘;或是孤立江边,深山折梅倚墙;或是闲坐猫旁,斜躺床上。时而调皮似个小孩儿荡花树上,时而沉稳像个老者云淡风轻。丰富多变的形象,正是老树复杂内心的诚恳表达。
  二、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
  老树的创作一般都包括诗、画两部分,或是把诗作为绘画的一部分,又或是另纸写诗。这也是老树对中国绘画传统中诗书画印一体、画外提诗两种表现手法的继承。
  以诗入画,文字和图画的组合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个具有空间感的情境,这个情境与画面的视觉空间融为一体,而且文字的存在不仅可以解读图画,文字本身也会成为整体视觉结构的一部分[1]。在“花犯”画组,有一幅画采用圆形画幅,图画中间,长衫客立于江边,一树玫红色的花被长衫客扛在肩上,紧贴画的边缘,老树提诗写道:“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说尽千般不是,有意总在心里。”画中人脸部“空白”,望着浩浩江水,对面究竟是什么引起他的遐想和注意?原来,江的那边有一个“你”。绘画、文字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互为补充,完整地表达出了扛花人望江思人这么一个对象世界。虽然老树没有通过人物面部表情呈现画中人对于这个对象所生发出来的微妙的内心感受,但是文字的出现却能弥补这一缺憾,使画的整体信息更为丰富和更具有深度,同时又像是一个画框修饰了整个画面。采用画外提诗的方式能够保持绘画的单纯性,用图画本身来说话。而且画外提诗不侵画位,诗文书写的纸张色泽跟画作本身的用纸画风又会使最终的画面视觉效果更富有变化[1]。对于读者来说,人们一般习惯于观看单独图像,这就有必要保持画面的单纯性,使画面像当代人所习惯看到的那样完整,没有杂乱之感。国人的观看经验中充满着某种阅读期待,当人们面对一张画或是一篇文时,总是想要“读”出些什么来。于画外另纸书写诗文,保持诗文情境与画面情境互为交织补充的状态,就是为了顺应人们这种从作品当中寻求故事和情调的习惯,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虽然这有迎合读者的嫌疑,也可能是老树推销自己的一种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绘画表现方式确实为老树赢来了大批粉丝和读者。   《大众日报》图片总监、摄影部主任孙京涛曾在访谈里谈到,老树的绘著是“以画出世,以诗入世”。就《在江湖》来说,茕茕孑立的长衫客或是游走于花海,或是扛锄于田间,都有一种清闲自在的田园隐逸之风,而老树独具特色的诗又把人们拉回俗世间。老树是一个受过系统古典文学教育的人,对于填词和诗律也颇为精通,但他的诗却总是不拘一格,在有的人看来甚至不配被称为诗。老树也认为自己的诗不是什么诗,都是顺手诌的句子,但这些看似随意的文字确实是他内心真我的自由表达。其诗多采用六言古体诗的格律,就是为了表达的自由,因为它没有近体诗那么多的讲究和限制。或是嬉笑怒骂,或是感时伤怀,都是率真自我的诚恳表达。如“等待秋风吹起,黄叶红叶满山。我就到处乱跑,死活不去上班。或者游走林下,或者呆立水边,或者天天大睡,装作特别有钱”。这首诗的前两句很容易引起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遐想,也与所配图画风格相符,然而诗文后两句却把人生生拉回现实。游走林下、呆立水边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但也只能“装作”有钱,小小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在幽默背后大时代中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可见一斑。诗中情感的真挚、体验的真实最能打动读者,引起在快节奏生活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劳苦奔波的人群的情感共鸣。画怎么画、诗怎么写在老树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是否诚恳和有内涵,最终形成的作品是否能够动人心魄”[1]。长衫是民国时期知识阶层的象征,画里的长衫客非常接地气,既有一般世俗人的烦恼与喜乐,在流连于山水花草之间时又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优雅与从容。这一俗一雅便打破了出世与入世的界限,使人们能够自由出入其间。老树说过,他想写的就是生活,只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简单的出世或入世都很容易,但完全做到这两者却很难,更多的人是在这两者之间撕扯挣扎。对于艺术家来说,单纯地表达出世、入世也很简单,但是要把两者都打通却很难,老树以他诗画相配的创作方式做到了这一点,这也使他得到了中间人群的認可。
  三、心灵驿站的潜心绘筑
  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不仅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在世俗意义上确实也为老树赢得了相应的报酬,但老树的创作目的不在于此。他曾经在节目访谈中吐露心声,最开始画画比较随意,只是信手之笔,是为了排解内心的郁闷与烦躁。出乎意料地走红之后,越来越多人喜欢老树的诗画,在他看来画画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成为他的一项责任。老树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画的形式构筑一个理想境界,以诗的形式反映现代人的情绪以及对现代情绪的一种消解。这种消解看似是对现实的逃避,但暂时的逃避却是为了可以让人更好地面对现实。优美的画风,舒适的田园,简单的小画背后是老树的潜心绘筑和匠心独运。
  老树曾经说起他2003年抑郁的经历,庆幸的是用药物控制住了[2]。2007年,不惑之年的老树得知父亲被诊断出胃癌,心中烦乱且经常失眠,就找出过去用过的笔墨旧纸来画几张画,权当是解闷消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彻夜画画,让他重新享受到画画的快乐,也让他从一种焦虑中解脱出来[2]。画画使老树沉浸到另外一个世界中,暂时忘却了世俗烦恼,焦虑的情绪得到舒缓和释放。解脱心中的焦虑是他画画的一个目的,他在书中坦言“我画画的动机就是要逃避”,因为“在现实当中你再烦也得硬着头皮去做事,因为你躲不开啊!但你可以在梦里,在写作、画画的时候躲进自己的世界里去歇一歇、喘口气”[1]。老树的画是老树内心的真诚表达,或是久居都市之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是工作忙碌、为钱烦恼的世俗人生,或是对人情世事的洞悉练达……有读者评论:“老树之所以被大家喜欢,因为他食烟火,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不矫揉造作,一切都那么自然。看他的诗画很轻松,有幽默感,令人会心一笑!”老树曾画一画,画中人身着长衫,立于花墙,前方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画下配诗文曰:“梦想有片菜园,就在家的旁边。自种自产自用,多余还能卖钱。”长衫客的隐士之雅,不忘世事之俗跃然纸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向往悠闲自在的田园,但是身居田园仍然要考虑如何生存。舒适安逸的画风,不离世俗的小诗,这一紧一松让都市人因生存压力产生的焦虑有所缓解,也让读者们明白,田园与都市具有一样的生活本质,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老树沉浸于绘画,用绘画表达内心感受,但与此同时,他也着力于为寻求精神慰藉的人们创造一个自由空间,让人们跟随长衫客一起游走在宽阔的天地,暂时忘却生活的狭窄。缺什么补什么,在老树看来他有责任让缺少时间漫步田园、充满焦虑的都市人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老树的画表现的不仅是他个人化的情绪,更是普遍社会状况的表达。有幅画是这样的:矮矮花墙之下,长衫圆帽之人,手持一只鸟笼,身后一棵绿树,掩映红花之中。画下配诗曰:“烦心事情,尽快忘掉。去看花开,去听鸟叫。遇见二逼,冲他一笑。使劲快活,才最重要。”上面图画赏心悦目,下面配诗率真幽默。老树诗文不问雅俗,“真”最重要。他认为当代最好的文字不是诗也不是小说,而是网上流传的段子。因为它们是对现实的观察,经过无数头脑的补充,凝聚了众人的智慧才华。这些段子通过调侃戏弄的文字表达对现实的关切,这种自由的表达便是文字最好的用法。虽然老树的创作是为了逃离令人焦虑万分的现实世界,但同时他并不否定这种焦虑感。老树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有焦虑感太重要了,没有焦虑感就没有张力。”[3]老树画自己的现实经验,同时也画自己面对这样的现实经验时的内心想法,或是欣喜,或是感伤,或是焦虑,或是惆怅,或是淡然,把自己所感通过一张画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老树独特的创作方式,能让人得到感官上的放松,化解心灵的焦虑。《在江湖》中轻松幽默、不拘格律的小诗加上优美简洁的绘画,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心灵驿站。
  四、结语
  老树的《在江湖》以长衫、花海、田边、山间、河岸、菜园等自带悠闲安逸之风的意象,指向自我与芸芸众生的俗世生活。老树的诗画难以用雅或俗去界定,在雅俗之间流连,把读者带入桃源又拉回俗世,是对现实的暂时逃避,也是为了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休憩之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老树的画能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带给他们一种心理上的认同,让人紧绷的神经在简单美丽的构图中得到放松,配画的诗文也以幽默的话语轻松化解了人们的现实焦虑。《在江湖》中,老树正是以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呈现出对自我趣味的向往,同时又以诗画相配的形式为绘图增加了情感容量。其以画的形式构筑了一个理想境界,以诗的形式反映着现代人的情绪,并达成对现代情绪的一种消解。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当下人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共情意义,为读者构建了一座心灵驿站。
  |参考文献|
  [1]老树. 在江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郑莹. 老树:活着这档子事儿[J]. 南方人物周刊,2015(40):64-69.
  [3]陈奕名. 【雅昌专访】老树画画:双重身份的文人表达[EB/OL]. (2015-08-28)[2017-11-19]. https://news. artron. net/20150828/n773947. 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陪安娜穿过漫漫长夜》是美国作家加瑞尔·萨维的处女作,加瑞尔·萨维以平静克制的语气和天真的儿童视角,刻画了一个关于勇气、陪伴和认知世界的故事。文章从儿童视角下的反战主题、隐晦幽微的情感表达以及隐喻意象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解读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  【关 键 词】儿童视角;反战主题;情感表达;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王文军,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马会峰,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中图
期刊
【摘 要】 《船讯》是一部励志的成长体裁小说,出版之后获得人们的赞誉和各类奖项。这部作品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从自然环境中汲取力量回归有序生活,给予充满困惑的现代都市人一剂良药,值得阅读与推广。  【关 键 词】安妮·普鲁;《船讯》;回归自然  【作者单位】王成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圖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
期刊
【摘 要】 当下,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场域。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节目采用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围绕“新时代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宣扬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引导观众对国家产生制度认同和价值认知。该节目为泛娱乐化传媒环境下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了借鉴参考,但其也存在现场互动环节偏呆板、对外传播层面的运营推广偏弱等问题,有待从赋予节目多义性、灵
期刊
【摘 要】 《通往未来的门》是凯特·汤普森继《寻找时间的人》之后又一部有关成长主题的作品。作者融爱尔兰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叙事手法,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视阈下探讨主人公的成长抉择。文章从魔幻与现实的艺术手法、有限与无限的时空对抗以及成长与抉择的人性观念三方面展现小说的文本意蕴和出版价值所在。  【關 键 词】魔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对抗;成长与抉择;人性观  【
期刊
【摘 要】 《豆树青青》是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处女作,她在小说中对人应该如何在更广阔环境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与复杂的世界共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女性独立和成长的主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传统家庭观念的解构,以及对生态主义的赞扬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三个方面来解读小说文本,探讨其在当下社会的出版价值。  【关 键 词】女性成长;后现代主义;解构;批判意识  【作者单位】刘建华,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
期刊
【摘 要】 2017年,全民阅读活动从“倡导”提升为“大力推动”,全国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文章就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从顶层设计、内容供给、特殊群体保障、公共设计建设和使用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长效工作机制、特殊困难人群阅读需求、公共阅读资源和阅读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机制保障、优化供给、平衡需求、营造氛围等反思未来的全民阅读工作。  【关 键 词】全民阅读;工作机制;内容供给
期刊
【摘 要】 2017年,少儿出版看不见的硝烟已经散去,这一年,少儿出版业发生不少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旗帜性原创儿童文学引领业界风向,国产图画书佳作频现且量质俱佳,业界各类评奖和榜单令人眼花缭乱,传统文化少儿出版方兴未艾。2018年,各出版集团、出版社在少儿出版领域重新布局,砥砺奋进,稳健有序。可以预见,少儿出版的繁盛还在前方。  【关 键 词】2017;少儿出版;童书;发展  【作者单位】
期刊
【摘 要】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是米奇·阿尔博姆的最新力作,作者用极为精妙的笔触构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音乐世界。他将现实和虚幻结合起来,让主人公弗兰基·普雷斯托苦涩的童年和辉煌的岁月交织并行,展现了一名天才吉他手充满魔幻色彩的生命旅途。该书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深刻的情感表述以及反战与博爱思想的明确表达,使其在当下社会极具出版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生命价值;多视角叙事;情感;反战思想  【作者
期刊
【摘 要】 《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民国〈申报〉征婚广告镜像》一书研究了民国时期《申报》上征婚广告发展的表征,探究征婚广告镜像中的上海都市文化。作者张艳综合运用了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这种多视角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告史的研究维度。  【关 键 词】《申报》;征婚广告;媒介  【作者单位】白贵,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9
期刊
【摘 要】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目标是将出版社单一的产品形态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内容资源、技术、服务转型。清华社的数字出版建设工作以电子音像与数字出版分社为纽带,以书问和兆泰源公司为先导,带动全社编辑进行全媒体选题产品开发和出版、营销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出版社的数字产品和项目建设不断增加,探索出自己的特色。  【关 键 词】大学出版社;出版融合;内容为体;技术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