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步伐加快,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推进,我国的表演艺术类高职教育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施项目化课程是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项目化课程的引入对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分析在项目化教学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师资队伍素质未能完全适应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情况,对项目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表演艺术类;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文艺事业建设、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变革性影响。在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下,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对接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实训实习都要根据产业环境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与优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专业能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而言,构建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掌握艺术规律,熟悉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市场趋势以及具体业务流程,服务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完成某一项单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专业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强,割裂了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学生缺乏对职业岗位上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认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间的横向打通,同时在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下,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力。
为适应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进一步突显职教性特征,把企业项目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模式已成为表演艺术类专业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将传统课程改革为项目化课程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度、组织、考核等要素进行重新设计,不可忽视的是,在完成课程体系重构之后,学校应该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为目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配套调整,以适应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
二、高职表演艺术类师资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开展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表演艺术类专业在专科层次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就业岗位均与本科层次存在较大区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在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逐渐得到推广使用。然而,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展项目化课程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教师在选择项目时,未对学生的知识或能力基础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导致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不够理想。又如教师在组织项目实施时,出现项目进度与教学进度发生冲突的情况,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
2.教师普遍缺乏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
与众多西方国家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一般都要求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验不同,我国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任教师时,较少把应聘者的业界工作经历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由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专任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如今活跃于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外各大音乐院校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本身从本科类音乐院校毕业,所受音乐训练也主要是传统本科式演奏、演唱或各类音乐理论研究,不仅在工作前从未接触过职业教育,也非常欠缺从事行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比例偏低依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非双师素质教师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岗位职责、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不够熟悉,也较难有途径能够利用企业资源来辅助教学活动,容易出现项目化课程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职场发生脱节。此外,在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战指导能力的行业专家人数偏少,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也不利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系统开发与连续应用。
3.教师的团队协作不够充分
如今,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与产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增。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演唱、演奏或表演水平不是其就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熟悉与音乐表演活动相关的策划、表演、制作、销售等职业角色的基本流程,能够为台前幕后提供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项目化课程为切入点,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在课程内部、课程之间融入不同知识点与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与紧密合作,将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但是,传统课程对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要求不高,教师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跨专业方向间的教师交流也不多。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部分专业教师对专业方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够重视。在进行项目合作时,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后期制作、音乐产品的营销到音乐产品的呈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下各成员的合作不够紧密,既不满足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
三、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项目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
首先,必须为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给予良好的机制保障,并探索在学院层面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对全院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与职业发展三个维度,以“组织化、系统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式”[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应为职业教育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理论、专业理念的职业实践、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2]四项能力的提升提供全面支持。通过创新培训手段,丰富培训内容,引导教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保证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教学发展需求。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应基于文化行业从业者的素质特点,为教师开设相应的职业素质教育培训项目,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抽象思维、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 其次,为适应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建构、优化、培养与发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改革和创新,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引导教师着重发展项目教学能力
探索与实施项目化课程的目的在于,在文化艺术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背景下,突显职教特色,强化学生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职业技能的训练。项目化课程教学活动,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它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项目选择、项目组织、项目管理与项目评价能力。
因此,针对部分教师在项目化课程中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将提高教师的项目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院系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演出、数字音乐制作、音乐培训、策划营销、灯光音响控制等项目包的实操活动,从而提高其项目实施能力。另一方面,院系可以通过举行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专题讲座、示范公开课等形式,对教师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法提出建议,帮助教师将其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获取的新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信息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投入到项目化课程教学里面,并为教师包括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组织、项目的评价在内的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提供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
2.培养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行业经验较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外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师资配置,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美国为例,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师范教育机构培养的正式院校毕业生,现任教师培训后改行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从当地相关行业选取有经验的专家成为职业教师。[3]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解决教师团队行业经验不足的途径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大平台,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将教学团队建设成由学院专任教师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优秀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当前,高职院校在构建专兼结构教学团队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因教师数量不足造成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过于饱满,无法保证挂职锻炼机制的落实。二是兼职教师的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充实师资数量,优化师资结构使专兼职教师数量和比例满足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依照差别化、个性化的培养要求,保证专任教师每学年的下企挂职锻炼天数,将挂职与教学、科研以及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相结合,支持教师到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参加行业技术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和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合作行业企业实现互聘共培,鼓励专任教师考取“乐器演奏员”“歌唱演员”“灯光音响师”等行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
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和薪酬体系,从文艺团体、音乐文化公司和培训机构等单位中遴选和聘用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骨干演员、各类音乐制作人、乐器营销经理、音乐培训主管为兼职教师。考虑到从行业选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未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因此,要着重提高其教学能力,帮助其完成从技术专家向教育者身份的转变,确保其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来承担项目化课程的教学。
3.组建紧密合作的项目教学团队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服务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也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目的。对于现代职场而言,协作能力是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通过项目化课程强化对师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必需。此外,项目化课程是把项目的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拆,涉及跨专业知识和跨行业实践经验的传授。倡导教学团队成员间开展高效紧密的合作,也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
因此,建议高职院校组建紧密合作的项目教学团队,使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院系可以通过建立完整、全面的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资源库业务管理档案,根据承接的项目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教师个体的优势和特点,从资源库挑选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包括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等,组建紧密合作的多个项目教学团队,实行 “优势整合、高效管理、结构灵活的矩阵式管理”[4]。以举办音乐会这一实践项目为例,根据台前幕后的职能要求,可组成演艺、策划营销、数字音乐制作、钢琴调律、舞台工作等项目教学团队,运用“职业教育合作教学法”,由多个项目教学团队带领、指导学生共同完成整体演出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潘玲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2-177.
[2]姜大源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25.
[3]贾国锋,倪斯雯.从教师职业准入制看中美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3):85-86.
[4]詹志灵.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辅导员矩阵式管理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9):75-79.
关键词:高职教育;表演艺术类;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文艺事业建设、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变革性影响。在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下,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对接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实训实习都要根据产业环境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与优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专业能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而言,构建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掌握艺术规律,熟悉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市场趋势以及具体业务流程,服务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完成某一项单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专业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强,割裂了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学生缺乏对职业岗位上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认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间的横向打通,同时在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下,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力。
为适应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进一步突显职教性特征,把企业项目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模式已成为表演艺术类专业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将传统课程改革为项目化课程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度、组织、考核等要素进行重新设计,不可忽视的是,在完成课程体系重构之后,学校应该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为目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配套调整,以适应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
二、高职表演艺术类师资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开展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表演艺术类专业在专科层次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就业岗位均与本科层次存在较大区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在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逐渐得到推广使用。然而,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展项目化课程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教师在选择项目时,未对学生的知识或能力基础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导致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不够理想。又如教师在组织项目实施时,出现项目进度与教学进度发生冲突的情况,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
2.教师普遍缺乏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
与众多西方国家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一般都要求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验不同,我国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任教师时,较少把应聘者的业界工作经历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由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专任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如今活跃于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外各大音乐院校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本身从本科类音乐院校毕业,所受音乐训练也主要是传统本科式演奏、演唱或各类音乐理论研究,不仅在工作前从未接触过职业教育,也非常欠缺从事行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比例偏低依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非双师素质教师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岗位职责、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不够熟悉,也较难有途径能够利用企业资源来辅助教学活动,容易出现项目化课程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职场发生脱节。此外,在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战指导能力的行业专家人数偏少,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也不利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系统开发与连续应用。
3.教师的团队协作不够充分
如今,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与产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增。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演唱、演奏或表演水平不是其就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熟悉与音乐表演活动相关的策划、表演、制作、销售等职业角色的基本流程,能够为台前幕后提供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项目化课程为切入点,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在课程内部、课程之间融入不同知识点与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与紧密合作,将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但是,传统课程对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要求不高,教师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跨专业方向间的教师交流也不多。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部分专业教师对专业方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够重视。在进行项目合作时,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后期制作、音乐产品的营销到音乐产品的呈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下各成员的合作不够紧密,既不满足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
三、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项目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
首先,必须为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给予良好的机制保障,并探索在学院层面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对全院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与职业发展三个维度,以“组织化、系统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式”[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应为职业教育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理论、专业理念的职业实践、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2]四项能力的提升提供全面支持。通过创新培训手段,丰富培训内容,引导教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保证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教学发展需求。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应基于文化行业从业者的素质特点,为教师开设相应的职业素质教育培训项目,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抽象思维、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 其次,为适应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建构、优化、培养与发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改革和创新,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引导教师着重发展项目教学能力
探索与实施项目化课程的目的在于,在文化艺术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背景下,突显职教特色,强化学生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职业技能的训练。项目化课程教学活动,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它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项目选择、项目组织、项目管理与项目评价能力。
因此,针对部分教师在项目化课程中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将提高教师的项目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院系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演出、数字音乐制作、音乐培训、策划营销、灯光音响控制等项目包的实操活动,从而提高其项目实施能力。另一方面,院系可以通过举行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专题讲座、示范公开课等形式,对教师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法提出建议,帮助教师将其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获取的新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信息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投入到项目化课程教学里面,并为教师包括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组织、项目的评价在内的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提供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
2.培养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行业经验较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外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师资配置,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美国为例,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师范教育机构培养的正式院校毕业生,现任教师培训后改行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从当地相关行业选取有经验的专家成为职业教师。[3]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解决教师团队行业经验不足的途径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大平台,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将教学团队建设成由学院专任教师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优秀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当前,高职院校在构建专兼结构教学团队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因教师数量不足造成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过于饱满,无法保证挂职锻炼机制的落实。二是兼职教师的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充实师资数量,优化师资结构使专兼职教师数量和比例满足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依照差别化、个性化的培养要求,保证专任教师每学年的下企挂职锻炼天数,将挂职与教学、科研以及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相结合,支持教师到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参加行业技术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和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合作行业企业实现互聘共培,鼓励专任教师考取“乐器演奏员”“歌唱演员”“灯光音响师”等行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
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兼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和薪酬体系,从文艺团体、音乐文化公司和培训机构等单位中遴选和聘用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骨干演员、各类音乐制作人、乐器营销经理、音乐培训主管为兼职教师。考虑到从行业选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未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因此,要着重提高其教学能力,帮助其完成从技术专家向教育者身份的转变,确保其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来承担项目化课程的教学。
3.组建紧密合作的项目教学团队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服务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也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目的。对于现代职场而言,协作能力是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通过项目化课程强化对师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必需。此外,项目化课程是把项目的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拆,涉及跨专业知识和跨行业实践经验的传授。倡导教学团队成员间开展高效紧密的合作,也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求。
因此,建议高职院校组建紧密合作的项目教学团队,使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院系可以通过建立完整、全面的专兼结构项目教学团队资源库业务管理档案,根据承接的项目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教师个体的优势和特点,从资源库挑选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包括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等,组建紧密合作的多个项目教学团队,实行 “优势整合、高效管理、结构灵活的矩阵式管理”[4]。以举办音乐会这一实践项目为例,根据台前幕后的职能要求,可组成演艺、策划营销、数字音乐制作、钢琴调律、舞台工作等项目教学团队,运用“职业教育合作教学法”,由多个项目教学团队带领、指导学生共同完成整体演出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潘玲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2-177.
[2]姜大源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25.
[3]贾国锋,倪斯雯.从教师职业准入制看中美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3):85-86.
[4]詹志灵.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辅导员矩阵式管理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9):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