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也发光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增多,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把数百万个细菌装在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独特的“细菌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细菌灯不仅能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还能让我们找回萤火虫时代的美好回忆。
  研制细菌灯的荷兰研究人员吉尔夫·赫尔登从小就喜欢萤火虫,但是在都市中生活多年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萤火虫了。在都市中培育萤火虫,是相当困难的事。于是,他决定研制一种像萤火虫那样发光的灯具。他在阅读了多篇文献后发现,一些细菌可以发出像萤火虫那样的绿色荧光。
  吉尔夫开始在实验室里培育这种荧光细菌,尝试找到它们最爱吃的食物。最终,他发现它们在甲烷气体中的发光效率最高。甲烷气体,就是我们熟知的沼气,它是甲烷细菌分解有机物的产物。荧光细菌在吸入甲烷后,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吉尔夫认为,这些荧光细菌符合低碳时代的需求,因其吞食气体的过程不用消耗额外的能源,反倒可以净化环境,因为甲烷气体可以用剩饭、剩菜、果皮、烂菜叶等厨余垃圾来生成。
  其实,甲烷本身是一种能源,燃烧甲烷可以用来发电,然后点亮电灯。既然目的是照明,吉尔夫为什么不用甲烷来发电,而是用甲烷来喂养荧光细菌呢?吉尔夫表示,除了满足自己的浪漫需求外,荧光细菌可直接把甲烷转化为光能,省去了发电这个中间过程,就可减少电流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
  另外,与现有的各种电灯相比,细菌灯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这和发光是否同时发热有关系。所有的灯都有一部分电能浪费在发热上,白炽灯会大量发热,节能灯会少量发热。而细菌发出的荧光是冷光,它们在发光的过程中是一点不发热的,所以没有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正因为生物发光能效高,除了培育发光细菌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在想办法把萤火虫的荧光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希望培育出能在夜晚发出荧光的植物。
  细菌灯只发出绿色荧光,不会产生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和生物钟的红光、蓝光和紫外光,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如果在床前点亮一盏细菌灯,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起夜,还可以让我们尽快入眠。绿色荧光十分柔和,看上去一点也不刺眼,而且照亮范围较小。因此,如果把细菌灯用于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照明,不但可以营造浪漫和谐的气氛,还可以大大减少光污染。
  目前,吉尔夫已经设计出一套家用细菌灯照明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厨余垃圾回收装置、甲烷生成罐、甲烷管道和细菌灯。细菌十分微小,许多凭肉眼都难以分辨,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单个细菌发出的光也是十分微弱的,微弱到在黑暗中也难以看到。因此,吉尔夫制造的细菌灯体积都很大,往往是由多个玻璃容器组合起来的,每个容器中都有数百万个荧光细菌。不过,如果组合得当,这样的巨型灯也可以成为家居装饰品。
  如果要把这种照明系统推广到城镇,则须要在现有的公共电网基础上增加甲烷输送网。吉尔夫也承认,有的电网已经十分完备,要在城镇推广这种照明系统难度很大,况且甲烷网又不可能完全替代电网,因为除了电灯之外,其他家用电器和工厂的机器还要用电。吉尔夫希望在一些缺电的偏僻地区试验这种照明系统,一些家庭和公共场所在未来也可以尝试这种独特的照明方式。
其他文献
清代早期,如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都担任了清政府的官职,穿清朝的官服,行中国的礼仪,甚至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  汤若望30岁那年就换上了中国服装,取了中文名字,先后被清政府授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职务,雍正朝追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  清政府对汤若望的祭文里有这样的评价:“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
期刊
2012年的7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广西柳州一市民在柳江边给小狗洗澡时,竟被3条凶猛的鱼攻击,其中一条鱼还咬住他的手指不放。据说,这种鱼很有可能是南美洲大名鼎鼎的“食人鱼”!这南美洲的鱼是如何跑到广西柳江的呢?  “食人鱼”入侵  故事的主角“食人鱼”又叫“食人鲳”或“水虎鱼”,学名叫红腹锯鲑脂鲤,不算尾巴,可以达到30厘米长。它的腹部带有些许红色,身体带蓝色,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在这漂亮的外表下
期刊
非洲,由于最早发现早期人类化石,从2千万年前的埃及古猿到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前后相继,没有缺环,形成一个发展序列,所以从60年代起人们就公认人类起源在非洲。  然而到了80年代,人类学家又在金沙江边的攀西古裂谷发现了1 900万年前的江苏古猿化石,此后又相继发现了1 400万年前的开远古猿、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400万年前的元谋人猿超种以及距今400万至350万年的蝴蝶猿人化石。后来又挖掘出距今
期刊
今年春天,禽流感再次杀来,而且是新型的H7N9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病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状况下不断出现,还能让人紧张不已?人又非“禽”,为何会频频感染禽流感,难道是我们的身体变弱了?这次新出现的H7N9病毒,是从H1N1演化来的“7.9版”吗?禽流感是越来越厉害了,还是正在被人类攻克,还是未来还可能有更强大的病毒出现?人类可能彻底消灭禽流感吗?  流感、感冒以及其他 
期刊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始于1936年,只有短短75年时间,当年,宁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就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对有身份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  古代身份证有哪些内容?  古代的身份证没有现代这么复杂,不须要录入指纹信息什么的,当然,古代也没有
期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地球上数以万计的树木中,有不少都拥有天生的“特异功能”,那绝对是真“树”不露相!  ●生产金子的树  美国有一种含金量很高的冷杉树,它的根从地下吸收金子,再输送到树皮树叶中去,只要用淘金盘和硫磺槽就可从树中提取金子了。  ●能做衣服的树  这种树生长于巴西,树皮带红色,由细滑的纤维组成。当地的印第安人剥下树皮,经过浸泡后,再用木槌将其敲软并漂洗干净,就可以用来做衣服了。  ●
期刊
我家有只小狗叫小乖,今年2岁了,我很喜欢它。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小乖眼里,我们是谁?它知道我们是和它不一样的物种吗?还是认为我们和它是同类,只不过长得有点奇怪而已?  《庄子》里有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显然,我们不是狗,起码在科学家彻底破解意识和思维的秘密之前,人类根本无法确切地知道一只狗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回答在“知识的正确性”上无疑很保险,但肯定不是你想听的。好吧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整天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这样倒霉?生活为什么对我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活得光鲜亮丽而我不行?……仿佛他(她)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同时,我们很少看到另外一类人,整天欢呼雀跃:我怎么这样幸福?为什么上天如此眷顾我?……这样的人即使看到了,我们也觉得似乎是神经兮兮的一个人。其实,不用说别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不如人的感慨,这是人生常态,要不然,生活的抱怨也不
期刊
在动物界,昆虫因其小巧的体型,总是给人一种弱势的感觉。然而,在生存技能上,它们可一点都不弱。高超的演技,总是能让它们轻松避敌,潇洒逃生。  躲避派  有时在树林里,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片“树叶”在树枝上缓缓移动。走近细看,才发现这片“树叶”竟是一只昆虫。它模仿树叶的本领真是高超,几乎到了乱真的程度。从它的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叶脉和皱纹。假如你不走近看,还真的以为它是一片树叶哩,难怪它敢在光天
期刊
孔,随处可见,挂钟上有孔、皂盒上有孔、塞子上有孔、鞋上有孔、地上有孔……孔,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用打孔的方法能创造出什么呢?  蜡烛点燃后爱“流泪”,怎样解决?1988年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竞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小发明,是在蜡烛上扎了许多小孔,点燃后,蜡液就流到了小孔内而不会流到桌子上。  山西省长治市有个中学生,发现门上挂锁的钥匙孔里被人塞进了火柴棒,掏不出来,钥匙断在了锁里,同样不好抠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