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路一线直行式”是一种创新性的公交模式,但是其产生一些多余的换乘会影响公交对乘客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低频线路之间换乘中,乘客的等待时间会比较长,本文建立了换乘等待时间的概率模型,说明存在一个最优衔接时间,使乘客等待时间最小。
【关键词】一路一线;常规公交;换乘衔接
一、“一路一线”公交模式简介
一路一线规划是一种创新性的公交网络规划方法,基本思想是在类方格网式的公交网络的每条直线道路上(可以是包含多个交叉口的主干道)只铺设一条公交线路【1,2】,解决了我国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各线路之间缺乏协调的症结,具有传统规划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避免了多辆公交车同时到站同一站点造成的拥挤和延误;简化了公交车辆转向,为公交信号优先创造条件;方便调度控制和智能公交技术的应用,提高准点率,行驶速度等等,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实时调度控制达到这一目的。
二、“一路一线”的换乘衔接问题
“一路一线”模式下,公交运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条件也应当在网络某些重要的站点,如客流密集,换乘频繁或者发车间隔长的站点上,制定车辆到站和离站的时刻表,督促司机自行,同时发布给乘客,减轻乘客等车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换乘按照发车频率来分,可以分为高频线路换乘到高频线路,低频换乘到高频线路,低频换乘到低频线路,高频换乘到低频线路。前两者由于换乘的目标线路的服务间隔短,换乘等待时间也短,所以换乘对乘客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后两者,时刻表的衔接显得很重要。例如,如果乘客刚刚下车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换乘线路所在车站,目标换乘的车辆就已经匆匆离开,导致乘客换乘失败,需要等待下一班车,到下一班的间隔又比较长,换乘等待时间将大大增加。
图1换乘衔接规划
如图1所示。前车计划于A1时刻到站, D1时刻离站,后车计划于A2时刻到站,D2时刻离站。那么总的计划换乘时间为 (公式 1)
如前所述,总换乘时间分为两部分。第一换乘必要时间。这个换乘必要时间是X1-2。第二部分是换乘等待时间。在车辆完全准点出入站的情况下,换乘等待时间取决于计划时刻表中规划的到站离站的衔接时间B1-2。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起见,前车到站时刻就是乘客“准备好”登上后车的时刻,前车到站时间与后车离站时间之差就是换乘等待时间。在无实时调度控制的情况下,换乘失败的概率,即后车在前车到站前离站的概率,取决与前车之间计划衔接时间差(B),前车到站的概率分布,后车离站的概率分布。令前车计划到站时间为 ,则后车计划离站时间为。同时令前车实际到站与计划到站的偏差为 ,后车实际离站时刻与计划离站的偏差为 。
图2 前车到站和后车离站的计划时刻以及实际时刻的概率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前车到站时间期望和后车离站时间期望分别为:(公式2),(公式3),如前所述,当后车早于前车到站离站时(),换乘失败,乘客需要在换乘站点等待下一班车到站,假设等待时间为固定时间间隔。否则换乘成功,等待时间为。
于是作为随机变量的换乘等待时间 为以下分段函数:
(公式4)
由此可见,是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在无实时调度控制的情况下,与相互独立,联合概率分布为的数学期望
(公式5)
公式5有2项,第一项可以解释为换乘成功的乘客的等待时间,记为。第二项解释为换乘失败的乘客的等待时间, 。
根据公式推算得出,前车的到站时间和后车的到站时间的分布均为正态分布,标准偏差别为2.5分钟和1.5分钟。车辆的车头时距均为30分钟,属于低频线路。可以计算无控制的情况下,乘客换乘的總等待时间,换乘失败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换乘成功的乘客的等待时间这三者分别与时刻表衔接时间B的关系。计算结果见图3。可以发现,总等待时间(红色长虚线)随时刻表衔接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衔接时间出现在5.0分钟。
图3无控制和准时控制的最优时刻表衔接时间
参考文献:
[1]郭志勇,王炜,陈学武,"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4).
[2]王炜 陈淑燕 胡晓健",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模式下公交车行驶诱导和调度集成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6
【关键词】一路一线;常规公交;换乘衔接
一、“一路一线”公交模式简介
一路一线规划是一种创新性的公交网络规划方法,基本思想是在类方格网式的公交网络的每条直线道路上(可以是包含多个交叉口的主干道)只铺设一条公交线路【1,2】,解决了我国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各线路之间缺乏协调的症结,具有传统规划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避免了多辆公交车同时到站同一站点造成的拥挤和延误;简化了公交车辆转向,为公交信号优先创造条件;方便调度控制和智能公交技术的应用,提高准点率,行驶速度等等,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实时调度控制达到这一目的。
二、“一路一线”的换乘衔接问题
“一路一线”模式下,公交运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条件也应当在网络某些重要的站点,如客流密集,换乘频繁或者发车间隔长的站点上,制定车辆到站和离站的时刻表,督促司机自行,同时发布给乘客,减轻乘客等车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换乘按照发车频率来分,可以分为高频线路换乘到高频线路,低频换乘到高频线路,低频换乘到低频线路,高频换乘到低频线路。前两者由于换乘的目标线路的服务间隔短,换乘等待时间也短,所以换乘对乘客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后两者,时刻表的衔接显得很重要。例如,如果乘客刚刚下车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换乘线路所在车站,目标换乘的车辆就已经匆匆离开,导致乘客换乘失败,需要等待下一班车,到下一班的间隔又比较长,换乘等待时间将大大增加。
图1换乘衔接规划
如图1所示。前车计划于A1时刻到站, D1时刻离站,后车计划于A2时刻到站,D2时刻离站。那么总的计划换乘时间为 (公式 1)
如前所述,总换乘时间分为两部分。第一换乘必要时间。这个换乘必要时间是X1-2。第二部分是换乘等待时间。在车辆完全准点出入站的情况下,换乘等待时间取决于计划时刻表中规划的到站离站的衔接时间B1-2。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起见,前车到站时刻就是乘客“准备好”登上后车的时刻,前车到站时间与后车离站时间之差就是换乘等待时间。在无实时调度控制的情况下,换乘失败的概率,即后车在前车到站前离站的概率,取决与前车之间计划衔接时间差(B),前车到站的概率分布,后车离站的概率分布。令前车计划到站时间为 ,则后车计划离站时间为。同时令前车实际到站与计划到站的偏差为 ,后车实际离站时刻与计划离站的偏差为 。
图2 前车到站和后车离站的计划时刻以及实际时刻的概率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前车到站时间期望和后车离站时间期望分别为:(公式2),(公式3),如前所述,当后车早于前车到站离站时(),换乘失败,乘客需要在换乘站点等待下一班车到站,假设等待时间为固定时间间隔。否则换乘成功,等待时间为。
于是作为随机变量的换乘等待时间 为以下分段函数:
(公式4)
由此可见,是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在无实时调度控制的情况下,与相互独立,联合概率分布为的数学期望
(公式5)
公式5有2项,第一项可以解释为换乘成功的乘客的等待时间,记为。第二项解释为换乘失败的乘客的等待时间, 。
根据公式推算得出,前车的到站时间和后车的到站时间的分布均为正态分布,标准偏差别为2.5分钟和1.5分钟。车辆的车头时距均为30分钟,属于低频线路。可以计算无控制的情况下,乘客换乘的總等待时间,换乘失败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换乘成功的乘客的等待时间这三者分别与时刻表衔接时间B的关系。计算结果见图3。可以发现,总等待时间(红色长虚线)随时刻表衔接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衔接时间出现在5.0分钟。
图3无控制和准时控制的最优时刻表衔接时间
参考文献:
[1]郭志勇,王炜,陈学武,"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系统理论框架体系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4).
[2]王炜 陈淑燕 胡晓健",一路一线直行式"公交模式下公交车行驶诱导和调度集成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