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时事材料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材料的分类和选择整理,更重要的是时事材料的教学运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时事材料 政治课教学 教学效果
时代性是思想政治课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及时补充鲜活的时事材料。本文就如何运用时事材料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材料的分类和选择整理
1.时事材料的分类。政治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时事材料,主要是指教科书以外的一切能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具有时效性、焦点性的信息资料。按呈现的方式分,既有文字时事材料,也有数字图表、漫画、音像时事材料;按内容分,既有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时事材料,也有人口、资源、环境、工业农业时事材料;按范围和地域分,既有国内国际时事材料,也有当地外地时事材料;按时间分,既有历史遗留性时事材料,也有当前新发生的时事材料;按材料来源分,既有报刊新闻材料,也有网络、广播电视新闻材料。
2.时事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将时事材料引进课堂教学,要讲究材料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时事材料,一般来说要做到: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时事材料 应注意掌握学生追求趣味的心理特征,找到“热点问题”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热”起来。②紧扣教材知识。选择时事材料要以教材知识分析处理的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③紧贴当前形势。④紧抓典型事例。
二、时事材料的教学运用
1.时事材料的运用形式
①佐证解释。一般应用于新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时事材料来印证或提炼总结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或运用教材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说明材料中所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中所举材料陈旧脱离现实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②抛砖引玉式。一般应用于新课导入和新知识的过渡上。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由时事材料引出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③解剖麻雀式。主要用于单元复习、综合复习课中。同一则时事材料既可以用多个适应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锻炼学生横向比较、纵向联系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科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④线索贯穿式。即在本节课教学中只引进一则时事材料,并贯穿始终,一例到底,层层剖析,逐步递进。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清知识的思路,把握住知识脉络,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掌握知识。
⑤训练检测式。多应用于课堂练习和章节测试中,主要是通过对时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适应、巩固知识,以达到活学活用之目的。
2.时事材料的运用过程
在选择和整理时事材料的基础上,不论采用哪一种材料运用 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质疑━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基本教学模式。
①质疑。质疑就是“诱导发问”,即教师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时事材料述评”的基础上发现疑点,揭示矛盾。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用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疑问:第一,因果法,即问一问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联想法,即想一想由这一问题你想到什么样;第三,推广法,即推而广之,就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启示等等。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在质疑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反映有疑惑、争议、认识模糊的共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主要采用两种讨论形式:一是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协作,探索解决时事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最佳方案。二是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结合时事材料提出问题后,简单介绍问题提出的缘由以及对问题的一些典型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变“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成信息的多向传递。
③归纳总结。总结归纳就是对时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结论的过程。师生经过讨论对问题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关键是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体现教材理论观点。具体做法是:先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最后是教师对讨论结果做总结,给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材料運用的教学效果
1.利于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提高效果。由于时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关注性、真实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到教学中来。另外,材料的引进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有设身处地之感受,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改变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教师和学生间更加民主融洽。
2.利于丰富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把时事材料引进课堂,由于材料来自多渠道,内容天南地北,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各个层面的知识,及时有效地了解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时局变化。这样易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于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由于时事材料一般都附设有问题,于是课本知识与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一方面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就书论书,纸上谈兵。
4.利于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课是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学科,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教学和考试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各地相继采用了开放性问题教学和开卷考试制度,试卷中单纯以知识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平时学习中如果不注重“理解”课本知识,并将知识点进行逻辑整理,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靠传统的机械记忆是做不好题目的。
四、运用时事材料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启示
政治教师要巧设“时事材料”和“问题”之间的桥梁,妙设思考题,精心指点解题技巧。教师在选择时事材料时,不能只为迎合学生口味而选,问题设计也不能牵强附会,要重点突出,材料典型,材料与问题要衔接自然且有梯度,问题切入点要紧扣教材和社会实际,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时事材料 政治课教学 教学效果
时代性是思想政治课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及时补充鲜活的时事材料。本文就如何运用时事材料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材料的分类和选择整理
1.时事材料的分类。政治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时事材料,主要是指教科书以外的一切能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具有时效性、焦点性的信息资料。按呈现的方式分,既有文字时事材料,也有数字图表、漫画、音像时事材料;按内容分,既有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时事材料,也有人口、资源、环境、工业农业时事材料;按范围和地域分,既有国内国际时事材料,也有当地外地时事材料;按时间分,既有历史遗留性时事材料,也有当前新发生的时事材料;按材料来源分,既有报刊新闻材料,也有网络、广播电视新闻材料。
2.时事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将时事材料引进课堂教学,要讲究材料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时事材料,一般来说要做到: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时事材料 应注意掌握学生追求趣味的心理特征,找到“热点问题”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热”起来。②紧扣教材知识。选择时事材料要以教材知识分析处理的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③紧贴当前形势。④紧抓典型事例。
二、时事材料的教学运用
1.时事材料的运用形式
①佐证解释。一般应用于新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时事材料来印证或提炼总结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或运用教材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说明材料中所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中所举材料陈旧脱离现实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②抛砖引玉式。一般应用于新课导入和新知识的过渡上。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由时事材料引出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③解剖麻雀式。主要用于单元复习、综合复习课中。同一则时事材料既可以用多个适应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锻炼学生横向比较、纵向联系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科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④线索贯穿式。即在本节课教学中只引进一则时事材料,并贯穿始终,一例到底,层层剖析,逐步递进。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清知识的思路,把握住知识脉络,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掌握知识。
⑤训练检测式。多应用于课堂练习和章节测试中,主要是通过对时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适应、巩固知识,以达到活学活用之目的。
2.时事材料的运用过程
在选择和整理时事材料的基础上,不论采用哪一种材料运用 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质疑━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基本教学模式。
①质疑。质疑就是“诱导发问”,即教师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时事材料述评”的基础上发现疑点,揭示矛盾。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用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疑问:第一,因果法,即问一问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联想法,即想一想由这一问题你想到什么样;第三,推广法,即推而广之,就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启示等等。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在质疑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反映有疑惑、争议、认识模糊的共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主要采用两种讨论形式:一是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协作,探索解决时事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最佳方案。二是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结合时事材料提出问题后,简单介绍问题提出的缘由以及对问题的一些典型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变“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成信息的多向传递。
③归纳总结。总结归纳就是对时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结论的过程。师生经过讨论对问题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关键是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体现教材理论观点。具体做法是:先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最后是教师对讨论结果做总结,给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材料運用的教学效果
1.利于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提高效果。由于时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关注性、真实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到教学中来。另外,材料的引进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有设身处地之感受,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改变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教师和学生间更加民主融洽。
2.利于丰富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把时事材料引进课堂,由于材料来自多渠道,内容天南地北,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各个层面的知识,及时有效地了解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时局变化。这样易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于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由于时事材料一般都附设有问题,于是课本知识与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一方面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就书论书,纸上谈兵。
4.利于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课是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学科,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教学和考试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各地相继采用了开放性问题教学和开卷考试制度,试卷中单纯以知识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平时学习中如果不注重“理解”课本知识,并将知识点进行逻辑整理,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靠传统的机械记忆是做不好题目的。
四、运用时事材料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启示
政治教师要巧设“时事材料”和“问题”之间的桥梁,妙设思考题,精心指点解题技巧。教师在选择时事材料时,不能只为迎合学生口味而选,问题设计也不能牵强附会,要重点突出,材料典型,材料与问题要衔接自然且有梯度,问题切入点要紧扣教材和社会实际,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