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材料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时事材料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材料的分类和选择整理,更重要的是时事材料的教学运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时事材料 政治课教学 教学效果
  
  时代性是思想政治课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及时补充鲜活的时事材料。本文就如何运用时事材料充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材料的分类和选择整理
  1.时事材料的分类。政治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时事材料,主要是指教科书以外的一切能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具有时效性、焦点性的信息资料。按呈现的方式分,既有文字时事材料,也有数字图表、漫画、音像时事材料;按内容分,既有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时事材料,也有人口、资源、环境、工业农业时事材料;按范围和地域分,既有国内国际时事材料,也有当地外地时事材料;按时间分,既有历史遗留性时事材料,也有当前新发生的时事材料;按材料来源分,既有报刊新闻材料,也有网络、广播电视新闻材料。
  2.时事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将时事材料引进课堂教学,要讲究材料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时事材料,一般来说要做到: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时事材料 应注意掌握学生追求趣味的心理特征,找到“热点问题”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热”起来。②紧扣教材知识。选择时事材料要以教材知识分析处理的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③紧贴当前形势。④紧抓典型事例。
  二、时事材料的教学运用
  1.时事材料的运用形式
  ①佐证解释。一般应用于新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时事材料来印证或提炼总结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或运用教材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说明材料中所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中所举材料陈旧脱离现实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②抛砖引玉式。一般应用于新课导入和新知识的过渡上。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由时事材料引出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③解剖麻雀式。主要用于单元复习、综合复习课中。同一则时事材料既可以用多个适应理论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锻炼学生横向比较、纵向联系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科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④线索贯穿式。即在本节课教学中只引进一则时事材料,并贯穿始终,一例到底,层层剖析,逐步递进。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清知识的思路,把握住知识脉络,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掌握知识。
  ⑤训练检测式。多应用于课堂练习和章节测试中,主要是通过对时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适应、巩固知识,以达到活学活用之目的。
  2.时事材料的运用过程
  在选择和整理时事材料的基础上,不论采用哪一种材料运用 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质疑━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基本教学模式。
  ①质疑。质疑就是“诱导发问”,即教师通过诱导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时事材料述评”的基础上发现疑点,揭示矛盾。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用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疑问:第一,因果法,即问一问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联想法,即想一想由这一问题你想到什么样;第三,推广法,即推而广之,就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启示等等。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在质疑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反映有疑惑、争议、认识模糊的共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主要采用两种讨论形式:一是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协作,探索解决时事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最佳方案。二是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结合时事材料提出问题后,简单介绍问题提出的缘由以及对问题的一些典型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变“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成信息的多向传递。
  ③归纳总结。总结归纳就是对时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结论的过程。师生经过讨论对问题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关键是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体现教材理论观点。具体做法是:先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最后是教师对讨论结果做总结,给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材料運用的教学效果
  1.利于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提高效果。由于时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关注性、真实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到教学中来。另外,材料的引进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有设身处地之感受,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改变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教师和学生间更加民主融洽。
  2.利于丰富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把时事材料引进课堂,由于材料来自多渠道,内容天南地北,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各个层面的知识,及时有效地了解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时局变化。这样易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于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学以致用。由于时事材料一般都附设有问题,于是课本知识与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一方面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就书论书,纸上谈兵。
  4.利于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课是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学科,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教学和考试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各地相继采用了开放性问题教学和开卷考试制度,试卷中单纯以知识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平时学习中如果不注重“理解”课本知识,并将知识点进行逻辑整理,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靠传统的机械记忆是做不好题目的。
  四、运用时事材料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启示
  政治教师要巧设“时事材料”和“问题”之间的桥梁,妙设思考题,精心指点解题技巧。教师在选择时事材料时,不能只为迎合学生口味而选,问题设计也不能牵强附会,要重点突出,材料典型,材料与问题要衔接自然且有梯度,问题切入点要紧扣教材和社会实际,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分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从办学模式上着手职教改革的成功一例,总结经验在于: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发自主的学习内驱力;以合理的人生定位来引导科学的职业规划;以企业文化的深度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素养,造就了他们出色的就业适应力;以过硬的操作技能来胜任严峻的就业挑战;以学与做同步发展来实现了专业对口和高效上岗。总之,它弥补了当今职校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严重欠缺,彰显了科学模式和职业素养及就业之间的密
期刊
笔记本型号为Acer AS5740DG-434G32Mn,在玩CS等早期游戏时,进入游戏界面后,屏幕左右两侧会有黑边无法全屏显示,游戏的设置里面又没有全屏显示或是对应显示屏的推荐分辨率,有的程序虽然全屏但是图像有被拉伸的情况,是否有解决办法?
期刊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景点人满为患,在人头攒动中除了后脑勺还是后脑勺,不想劳心费力度过这个悠长假期的朋友,我们还是选择宅吧,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在宅中玩什么好呢?就影音娱乐方面,《电脑迷》给你一些建议……
期刊
在手机上输入时常碰到一些小问题,比如输入时切换键盘要长按输入框然后点选,查找通讯录联系人时没有联想输入。其实,只要升级到搜狗拼音手机版1.5.0,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
期刊
[摘要]贵州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是一场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材结构、评价机制变革创新的活动;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在它的指导下,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是广大高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 新理念 创新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C    2003年3月教育部制订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0
期刊
[摘要]呼吸是人体发生的动力,是人们生活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只要有生命,就有呼吸存在,呼吸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呼吸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必须先调其气”的论述,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
期刊
超频T台的首席模特  如果把主板比作模特,那么超频无疑是最华丽的T型台。而华硕最新RAMPAGE ||| EXTREME的任务就是扮演好超频T台上的首席模特。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记住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适合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有兴趣的语文课堂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到掌握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课堂语言充满趣味
期刊
每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再指导学生写作时都强调——写作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但由于很多例文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内容都是虚构的是自己凭空编造出来的,导致的结果也是虚情假意,让人读来感觉十分做作。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困扰着很多的语文教师,也让很多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现在觉得学生的有些虚构未必是坏事,引导好也能让他们妙笔生花。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如果不让中学生虚构作文,不仅平时写作训练受束
期刊
“学校”和“文化”,仿佛是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形,学校是孩子们学文化的场所,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更好的传承。关于“文化”的定义,《辞源》这样解释它,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硬件环境上,更是学校成员价值观的统一。一个学生在某种学校文化熏陶下,会形成他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这些将决定他的一生。正如钱穆认为: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