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渠道,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有认识,也有目的,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不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读书实践活动,整合教学资源,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研发群文阅读特色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推荐80篇优秀诗词供学生背诵。而中学生三年时间只学6本教材,阅读量之少、阅读面之窄令人担忧。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为此,我们对红花岗区初中生进行阅读情况调查,了解本区初中生阅读的状况,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及中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做出分析,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为群文阅读课题和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验
(一)理论依据
群文阅读是指将几篇文章以一定的规则和目的组成“群”,教师指导学生对该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建构文章的意义,内化阅读效果,最后达成共识。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让学生一节课阅读3—5篇甚至更多的文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面逐步扩大。同时,学生因一节课阅读多篇文章,必然要加快阅读速度,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花一两个课时学习一篇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对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前那种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设置
1.调查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全区七、八、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实验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共有802人参加,得到760份有效答卷。
2.调查对象设置: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在作问卷调查的时候,要求学生无记名作答;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仔细、真实地填答。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1.书面问卷调查:在问卷中,着重对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的大致范围、数量、种类及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阅读的习惯、途径、目的、方法等,以及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2.个别访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需求。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十九道客观题调查统计及一道主观题答案的梳理,我们感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有读书的欲望,也存在更多的问题让我们深深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间较少,阅读量不够
学生日平均阅读时间半小时至1小时的占45%。阅读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17%,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占25%,两小时以上的占7%,有6%的同学没有阅读。学生一学期阅读5-10本书的占40%,阅读1—4本书的占40%。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仍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但阅读量不够。这就要求学生进行最高效的阅读,获得最有益自身的阅读材料。而且有6%人没有阅读时间,一方面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学习任务,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愿去阅读。
(二)阅读习惯需要培养
学生在看书时遇到困难时有21%会跳过,有34%会请教,43%会查资料。35%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有选择性的精读、细读、反复品味。也有不少学生喜欢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占16%),习惯于摘抄好词好句(占12%),做读书笔记(占11%),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少动笔墨,极少动脑。学生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少与人分享阅读体验的途径,这也是学生的阅读热情不能持久的原因。
(三)获取书籍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63%的学生获得书籍的途径是书店,在图书馆借阅的学生只占28%,65%的学生只是偶尔去图书馆,8%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从班上的图书角每天取书看的仅占8%,偶尔取书看的学生占61%;学生经常阅读的是纸质书籍,占68%。可见,班级的图书角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取向自主选择到书店购买。
(四)学生阅读兴趣广泛
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类型为: 文史(23%)、娱乐(17%)、其他(27%)、言情军事(各9%)。而在文学作品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占5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向较为多元化,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面广泛,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题材来看,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言情、武侠和流行小说(玄幻、穿越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反映出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很少有同学去关注其中优美的描写。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老师、家长都为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便利,但老师的引导力度还不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五)阅读目的不一,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2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占48%。消遣、解闷的占20%。数据表明:学生将阅读作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课余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学生阅读中目的性较为明确,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知识收获。
(六)阅读方法欠缺,需要老师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只占11%,懂得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占81%,不知道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占8%,且在“造成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一项调查中,有24%的学生是因为不善于阅读。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读书,在如何阅读方面急需老师的指导。
(七)课外阅读指导力度不够,阅读效率不高
调查显示,一半的班级开展课外阅读课,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绝大多数能认真完成,而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的班级只占10%,几乎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33%,偶尔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57%。老师上完一篇课文后,会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读同类型的其他文章的只占38%,偶尔指导占54%,从不指导占8%。可见,教师不够注重把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举一反三,也不太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及阅读效果的检测。
(八)教师整合教材意识较弱
语文版教材是按照文体特征来编排,每个单元有4—5篇课文及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或写字等板块,调查显示,55%的教师偶尔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3%的教师会经常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2%的教师从来不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这表明,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及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有整合教材的意识,但意识较弱,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
四、总结与建议
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学习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有认识,也有目的,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课堂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篇课文会上一两个课时,有时甚至三个课时,一学期一般学习30篇课文,如果教师间周上一次群文阅读课,在一节课上指导学生阅读三至六篇文章,一学期学生就可多读50篇文章。这不仅仅意味着阅读量的增加,更主要的是,通过群文阅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让单薄的课文与广阔的文本世界相连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让课外阅读的收获得以分享、得到认可、指导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品位,增加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厚积薄发”,各种语文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要通过阅读书目推荐、好书推荐会、读书故事会等刺激学生的阅读动机,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仔细阅读书籍、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能够在读书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再其次,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使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习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阅读的价值。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通过精读和朗读体会作者的立意、构思、妙词佳句。而生活中的报纸杂志及网文,则常用略读、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教师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逐一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要领,如指导学生跳读时抓住标题、关键词语、首尾段、段首句、段尾句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文意,理解文章的精髓。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检测巩固阅读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可以每天用早读或课堂上3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推荐介绍,每学期按学号轮流,让每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及阅读心得。还可组织学生创办阅读手抄报、举办摘抄展览、编办班级黑板报等,教师开设固定的阅读交流课、开展主题式读书征文比赛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读书氛围更加浓郁。
(五)推荐优秀书籍,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学生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校园青春小说、魔幻小说、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而学生往往又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途径阅读,向学生推荐思想性和知识性兼顾的书籍。如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语文教材中课文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类风格、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家作品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历史、哲学、科学、地理、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文章。以此改变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状况,使课堂成为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课外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战场。
(六)建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提高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能力
群文阅读课堂可以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课外辐射选择多篇文章引领学生阅读,也可以直接选择课外的几篇文章突破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难点,还可以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合,节省教学时间,让文章组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可以研究整本书即名著的阅读方法。应该说,引进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立足教材,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特色,研发群文阅读特色课堂,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读书实践活动,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同时,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不注重课外阅读指导,有整合教材的意识,但没有形成系统,这些都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提供了教学的可行性与方向性,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书香人生抹上靓丽的色彩,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彭清鸾,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编辑:郭恒)
【关键词】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推荐80篇优秀诗词供学生背诵。而中学生三年时间只学6本教材,阅读量之少、阅读面之窄令人担忧。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为此,我们对红花岗区初中生进行阅读情况调查,了解本区初中生阅读的状况,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及中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做出分析,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为群文阅读课题和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验
(一)理论依据
群文阅读是指将几篇文章以一定的规则和目的组成“群”,教师指导学生对该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建构文章的意义,内化阅读效果,最后达成共识。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让学生一节课阅读3—5篇甚至更多的文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面逐步扩大。同时,学生因一节课阅读多篇文章,必然要加快阅读速度,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花一两个课时学习一篇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对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前那种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设置
1.调查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全区七、八、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实验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共有802人参加,得到760份有效答卷。
2.调查对象设置: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在作问卷调查的时候,要求学生无记名作答;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仔细、真实地填答。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1.书面问卷调查:在问卷中,着重对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的大致范围、数量、种类及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阅读的习惯、途径、目的、方法等,以及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2.个别访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需求。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十九道客观题调查统计及一道主观题答案的梳理,我们感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具备一些有利条件,有读书的欲望,也存在更多的问题让我们深深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间较少,阅读量不够
学生日平均阅读时间半小时至1小时的占45%。阅读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17%,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占25%,两小时以上的占7%,有6%的同学没有阅读。学生一学期阅读5-10本书的占40%,阅读1—4本书的占40%。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仍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但阅读量不够。这就要求学生进行最高效的阅读,获得最有益自身的阅读材料。而且有6%人没有阅读时间,一方面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学习任务,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表明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愿去阅读。
(二)阅读习惯需要培养
学生在看书时遇到困难时有21%会跳过,有34%会请教,43%会查资料。35%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有选择性的精读、细读、反复品味。也有不少学生喜欢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占16%),习惯于摘抄好词好句(占12%),做读书笔记(占11%),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少动笔墨,极少动脑。学生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少与人分享阅读体验的途径,这也是学生的阅读热情不能持久的原因。
(三)获取书籍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63%的学生获得书籍的途径是书店,在图书馆借阅的学生只占28%,65%的学生只是偶尔去图书馆,8%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从班上的图书角每天取书看的仅占8%,偶尔取书看的学生占61%;学生经常阅读的是纸质书籍,占68%。可见,班级的图书角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取向自主选择到书店购买。
(四)学生阅读兴趣广泛
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读物类型为: 文史(23%)、娱乐(17%)、其他(27%)、言情军事(各9%)。而在文学作品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占5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向较为多元化,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面广泛,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题材来看,学生偏向于小说阅读,尤其是言情、武侠和流行小说(玄幻、穿越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反映出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很少有同学去关注其中优美的描写。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老师、家长都为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便利,但老师的引导力度还不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五)阅读目的不一,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2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占48%。消遣、解闷的占20%。数据表明:学生将阅读作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课余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学生阅读中目的性较为明确,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知识收获。
(六)阅读方法欠缺,需要老师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只占11%,懂得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知识的学生占81%,不知道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占8%,且在“造成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一项调查中,有24%的学生是因为不善于阅读。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读书,在如何阅读方面急需老师的指导。
(七)课外阅读指导力度不够,阅读效率不高
调查显示,一半的班级开展课外阅读课,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绝大多数能认真完成,而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的班级只占10%,几乎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33%,偶尔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占57%。老师上完一篇课文后,会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读同类型的其他文章的只占38%,偶尔指导占54%,从不指导占8%。可见,教师不够注重把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举一反三,也不太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及阅读效果的检测。
(八)教师整合教材意识较弱
语文版教材是按照文体特征来编排,每个单元有4—5篇课文及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或写字等板块,调查显示,55%的教师偶尔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3%的教师会经常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22%的教师从来不会打乱课文编排顺序上课,这表明,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及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有整合教材的意识,但意识较弱,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
四、总结与建议
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学习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就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有认识,也有目的,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没有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效率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课堂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篇课文会上一两个课时,有时甚至三个课时,一学期一般学习30篇课文,如果教师间周上一次群文阅读课,在一节课上指导学生阅读三至六篇文章,一学期学生就可多读50篇文章。这不仅仅意味着阅读量的增加,更主要的是,通过群文阅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让单薄的课文与广阔的文本世界相连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另一方面,群文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让课外阅读的收获得以分享、得到认可、指导和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品位,增加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厚积薄发”,各种语文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学习习惯,要通过阅读书目推荐、好书推荐会、读书故事会等刺激学生的阅读动机,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仔细阅读书籍、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能够在读书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再其次,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使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习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阅读的价值。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通过精读和朗读体会作者的立意、构思、妙词佳句。而生活中的报纸杂志及网文,则常用略读、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教师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逐一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要领,如指导学生跳读时抓住标题、关键词语、首尾段、段首句、段尾句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文意,理解文章的精髓。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检测巩固阅读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可以每天用早读或课堂上3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推荐介绍,每学期按学号轮流,让每个学生都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及阅读心得。还可组织学生创办阅读手抄报、举办摘抄展览、编办班级黑板报等,教师开设固定的阅读交流课、开展主题式读书征文比赛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读书氛围更加浓郁。
(五)推荐优秀书籍,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学生周围充斥着大量的校园青春小说、魔幻小说、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而学生往往又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途径阅读,向学生推荐思想性和知识性兼顾的书籍。如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语文教材中课文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类风格、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家作品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历史、哲学、科学、地理、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文章。以此改变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状况,使课堂成为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课外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战场。
(六)建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提高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能力
群文阅读课堂可以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课外辐射选择多篇文章引领学生阅读,也可以直接选择课外的几篇文章突破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难点,还可以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合,节省教学时间,让文章组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可以研究整本书即名著的阅读方法。应该说,引进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立足教材,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特色,研发群文阅读特色课堂,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读书实践活动,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同时,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不注重课外阅读指导,有整合教材的意识,但没有形成系统,这些都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提供了教学的可行性与方向性,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书香人生抹上靓丽的色彩,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彭清鸾,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工作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