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也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过于偏重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问题意识较弱。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出问题意识,从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设计“螺旋递进式”问题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特别是探索欲望强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设计“螺旋递进式”问题模式,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上来,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既明白问题,又能从问题中发散出去,逐步养成问问题的习惯。所谓“螺旋递进式”问题模式,就是要顺着问题解决的脉络,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中去学习知识,再从问题解决后自己产生问题。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后结合新知识产生新的发现,继而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的过程。这样一个“螺旋递进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不仅在老师的思考带动下学到知识,更会在掌握知识后自己去多想为什么,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要学会从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与周长后,老师提出问题:设三角形腰长为x,求底长y的取值范围。每个学生因其设置的x值各不相同,回答也各不相同。引导学生之间对对方的假设进行求证,当有学生的假设被否定后,引导其再次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直到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的答案各异,提出问题也不一样,但无一例外地都学会了进一步提出问题,达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参与操作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越多,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效果也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参与,学生的感官都能被调动起来,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地学习。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一方面,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参与,使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将以前老师一人讲解、全体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大家共同参与的多向式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学生实践参与的时机,从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从而引发他们更深层次地思考,进而发现更多问题,由此形成问题意识。
  如,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课程后,老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对操场上的旗杆高度进行测量。分组完毕后,各组自行组织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反馈的结果是,有的小组用测量人影的长度和人的高度组成三角形,进而与旗杆、旗杆影形成相似三角形,得出旗杆高度。有的小组利用镜子反射原理,作出辅助线,形成相似三角形,进行旗杆高度测量。有的小组用测量标杆与旗杆做成三角形,测量未组成三角形的旗杆影子长度来求旗杆高度。这些方法都可以求出旗杆高度。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生们对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知识记得牢,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三、以课堂交流为重点,创设学生问问题的良好环境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课程教学强调的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新课程则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首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将答案也一并告诉学生的教学。需要老师在学生碰到问题时,适时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生成的,探索问题的形式也更加开放,解决问题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因此,要坚持以课堂交流为重点,创设学生问问题的良好环境,将问题空间尽可能地扩大,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要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提问题,由大家一起探讨,进而在探讨中共同得到答案,学到知识。这种以课堂交流为重点,有着极其活跃的课堂气氛与交流环境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其问题意识。
  如,在三角形判定定理学习完后,开展课堂探讨:除了现有的四种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有学生提出SSA是不是可以,老师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分别是30°、60°、90°的三角形,与周围同学画的三角形相比。结果发现,只是相似,并没有相等。诸如此类,逐一证明学生的猜想,再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探究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考问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数学老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充分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3.
  [2]鄂国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青少年教育,2012.3.
  [3]郭强.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3.
  [4]麦景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1.4.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中医学发病机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明确心力舒滴鼻剂治疗CHF的中西医作用机制;开展CHF发病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当今时代,由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高科技的发展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有效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有效教学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它是对低效教学的反思,是一种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下追求最大的教
慢性神经源性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一般持续时间长,恢复较慢,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且难以控制.慢性神经源性痛主要是由于神经损伤或神经受压引起的外周及中枢发生
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学生一直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点教育对象之一。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原则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1.设置思维情境,进行思维式教学。  教师应创设情境,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使学生进一步形象地观察所学的知识。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思考行为中发散思维,在做题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2.进行成功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保持,与他们学习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人文教育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初中政治教材入手,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深入探究初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协调平衡发展。
课堂——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渠道。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以下是我关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要把数学课堂建设成为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通过探索性作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选择有效操作方式,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较差,缺乏创造能
摘要: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重在抓双基,教材是我们双基的源头,尤其是课本的例题和习题,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立足点,因此一轮复习应好好地利用课本.  关键词: 直线方程 最值 高三数学复习  下面从直线方程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通过上面的一般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逆向考虑补充问题1:若使△AOB的面积为S的直线有2条,求S的取值范围.  补充问题2:若使△AOB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