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文化差异是交际障碍的一大重要原因。英语教学中基本的语言教学相对容易,教学中无法提供真实的文化环境,所以真正让学生深入了解外国的文化存在着困难。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从初中阶段起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外文化交际意识。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以下来分析下教材中的常见问题。
1、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致谢等
(1)招呼语。 如初次见面,英语中一般会说:“I’ m glad to meet you.”或“I’m pleased to meet you .” 英语中分手时常说:“See you again.”或“See you tomorrow.”英美国家的入见面时往往用 Hi! 或者 Hello! 来打招呼。然后大多喜欢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和兴趣爱好的话题。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热情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其他语言相比较,汉语可以说是礼貌语很发达的一种语言。汉语里有“谢谢”、“对不起”、“请”等等,英语里有“Thank you”, Please” ,“I’m sorry”, “Excuse me”等等,汉语里的“谢谢”和英语里的“Thank you”是两个基本相等的词,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汉语的“谢谢”要高得多。中国人认为区区小事、求人帮点忙不值一谢,但英语国家则不同,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一般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该接受;而中国人比较含蓄,以谦虚为传统美德,如果像西方人那样直接接受对方的赞美,人们会认为你很傲气或缺乏教养。所以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总是说“哪里、哪里!”“我做的还不够呢”、“还差得远呢”。因此,当别人赞扬你的英语好时,不必说:“No, No, My English is poor”,而简单地说声“Thank you”或“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就合乎英语习惯了。
(2)称呼语。而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是“称谓词 姓”。比如说“Mr. Green”等。关系比较密切的还可以直呼其姓名,这是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性。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 Sir 或 Mr. /Mrs.。见面时可以说“Good morning, Sir /Madam”, 而不应叫王老师为“Teacher Wang”等。语言交际首先从称呼对方开始,有时因称呼不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在称呼家庭成员和亲属方面,中国人往往用“大哥”、“二姐”、“三婶”、“四姨”、“张大伯”之类,但这不能套用到英语上。诚然,英美人对长辈称之为Dad、Mum、Mother、Grandpa、Grandma、Aunt、Uncle,但现在也倾向于用名字称呼,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直呼其名。要避免使用中国人当作他称、尊称的称谓:叔叔、阿姨,也不可把解放军叔叔译成P.L. A Uncle,把警察叔叔称为Uncle Policeman,叫护士阿姨为Aunt Nurse,这都是不妥的,会使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称呼比较复杂,比如老王、李奶奶、何部长、司机同志。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
(3)致谢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的时候往往用“Would your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 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要了”、“别麻烦了”等等。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
2、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背景方面。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的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 , 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时,努力挣钱;休闲时,尽情享受生活。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在跨文化交际中,当赞扬被中国人拒绝,英美国家的人常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常谦虚 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 good”。老外会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 Thank your 来回答。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推辞一番,一般不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美文化中,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差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下列办法将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1、角色扮演法。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 并在课堂上不断操练。如根据教材的内容 , 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 如 : 闲聊、 购物、 电话预约、 送生日礼物等活动 , 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 角色扮演 ” 活动 , 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角色的身份 , 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准确使用语言。
2、比较法。“狗”这个字在中国人看来常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实可靠。所以“dog”在英语里往往含有褒义,如 love me love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1etter days”( 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意义。但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 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赢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3、阅读法。课外大量阅读目的语国家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进行文化专题讲座,观看外语电影、电视、录像等都可作为课堂文化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4、课外活动。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第二语言学习的范围。所以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者学习英文歌曲 ; 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课堂上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积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从文化方面着手,或许能促使外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以下来分析下教材中的常见问题。
1、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致谢等
(1)招呼语。 如初次见面,英语中一般会说:“I’ m glad to meet you.”或“I’m pleased to meet you .” 英语中分手时常说:“See you again.”或“See you tomorrow.”英美国家的入见面时往往用 Hi! 或者 Hello! 来打招呼。然后大多喜欢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和兴趣爱好的话题。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热情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其他语言相比较,汉语可以说是礼貌语很发达的一种语言。汉语里有“谢谢”、“对不起”、“请”等等,英语里有“Thank you”, Please” ,“I’m sorry”, “Excuse me”等等,汉语里的“谢谢”和英语里的“Thank you”是两个基本相等的词,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汉语的“谢谢”要高得多。中国人认为区区小事、求人帮点忙不值一谢,但英语国家则不同,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一般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该接受;而中国人比较含蓄,以谦虚为传统美德,如果像西方人那样直接接受对方的赞美,人们会认为你很傲气或缺乏教养。所以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总是说“哪里、哪里!”“我做的还不够呢”、“还差得远呢”。因此,当别人赞扬你的英语好时,不必说:“No, No, My English is poor”,而简单地说声“Thank you”或“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就合乎英语习惯了。
(2)称呼语。而英美文化中的基本称谓模式是“称谓词 姓”。比如说“Mr. Green”等。关系比较密切的还可以直呼其姓名,这是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性。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因此,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 Sir 或 Mr. /Mrs.。见面时可以说“Good morning, Sir /Madam”, 而不应叫王老师为“Teacher Wang”等。语言交际首先从称呼对方开始,有时因称呼不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在称呼家庭成员和亲属方面,中国人往往用“大哥”、“二姐”、“三婶”、“四姨”、“张大伯”之类,但这不能套用到英语上。诚然,英美人对长辈称之为Dad、Mum、Mother、Grandpa、Grandma、Aunt、Uncle,但现在也倾向于用名字称呼,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直呼其名。要避免使用中国人当作他称、尊称的称谓:叔叔、阿姨,也不可把解放军叔叔译成P.L. A Uncle,把警察叔叔称为Uncle Policeman,叫护士阿姨为Aunt Nurse,这都是不妥的,会使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称呼比较复杂,比如老王、李奶奶、何部长、司机同志。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
(3)致谢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的时候往往用“Would your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 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要了”、“别麻烦了”等等。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
2、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背景方面。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的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 , 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时,努力挣钱;休闲时,尽情享受生活。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在跨文化交际中,当赞扬被中国人拒绝,英美国家的人常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常谦虚 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 good”。老外会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 Thank your 来回答。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推辞一番,一般不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美文化中,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差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下列办法将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1、角色扮演法。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 并在课堂上不断操练。如根据教材的内容 , 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 如 : 闲聊、 购物、 电话预约、 送生日礼物等活动 , 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 角色扮演 ” 活动 , 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角色的身份 , 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准确使用语言。
2、比较法。“狗”这个字在中国人看来常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实可靠。所以“dog”在英语里往往含有褒义,如 love me love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1etter days”( 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意义。但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 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赢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3、阅读法。课外大量阅读目的语国家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进行文化专题讲座,观看外语电影、电视、录像等都可作为课堂文化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4、课外活动。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第二语言学习的范围。所以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者学习英文歌曲 ; 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课堂上必须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积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从文化方面着手,或许能促使外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