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关于理想课堂,有着很多诗意的期盼和描绘: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各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想,理想的课堂大抵应该与和谐对应,一堂有品位的课,既能体现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育智慧,也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散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没有意思,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堂往往是一潭死水,缺乏应有的鲜活和激情。我想: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为此,我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兴趣
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觉不着。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你让一群老太太追着足球跑,让不知围棋死活的书呆子去下棋,那比出苦力还不堪。所以,要想让课堂给力,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
1、学生对教师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刻也不能忘记:只有当孩子热爱你时,他才愿意成为你的学生,而只有他信任你时,他才能热爱你”这是一代教育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警戒后来教育者的箴言。这句话很深刻,越品味越鞭辟入里。面对一个个可爱又稚气的学生,要想使他们发自肺腑地称我们为“老师”,我们就要不断丰富自己,永远备好“一桶水”,甚至我们要成为“自来水”。同时我们也要爱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期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我们的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这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并要有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使教学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增强本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教师的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兴趣,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
和谐的关系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和谐。要让课堂和谐、给力,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自主、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实践背景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对于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也应该放手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厌学呢?我想他们充满的只有对学习的热情!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尊重差异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在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学生,那就是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甚至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因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也应该是不同的呀!” 的确如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一刀切”、“一风吹”,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人与人是有差异的,那么学生与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大千世界,人是有差异,优秀的教育是适应差异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吸纳差异的教育。所以,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同等的接受,而应该是有所不同,同时,我们教师也就有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发现差异!同时也应该辩证的看问题,学习成绩再差的同学也有优点和长处,相反,总分第一的学生的也不可能没有弱势。我们就更应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四、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习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小组合作讨论是否投入,有没有创新精神等等。在评价主体上也应该多元化, 要打破以往的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甚至可以让家长来参与评价。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改变,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精彩纷呈。给学们播种一种信念,能让他们收获一种行动,坚持一种行动,养成一种习惯,固守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有了好的性格,决定终身命运。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所在啊!
一、兴趣
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觉不着。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你让一群老太太追着足球跑,让不知围棋死活的书呆子去下棋,那比出苦力还不堪。所以,要想让课堂给力,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问题。
1、学生对教师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刻也不能忘记:只有当孩子热爱你时,他才愿意成为你的学生,而只有他信任你时,他才能热爱你”这是一代教育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警戒后来教育者的箴言。这句话很深刻,越品味越鞭辟入里。面对一个个可爱又稚气的学生,要想使他们发自肺腑地称我们为“老师”,我们就要不断丰富自己,永远备好“一桶水”,甚至我们要成为“自来水”。同时我们也要爱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期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我们的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这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并要有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使教学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节拍,增强本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教师的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兴趣,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
和谐的关系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和谐。要让课堂和谐、给力,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自主、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实践背景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对于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也应该放手了,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厌学呢?我想他们充满的只有对学习的热情!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尊重差异
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都在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学生,那就是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甚至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因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也应该是不同的呀!” 的确如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一刀切”、“一风吹”,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人与人是有差异的,那么学生与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大千世界,人是有差异,优秀的教育是适应差异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吸纳差异的教育。所以,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同等的接受,而应该是有所不同,同时,我们教师也就有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发现差异!同时也应该辩证的看问题,学习成绩再差的同学也有优点和长处,相反,总分第一的学生的也不可能没有弱势。我们就更应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四、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习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小组合作讨论是否投入,有没有创新精神等等。在评价主体上也应该多元化, 要打破以往的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甚至可以让家长来参与评价。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改变,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精彩纷呈。给学们播种一种信念,能让他们收获一种行动,坚持一种行动,养成一种习惯,固守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有了好的性格,决定终身命运。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