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实验不能仅仅被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还要巧妙地将它穿插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作业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彻底打破课外让学生单单围着习题转的“应试教育”的传统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精细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74-01
在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加强实验教学以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课堂实验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必须开辟实验教学的新途径。笔者在物理教学规律的指导下积极的将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外活动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了课外实验:
一、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点,真正把实验教学贯串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物理实验不能仅仅被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还要巧妙地将它穿插在课前预习中、课后复习以及作业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彻底打破课外让学生单单围着习题转的“应试教育”的传统作法。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前可先让学生对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进行观察;在学习“物理平衡的稳定性”前可先指导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有趣平衡玩具进行初步实验,并在观察实验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予以思考。这样安排课前预习性实验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精细的感知觉,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利用这样的课外活动实验中来代替枯燥、空洞的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更加充实了教学内容,使之得生动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外实验也应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组成部分。
二、以理论为核心,有的放矢的开展好探索性实验和应用实验
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上要想完成某些探索性、创造性的实验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也难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钻研创造精神及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课外实验应成为课堂实验的扩展和延伸,有的放矢的开展好探索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和探索能力,这类实验题目可大可小,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设计。但无论进行何种规模的实验课除了注意让学生感到有探索的价值和必要外,还要务必紧密联系物理理论知识,开展课外实验也要以理论为核心。另外,应用性实验一般生动具体,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理论的重要内容。
三、以方法、能力的培养为重要目标,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科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实验教学除受时间、空间限制外,还有仪器有限,动手不足的弊端,这就是使学生的一些必要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不能充分发展。而开展课外实验既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还可以发扬“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有效、充分地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再者,课堂实验教学是按同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本教科书,按同一进度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这对存在着个性差异的几十个学生来说很难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课外实验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因此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实验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这就使得学生在开展课外实验时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具体来说:实验类型可以多样化,以便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和能力;实验的难易程度可有针对性的层次化,以便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通过课外实验在方法能力的培养上恰当地处理了大纲的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一般发展和特殊的发展关系,以便使学生都能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实践表明把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外活动中,实际上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核心,以方法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让学生进行的手脑并用的探索性、趣味性学习活动。它既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自由、活泼的学习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素质教育中,是学生能纵横驰骋、全面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74-01
在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加强实验教学以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课堂实验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必须开辟实验教学的新途径。笔者在物理教学规律的指导下积极的将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外活动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了课外实验:
一、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点,真正把实验教学贯串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物理实验不能仅仅被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还要巧妙地将它穿插在课前预习中、课后复习以及作业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彻底打破课外让学生单单围着习题转的“应试教育”的传统作法。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前可先让学生对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进行观察;在学习“物理平衡的稳定性”前可先指导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有趣平衡玩具进行初步实验,并在观察实验中提出相关的问题予以思考。这样安排课前预习性实验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精细的感知觉,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利用这样的课外活动实验中来代替枯燥、空洞的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更加充实了教学内容,使之得生动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外实验也应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组成部分。
二、以理论为核心,有的放矢的开展好探索性实验和应用实验
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上要想完成某些探索性、创造性的实验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也难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钻研创造精神及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课外实验应成为课堂实验的扩展和延伸,有的放矢的开展好探索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和探索能力,这类实验题目可大可小,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设计。但无论进行何种规模的实验课除了注意让学生感到有探索的价值和必要外,还要务必紧密联系物理理论知识,开展课外实验也要以理论为核心。另外,应用性实验一般生动具体,是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理论的重要内容。
三、以方法、能力的培养为重要目标,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科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实验教学除受时间、空间限制外,还有仪器有限,动手不足的弊端,这就是使学生的一些必要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不能充分发展。而开展课外实验既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还可以发扬“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有效、充分地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再者,课堂实验教学是按同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本教科书,按同一进度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这对存在着个性差异的几十个学生来说很难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课外实验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因此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实验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这就使得学生在开展课外实验时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具体来说:实验类型可以多样化,以便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和能力;实验的难易程度可有针对性的层次化,以便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通过课外实验在方法能力的培养上恰当地处理了大纲的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一般发展和特殊的发展关系,以便使学生都能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实践表明把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外活动中,实际上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核心,以方法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让学生进行的手脑并用的探索性、趣味性学习活动。它既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自由、活泼的学习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素质教育中,是学生能纵横驰骋、全面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