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内容,讲了索然寡味,不讲却又于心不忍,笔者谓之曰“鸡肋”。那么究竟如何来处理这一部分内容呢?
首先,教师在点评课文内容时要趋向于生活化。“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感觉课本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很遥远,从而对内容的研究或学习不至于感觉枯燥无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内化外现,依据生活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点评《孔雀东南飞》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可以说⑴“能自食其力又知书达理的姑娘。”⑵“这样的姑娘在当今社会定会是实力加偶像的代言人。”⑶“这说明了刘兰芝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硬。”
又如《琵琶行》中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她是否要耍大牌明星脾气?”
通过这样有“生活化”的话语点评或设问,学生较能会心接受与学习,当然,要注意免于庸俗和纯粹的搞笑。
现代视角的切入,会让学生有话可说。体现了课内与课外、学以致用与知识迁移的结合。
其次,点评课文还要趋向于深入。高中学生毕竟有一定思想深度,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互相联系的能力,在点评课文时可不必拘泥于本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地扩展与深化。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为中国古代坚守爱情家园的妇女形象之一,可以用她的悲剧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妇女形象”。学生能够举出:罗敷、窦娥、祥林嫂、华大妈、夏四奶奶、水生嫂、小翠、鲁侍萍、繁漪等等。在此基础上把问题深化:课本的诗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既然焦仲卿妻名为刘兰芝,为何不题为《古诗为刘兰芝作》?笔者认为,这里有歧视女性,表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嫌疑,认为女性依附于男性,即“夫为妻纲”的注脚。当然,这点不能等同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之称。根据她们对命运的反抗形式和觉醒程度来分类,从中归纳妇女命运的变化。这样深入分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联想等方面的能力。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凭什么蔑视权贵?(注意:答案只能在这个“梦”中找)学生摆出这样的观点:1.面对“熊咆龙吟”不惊;2.与“云之君”同列;3.自由自在访名山;4.才气横溢;5.与生俱来的骜放清高的个性。
总评:4、5不算在梦中,故先不考虑。那么较合理的是李白实现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愿望,这个梦让他能“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心中感到与宇宙(天)神仙处同等地位,皇帝也不过是“天”子,自然也能“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了。一言以蔽之:李白心中这种宇宙意识决定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岸品格。同时,又以一学生作文《感动》加以说明要懂得学以致用:让感动留在精神的家园,不要让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候,掉进精神的深渊,不要让我们成为感动的弃婴,成为精神的孤儿!
当然,应用的迁移也必不可少。语文教学要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操、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近年,我们发现高考作文中有很多佳作是通过对语文课本内容加以发挥创造而成的。学习课本,从实用价值来说,就是要培养这种迁移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以“人生的态度”为话题的作文,可以从课本迁移的素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态度;面对仕途受挫、人生坎坷,李白的高贵、陶渊明的恬淡、屈原不懈的求索、辛弃疾“沙场秋点兵”的壮志、苏轼的坦然、史铁生的坚强乐观……另外,课本上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技巧亦可迁移:《促织》和《鸿门宴》的一波三折的情节美;《琵琶行》的凄凉美;《梦游天姥吟留别》杂言交错参差之美;《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林黛玉进贾府》的“先声夺人”;《祝福》的倒叙结构等等,都是可借鉴的典范。
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上是笔者乘课改东风,处理课本中“鸡肋”部分的方法尝试。但愿它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汪晓梅,江苏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首先,教师在点评课文内容时要趋向于生活化。“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感觉课本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很遥远,从而对内容的研究或学习不至于感觉枯燥无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内化外现,依据生活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点评《孔雀东南飞》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可以说⑴“能自食其力又知书达理的姑娘。”⑵“这样的姑娘在当今社会定会是实力加偶像的代言人。”⑶“这说明了刘兰芝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硬。”
又如《琵琶行》中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她是否要耍大牌明星脾气?”
通过这样有“生活化”的话语点评或设问,学生较能会心接受与学习,当然,要注意免于庸俗和纯粹的搞笑。
现代视角的切入,会让学生有话可说。体现了课内与课外、学以致用与知识迁移的结合。
其次,点评课文还要趋向于深入。高中学生毕竟有一定思想深度,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互相联系的能力,在点评课文时可不必拘泥于本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地扩展与深化。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为中国古代坚守爱情家园的妇女形象之一,可以用她的悲剧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妇女形象”。学生能够举出:罗敷、窦娥、祥林嫂、华大妈、夏四奶奶、水生嫂、小翠、鲁侍萍、繁漪等等。在此基础上把问题深化:课本的诗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既然焦仲卿妻名为刘兰芝,为何不题为《古诗为刘兰芝作》?笔者认为,这里有歧视女性,表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嫌疑,认为女性依附于男性,即“夫为妻纲”的注脚。当然,这点不能等同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之称。根据她们对命运的反抗形式和觉醒程度来分类,从中归纳妇女命运的变化。这样深入分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联想等方面的能力。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凭什么蔑视权贵?(注意:答案只能在这个“梦”中找)学生摆出这样的观点:1.面对“熊咆龙吟”不惊;2.与“云之君”同列;3.自由自在访名山;4.才气横溢;5.与生俱来的骜放清高的个性。
总评:4、5不算在梦中,故先不考虑。那么较合理的是李白实现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愿望,这个梦让他能“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心中感到与宇宙(天)神仙处同等地位,皇帝也不过是“天”子,自然也能“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了。一言以蔽之:李白心中这种宇宙意识决定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岸品格。同时,又以一学生作文《感动》加以说明要懂得学以致用:让感动留在精神的家园,不要让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候,掉进精神的深渊,不要让我们成为感动的弃婴,成为精神的孤儿!
当然,应用的迁移也必不可少。语文教学要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操、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近年,我们发现高考作文中有很多佳作是通过对语文课本内容加以发挥创造而成的。学习课本,从实用价值来说,就是要培养这种迁移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以“人生的态度”为话题的作文,可以从课本迁移的素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态度;面对仕途受挫、人生坎坷,李白的高贵、陶渊明的恬淡、屈原不懈的求索、辛弃疾“沙场秋点兵”的壮志、苏轼的坦然、史铁生的坚强乐观……另外,课本上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技巧亦可迁移:《促织》和《鸿门宴》的一波三折的情节美;《琵琶行》的凄凉美;《梦游天姥吟留别》杂言交错参差之美;《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林黛玉进贾府》的“先声夺人”;《祝福》的倒叙结构等等,都是可借鉴的典范。
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上是笔者乘课改东风,处理课本中“鸡肋”部分的方法尝试。但愿它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汪晓梅,江苏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