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公平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3岁半的男孩,活泼可爱。但最近我们却发现他总喜欢说这不公平,那不公平。例如周日带他回爷爷奶奶家时,比他大4岁的表姐分的蛋糕比他的大,他就会撅起小嘴很委屈地说:“不公平嘛,姐姐的蛋糕比我的大!”一家人出去吃饭,不让他在餐厅里乱跑,他大声抗议:“不公平,不公平,外面可以跑,这里为什么不可以跑;别人可以随便走,我为什么不可以随便走!”晚上让他收拾起玩了一地的玩具时,他也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不公平嘛!我才这么小。”不知该拿他怎么办好。
  保定 李蕾
  这种情况在3~4岁的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说这不公平,那不公平。这种现象是儿童认知能力、道德和情感观念发展的必经之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孩子的精细认知能力有了发展和提高。
  3岁以后,孩子的认知能力,尤其是精细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开始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量的概念和数字概念,也就是说孩子开始能够进行量上的区分。小一点的孩子并不知道姐姐吃两个苹果而他只吃一个是比姐姐少吃了一个,而三四岁的孩子则能够对此进行数量上的比较了。
  2.开始形成关于公平的概念。
  公平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初步的关于人类生活的规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等等,公平概念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向你抱怨这不公平、那不公平,说明在他的头脑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关于公平的概念。
  3.语言能力的发展。
  有的父母感慨孩子到了三四岁开始有自己的要求了。其实孩子不是到了三四岁以后才开始产生要求的,而是到了这个阶段,由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使他能够说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你的孩子在看到姐姐不睡午觉而他必须睡的时候说“不公平”,这表明你的孩子不但能够比较出自己和别人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且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和争取“平等”待遇的要求。
  4.对公平概念的理解比较绝对。
  三四岁的孩子虽然形成了初步的关于公平的概念,但是由于年龄、理解力、阅历的限制,他们对公平的理解是绝对的:如何对别人就要如何对他,你能做的他也应该可以做,你不做的他也不用做。而在实际生活当中,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要求也不会相同。对这些,他们一时还理解不了。
  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叫嚷“不公平”,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1.表示在情感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对孩子来说,无论是哪种情况下,当孩子抱怨“这不公平”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正在经受不平等待遇的折磨,此时父母在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剂。先安抚孩子不平的情绪,然后再晓之以理,这样做才能既不让孩子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又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2.坚持立场,没有商量的余地。
  感情上的理解并不表明没有原则立场,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立场坚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在原则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例如,如果他认为姐姐的蛋糕大而他的蛋糕小,你可以告诉他那是因为姐姐年龄大,要多吃一些才会饱。如果孩子一时难以接受,你可以答应他,如果他吃完这块还不饱的话,可以允许他再加一小块。如果他不肯收拾自己玩乱的玩具,你要耐心地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最公平的,或者主动提出可以帮助他一起收拾,然后慢慢让他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切记不能因为他哭闹不公平就给他和姐姐一样大的蛋糕,或不让他自己收拾玩具,那样孩子会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如红灯时不横穿马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和打闹,当别人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时不嫉妒等等。这样在孩子发出疑问时,父母的解释会更有说服力:“只有绿灯走,红灯停,才不会发生交通混乱。”“在公共场所不喧哗打闹,人们才不会互相影响。”“别人得到喜爱的东西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此外,如果确是父母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如平时要求孩子9点睡觉,某天因为父母的原因想让孩子早点睡,建议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则。■
其他文献
天气渐渐凉了,树叶黄了,小草枯了,周围的一切已经由绿油油变成黄澄澄的了。红羽毛带着小青豆在田边欢快地玩着,感慨地说:"大地又换上秋装了。"  突然,从枯草丛中发出"扑棱"一声,吓了小青豆一跳。它仔细看了看,什么也发现。红羽毛说:"可能是蚱蜢。"小青豆摇摇头,说:"蚱蜢,夏天的时候,我见过,是绿色的。"  "嘘--"红羽毛叫小青豆别出声,它们又静静地盯着草丛。"扑棱--扑棱",一只小昆虫又蹦跳了几下
期刊
虽然儿子不喜欢凡事善始善终,而更愿意随心所欲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他心里明白,钢琴还得练下去。用儿子的话说,那就是当初买钢琴是他自己的主意。他不想给人留下一种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的印象。另外,儿子也是个明理的人,父母讲的道理他还都听得进去。当初儿子对钢琴可没有现在这么爱恨交加,他甚至认为钢琴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比"锯"出来的小提琴的声音生动悦耳,比二胡的声音明亮欢快,而且充满了无法描述的色彩
期刊
留一段路让孩子自己走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手支在地上,好像在做“俯卧撑”。顺着他焦盼的目光望去,噢,同事在七八米远的地方扶着车子,拍打着后面的小椅,正关切地看着孩子呢。  在片刻的等待后,孩子见爸爸没来亲自扶他抱他,便爬起来,迈着蹒跚的小步走了过去。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感动:多么聪明的父亲啊!他故意留了一段路——让孩子自己去走!  我见过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跌到之
期刊
不能光听“老人言”    结婚前,有一位与我挺要好的大姐曾对我说,婚后早点生孩子,将来年纪大了,担子也能轻一些。丈夫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我们现在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我刚从外地调入这个城市,租的房子离单位较远,骑自行车需要40分钟,生活还未稳定,要孩子不能操之过急。但我非常看重过来人的意见,还是想尽快要孩子。  怀孕后,有一次上班时正好赶上下雨,路很滑。匆忙中与人撞了一下摔倒在地,差点伤了肚里的小宝
期刊
3岁的典典生病了,医生给她开了药,并嘱咐要按时喂服,这可难坏了妈妈。因为每次喂典典吃药就像上战场一样。讲道理,行不通;强行灌,又心疼。有时不仅灌不进多少,还常常容易让孩子呛着,甚至把吃进的东西又吐出来。  这次,典典的妈妈该怎么办呢?    来,干杯!    团团1岁7个月,已经知道吃药不是好事,硬灌已经很困难。他的手脚力气都很大,灌进去多少,他都能成倍地给你吐出来。他又病了,怎么办?  “团团,
期刊
1. 天黑了,小熊乐乐蹬着三轮车往家走,车上还装着一布袋白糖呢。  2. 小熊一不小心就把车蹬翻在路边的小池塘了。  3. 小熊挣扎着从水里爬上岸,又困又累,躺在草地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4. 第二天早晨,熊爸爸找到小熊,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三轮车从水里捞出来,可布袋里的白糖却不见了。  5. "一定是有人偷了白糖,我还得用它做蛋糕呢。"熊爸爸急忙到警察局报了案。  6. 猎狗警长却说白糖根本就没
期刊
我们曾经和许多母亲聊过她们初为人母的感受。随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细节已经从她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但有一件事,只要一提起,每个母亲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那就是她们的哺乳历程。  从这些母亲们滔滔不绝的话语中不难发现,无论她们事先对这个问题有多少认识,无论她们做了多少准备,当这个时刻来临的时候,她们还是常常感到焦虑和困惑。  为此,我们决定请十几位母亲把她们的这段经历讲出来,并请儿科专家苗淑新大夫和妇产科专
期刊
1.摆弄敲打:  目的:发展手的动作,促使手眼协调。  玩法:准备各种玩具,教给婴儿各种玩法。  ①摆弄:成人先递给婴儿右手一块积木,然后再递给他右手另一块积木,教他将原先右手拿的一块积木递给左手,再用右手拿你给的另一块积木。两手都拿到积木时,成人也双手各拿一块积木,做放下拿起的动作,让婴儿模仿。然后再教他将两块积木靠近,分开,摞起等,任意摆弄着玩。  ②敲打:成人先示范将两块积木对敲发出声响,让
期刊
说起我家的数学研究所,你还真不能小瞧它,虽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3个人 ,但研究所的“课题”却很广泛。现在我只向你透露一点我们的研究成果,当然也要涉及到“研究所”的背景资料。  正规的研究所设有生活区、实验楼。而我家的研究所既是宿舍又是实验室。通常情况下,3个“研究员”头抵头,挤在一张饭桌上,从事研究工作。  公休日是我们忙碌的工作日,那时我们一人一枝笔、一个本,埋头不停地写呀,算呀,就好像蚕在吃桑
期刊
假如有一天,你上小学的儿子拿回一张数学成绩单,上面赫然写着:28分,倒数第一名。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办?愤怒、斥责,安慰、体罚,无所谓,鼓励,惊讶,沉默不语,等等等等,所有的做法和想法我都表示理解。但是这个28分,却无论如何是难以更改了。  不错,这是我的一次真实经历。使我获得这个经验的人,是我儿子,当时他上小学三年级。  现在有必要说些题外话,因为这个28分对我的刺激太大了。  年轻时,我是偏爱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