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篇之二:浙报集团打造传媒梦工场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1990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媒梦工场引入孵化器机制,专门培育传媒行业的新兴内容生产和技术应用研发团队,为其提供工作环境、一定时期内的开发运营经费、并利用集团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为其提供业务初期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扶持。刚刚过去的2011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两个举动无疑引发了业界关注:一是9月29日,浙报传媒(600633)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个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省级党报集团;二是10月31日,浙报集团率先对外发布“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将用5年时间投入20亿元推进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同时启动中国首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
  全媒体转型是报纸全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
  事实证明,大多数报业融入互联网的方式沒有太大成效,其最大的失误就在于简单的报纸数字化根本解决不了由采编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问题。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手机上,看上去占有了阵地,实际上缺乏眼球与互动,缺乏用户体验与粘性,也就沒有带来太多的读者增量。因此,报纸内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体化,唯有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生产、传播、营运全系统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才能让传统媒体真正收复失地。
  仔细分析,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同时闯过五道“关”。
  “理念关”。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我们在竞争理念上必须率先闯关。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告诉我们,当下媒体竞争已经是融合内容、技术、渠道、营销、资本运营的全系统竞争,哪个成为短板都有可能让自己陷于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浙报提出的转型,是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不能适应、参与、主导信息革命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新媒体竞争,就一定沒有媒体的未来。仅仅通过自身在内容与渠道上的渐近改良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利转型几无可能。
  “体制关”。当前大多数传统媒体沒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化运作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直接面对以互联网创业机制为基础的新媒体之争,自然会显得内部动能不足。浙报集团早在10年前就实行了“一媒体一公司”的体制,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改革、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已经成
  熟,尤其通过一年努力成为上市公司后,体制上的障碍已经被突破。
  “人才关”。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在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结构上的缺陷一定会暴露。不管是新媒体人才、技术人才还是资本经营人才的缺乏,都会让传统报业集团“叫渴”。如何吸引这类稀缺人才,是全媒体转型的又一道难关。这也是浙报集团在推出全媒体战略之前,率先在全球招聘集团总工程师的原因。
  “技术关”。时下,无论是facebook、谷歌、微软,还是腾讯、百度、搜狐,既是媒体又是新技术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创新挖掘出了用户对媒体的新需求。传统媒体从技术人才的储备到新技术的研发都处于落后地位,要想利用外部技术支撑全媒体的具体技术要求很是困难。正因如此,浙报集团2010年就把技术升级工程作为“全媒体、全国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报社新的采编大楼建立了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桌面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以及集电话传真通讯录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打造了集
  演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议厅;同时通过挖掘500万读者数据库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具有强大技术支撑、高端经营模式、可实现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等特点的“云媒体中心”,占领媒体变革制高点。
  “资金关”。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全球做大做强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投入问题。也可以说,所有新媒体项目都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项目,单纯用传统媒体的盈利去支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需要加紧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浙报集团5年投入20亿推进全媒体转型必须依托各种融资手段来实现。包括“传媒梦工场”,也需要“一基金一公司”甚至“多基金多公司”的模式支持,才能真正帮助所有新媒体人成就创业梦想,才能打造出一个开放的、具有互
  联网创新特点的传媒产业新平台。
  浙报集团全线突破全媒体转型
  经过深入研究与精心谋划,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策略发生重大变化,即从一个个点上的突破转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的全线突破。
  内部转型,重在通过对现有传统报纸、期刊的读者数据库建设与挖掘,积极推出全媒体新产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分众化、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例如,开发党报移动阅读项目,吸附广大党政干部的碎片化时间,创造党报的读者增量与用户体验;社会化媒体转型试点项目,帮助江报系提升微博、移动媒体、互动社区网站等读者交互渠道,延伸影响,汇聚用户与社会资源,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从单一平面媒体向社会化全媒体转型;浙江在线转型升级项目,积极拓展多媒体渠道,加强用户细分、用户直接接触和渠道掌控能力,成为区域性信息与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加快完成整个集团的用户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全国媒体中数据挖掘能力、市场化应用能力最强的系统。
  外部联合扩张,重在联合战略伙伴,延伸产业链,布局全国化,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扩张。在横向一体化扩张方面,积极介入电影、电视、动漫、户外和分众化的专业期刊、成熟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媒体,进行并购、参股和合资,并在建立资本纽带的基础上,将这些媒体的资源和集团现有资源进行共享和运营整合,完善集团的全媒体产品布局。纵向一体化扩张方面,将资金投向新媒体内容产品设计生产和技术支撑环节的潜力型项目,争取在三年内占领一系列行业制高点,并和集团现有用户和渠道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完成集团在新媒体产品和技术支撑方面的战略布局。
  积极孵化未来,重在建设中国第一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将浙报集团的传媒运作经验、内容生产组织与传播能力与互联网界的创业、孵化、投资机制相结合,催生影响中国传媒未来的团队,同时让浙报集团站到新媒体产业的最前沿。   2011年9月30日,也就是浙报传媒上市的第二天,浙报集团新媒体中心成立。15位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在总工程师蒋纯的带领下,开始了全新的征程。从集团选拔出的这批年轻人,政治素质过硬、媒体经验丰富、熟悉新媒体运营规律,而且个个充满创新激情。这是浙报集团全媒体转型的一支“探险队”和“先头部队”,他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确定了传媒梦工场的基本运营模式。更为关键的是,新媒体中心与传媒梦工场进行一体化运行,探险队员们全员转制,以企业员工身份开展全媒体转型工作。传媒梦工场的出现,可以说是浙报集团在全媒体转型方面有别于同行的特殊举动。根据全媒体行动计划,传媒梦工场引入孵化器机制,专门培育传媒行业的新兴内容生产和技术应用研发团队,为其提供工作环境、一定时期内的开发运营经费、并利用集团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为其提供业务初期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扶持。传媒梦工场用一定的资本投入和孵化服务换取创业团队一定比例的股份和配股优先权,孵化期结束后,视项目情况决定是否加大投资、引入其他投资者、出售或者收购。孵化项目、团队人员既可来自外部,也可来自集团内部,均需通过项目认证与遴选审核。项目成功后,集团内部员工也可转换身份,借助孵化器机制实创业,成为集团的合作伙伴。
  传媒梦工场,打造文化产业创新的新硅谷
  在当下中国的互联网界,多位天使投资人成立基金推动创业,徐小平创办了“真格天使基金”蔡文胜成立了“创业园”,还有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周鸿祎的“动起飞计划”。而“传媒梦工场”是国内出现的第一个人文类的孵化器,它力求将更多人文精神融入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同时,传媒梦工场孵化的主攻方向是新媒体,因为互联网已经造就了中国5亿网民的需求。而伴随国内3G市场的启动,带宽问题得到解决,手机上网资费不断下调,移动互联网正迎来“爆炸式”增长时代,移动阅读也随之成为传媒界的必争之地。理性地看,浙报集团打造传媒梦工场,既是推动自身全媒体转型的需要,也将为中国传媒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创新的产业孵化平台,帮助来自全国的传媒人创业,通过解放人文及传媒领域的创新机制,释放传媒人的创业热情,真正将互联网创业文化延伸到媒体领域。
  梦工场希望入园的项目是科技与人文合翼的产品与团队。既要有专业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又要求产品必须具有互动、社会化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赢利模式。
  未来,传媒梦工场将在国内率先建设一个“长尾聚合器式”的公开、开放的媒体产业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及传媒运营资源的投入,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支撑、市场检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财务支持,创业导师辅导等一揽子服务,帮助补其短板、快速成长,实现成功创业。同时,浙报集团将成立“梦工场基金”,引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还将有天使基金、VC、PE等一轮轮的投资机会向创业者一一敞开大门。浙报集团会根据产业布局的需要,优先吸纳优质的、有前景的项目和团队充实自身的全媒体发展序列,上市公司浙报传媒也可优先收购。
  现在看来,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传媒梦工场的运营模式已经受到投资界、互联网界、传媒界的普遍认同。在2011年10月31日的启动仪式上,浙报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复星集团、清科集团、IDG、三大通信运营商等11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后,传媒梦工场又与“创新工场”、“创业邦”等达成合作意向,马云、熊晓鸽、李开复、薛蛮子等业界知名人士都纷纷看好传媒梦工场,他们也有望成为传媒梦工场的创业导师。今年,由浙报集团主办、传媒梦工场承办的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获奖项目将成为传媒梦工场的首批入园孵化项目。
  梦想照亮现实,创新成就未来!我们深信全媒体转型将成为中国传媒业一双双崭新的翅膀。(作者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
其他文献
传统企业在推进互联网战略的时候,如果继续由老板主导很难做好,因为老板不了解网络的消费模式,用原有的思维去经营80/90 后的市场行不通,老板要放权,敢于放手让团队去做。  近年来,企业的升级转型话题一直备受热议。处于价值链最末端的 “三来一补”工厂早已发现,继续为外国品牌代工、做贴牌生产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在中国人口红利已经逐渐远去、原材料成本日渐上涨的今天。  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沿海
期刊
微博上“流淌”的信息载体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其中以文字为传播载体的形式必不可缺。可以说微博内容书写的好,微博运营已经成功一半。微博客书写前,需要了解潜在的粉丝、粉丝的组成结构、粉丝的口味。我们不仅需要从人口统计学(年龄、地域)下手,更重要的要关注粉丝的兴趣点。注意力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企业、组织、个人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以期获得微博用户的关注,可以说随着免疫力的加强,要
期刊
南都在2009 年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 ”,始终贯彻杨社长及集团整体战略思路,遵循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去推动实践这样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 2010年《南方传媒研究》第 23辑发表概括性文本《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正式、整体阐述为实现 “现代型的信息集成商、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媒体和信息的混合运营商 ”的目标,此文本是南都全媒体运营委员会对南都报系主报南方都市报以及子报子刊主网、各相关公司
期刊
现状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牌坊前的几家书店门前人流稀少,与周围的鞋城、服装、钟表等批发城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身处商业批发市场中心的这几家书店,最终没能扛住高租金的风险,近几天决定清仓售书,不再是三五折清仓,而是以斤数售卖,书店的结业,是近几年来广州许多书店倒闭的缩影。  我们中的不少人或许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图书主要由上层阶级消费,而许多大型连锁书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而如今看到连
期刊
在传统企业纷纷进入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成功的企业,如联想电脑、李宁、百丽等。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失败案例,许多传统企业花巨资投入电商,收效却很差,甚至无功而返。传统企业要不要做电商?如何才能做好电商?  电商与传统业务本质相同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韧于本世纪初,但真正的出现大发展与大跨越是在2010年之后, 2010年被称为真正的中国电子商务元年。各类电商公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电商似乎成为一个与
期刊
杨俊杰,资深媒体人,从事媒体行业十几年,《经理人》杂志前总编辑,现为e饰界网COO兼总编辑。作为一个从传统媒体“下海”投身互联网的其中一员,杨在传统的杂志中奋战了十多年,现在他选择了重新出发。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劣,自是有诸多见解。不过,虽然选择了互联网,但令记者惊讶的是,他对传统媒体依然痴迷,并认为有诸多机遇。  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记者:对于传统媒体不断下滑和衰落的现象,你怎么看?
期刊
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素材,完整记录了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思考和感悟。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后文逻辑背反抵触之处,很容易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它很清晰地给予以下启示:  1、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得出定性结论,但依然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  2、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
期刊
20 年来,华帝也曾经历品牌概念模糊老化的过程,但它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即时调整,重新寻找到品牌的内核DNA,进而围绕这个DNA 进行品牌重塑 。  20 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或者正值青春年华,但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如果不能重塑再造,超越自己,它可能就会进入暮年。  在珠三角乃至全国,中国传统制造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辉煌时代后,正面临新的发动引擎从何而来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曾经如雷
期刊
2011年1月美国出了Kik,是第一个类似微信的产品,中国比较早开始模仿它的是米聊。Kik原先是免费发短信的产品,但应用不大,因为你得先进行中文切换,多了一个动作,用户就不喜欢了。而米聊在三四月份爆发,就是米聊通过山寨香港一个团队做的 Talk box。  微信一开始是为了阻击米聊,它也没想到会发展这么快。  Talk box有免费对讲机的功能。现在人手一机,大家接到不想接,那么通讯从同步转到异步
期刊
这是电影投资的美好时代,也是电影投资的尴尬时代。  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未上映前,就已经在“花钱”上吸足了眼球。先是总投资高达6亿成就了迄今中国最贵的电影;民生银行1.5亿元的贷款,也创下了金融业对单一影片的最大“赌注”。  如今,《金陵十三钗》正同《龙门飞甲》等影片在票房收入上展开恶战,投资方和制片方冀望于票房的一路高歌收回投资,并赚得盆满钵满。纷纷扰扰的票房战背后,来自银行、VC/PE、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