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是指三项基本目标(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激励策略;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级辅导老师和班干部的才干和魅力;坚持群众性创先争优,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生)、五种激励策略(责任激励、理性激励、情感激励、公平激励、荣誉和榜样激励)、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三.五.一”高校班级管理激励模式,有利于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造就一批优秀的班级辅导员和班干部,有利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217-01
高校的学生班级管理的成败对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各院系的班级辅导员老师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在班级组织这一独特群体中,班级管理有其独特的规律,其中,班干部能否具有独特的人际间的吸引(人格魅力)是其能否作好班级工作的关键之所在。而这种人际间的吸引性(人格魅力)的形成则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如果班干部能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善于沟通协调,在待人接物方面能为班级同学作出表率,从而赢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这样,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会得心应手,畅通无阻。因此,构建一个“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将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的成效,有利于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
1“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含义
“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是指三项基本目标、五种激励策略、一个坚持。
1.1三项基本目标
三项基本目标是:①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激励策略;②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级辅导老师和班干部的才干和魅力;③坚持群众性创先争优,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生。
1.2五种激励策略
1)责任激励。实践事实证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一结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责任激励制”,有助于班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班级管理的不同时期,其模式和作用可有所不同,但激励的主题是永恒的。班级责任激励制可分为班级辅导员领导下的班干部轮流执政制和班委领导下的小组长负责制两个层次。
2)理性激励。班级理念是班级形象的内核和精神中枢。内容包括班级的目标、精神、管理、行为规范等。理念编创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群策群力的群众路线;理念编创不拘一格;口号表述简明、形象、易懂易记。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把班级导向正确的目标。3)情感激励。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那些能满足青少年学生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其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反之亦然。实践表明,如果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和关怀,就能起到情感激励作用。4)公平激励。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主观、片面性评价,另一方面,设计出科学的衡量学生行为的指标,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5)荣誉和榜样激励。所谓班级荣誉激励,就是班委会(团支部)对在学习与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作出较大贡献的同学给予认定,给予相应的荣誉,并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以此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荣誉激励包括有集体荣誉激励和个人荣誉激励两类。前者有优秀班和优秀小组等,而后者则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
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荣誉激励的同时,必须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作大力宣传,作为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以榜样激励扬起班级奋进之帆。
1.3一个坚持
一个坚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构建“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意义
世界各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给予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建立了适合本国需要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模式,例如美国的道德教育模式——面向生活,学会生存;英国——联系实际,体谅他人;日本——丰富多彩,培养素质。国外德育发展的进程中所出现的主要趋势概括起来有:综合化倾向、可操作性倾向、素质教育倾向、改革与发展倾向等等,在这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学者对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和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教育模式是随着思想道德的内容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群众性自教与权威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亟待改革创新成一个思想道德教育与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我国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除了设置政治理论课程以外,主要是配置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实行以班级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一个班级级班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的素质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与该班的班干部及党团干部直接相关。因此,创新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激励模式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班级辅导员和班干部,有利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
3构建“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研究方案
1)基本思路。班级管理的成败对高校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主管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对班级干部的任命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意识,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搞好。2)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激励策略;二是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级辅导老师和班干部的才干和魅力;三是坚持群众性创先争优,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生。3)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是立足校本实践、以行动研究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展实践对比研究、案例研究、理论研究等。
4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主要参予成员由具有数十年班主任工作经的副教授级老师、高级政工师以及正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班级辅导员和优秀任课教师组成。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曾经参与过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获得科研成果奖,均发表过多篇教学理论与学生管理的科研论文。2)前期工作已初见成效。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2年多的实践探索,08、09级护理专业各班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创造了各项考核评比中的好成绩,我院的护理专业也因此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对本课题新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工作计划。 3)有完成本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课题研究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落实了一定的课题经费,安排了充分的时间供课题组成员外出调研、内部座谈和组织相关的研讨会或评审会。
5结语
构建成一个高校班级管理的激励模式将有利于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将争先创优的激励活动制度化、常规化,能养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养成同心同德、共同上进的团队精神;不断创新激励策略,能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有利于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班级辅导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礼霞.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千部激动机制的创新[J].决策管理,2006,7.
[2]王建辉.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学生干部队伍[J].河南社会利学,2006,6.
[3]宋冰,宋幸莉.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李小玉(1961—),女,现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高级实验师、班级辅导员。201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编号10F98)“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构建”课题负责人。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217-01
高校的学生班级管理的成败对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各院系的班级辅导员老师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在班级组织这一独特群体中,班级管理有其独特的规律,其中,班干部能否具有独特的人际间的吸引(人格魅力)是其能否作好班级工作的关键之所在。而这种人际间的吸引性(人格魅力)的形成则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如果班干部能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善于沟通协调,在待人接物方面能为班级同学作出表率,从而赢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这样,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会得心应手,畅通无阻。因此,构建一个“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将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的成效,有利于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
1“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含义
“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是指三项基本目标、五种激励策略、一个坚持。
1.1三项基本目标
三项基本目标是:①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激励策略;②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级辅导老师和班干部的才干和魅力;③坚持群众性创先争优,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生。
1.2五种激励策略
1)责任激励。实践事实证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一结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责任激励制”,有助于班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班级管理的不同时期,其模式和作用可有所不同,但激励的主题是永恒的。班级责任激励制可分为班级辅导员领导下的班干部轮流执政制和班委领导下的小组长负责制两个层次。
2)理性激励。班级理念是班级形象的内核和精神中枢。内容包括班级的目标、精神、管理、行为规范等。理念编创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群策群力的群众路线;理念编创不拘一格;口号表述简明、形象、易懂易记。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把班级导向正确的目标。3)情感激励。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那些能满足青少年学生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其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反之亦然。实践表明,如果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和关怀,就能起到情感激励作用。4)公平激励。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主观、片面性评价,另一方面,设计出科学的衡量学生行为的指标,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5)荣誉和榜样激励。所谓班级荣誉激励,就是班委会(团支部)对在学习与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作出较大贡献的同学给予认定,给予相应的荣誉,并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以此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目标的实现。荣誉激励包括有集体荣誉激励和个人荣誉激励两类。前者有优秀班和优秀小组等,而后者则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
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荣誉激励的同时,必须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作大力宣传,作为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以榜样激励扬起班级奋进之帆。
1.3一个坚持
一个坚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构建“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意义
世界各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给予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建立了适合本国需要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模式,例如美国的道德教育模式——面向生活,学会生存;英国——联系实际,体谅他人;日本——丰富多彩,培养素质。国外德育发展的进程中所出现的主要趋势概括起来有:综合化倾向、可操作性倾向、素质教育倾向、改革与发展倾向等等,在这些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学者对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和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教育模式是随着思想道德的内容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群众性自教与权威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亟待改革创新成一个思想道德教育与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我国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除了设置政治理论课程以外,主要是配置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实行以班级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一个班级级班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的素质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与该班的班干部及党团干部直接相关。因此,创新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激励模式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班级辅导员和班干部,有利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
3构建“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研究方案
1)基本思路。班级管理的成败对高校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主管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对班级干部的任命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意识,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搞好。2)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激励策略;二是培养合格的班级管理人才,展现班级辅导老师和班干部的才干和魅力;三是坚持群众性创先争优,培养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生。3)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是立足校本实践、以行动研究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展实践对比研究、案例研究、理论研究等。
4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主要参予成员由具有数十年班主任工作经的副教授级老师、高级政工师以及正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班级辅导员和优秀任课教师组成。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曾经参与过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获得科研成果奖,均发表过多篇教学理论与学生管理的科研论文。2)前期工作已初见成效。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2年多的实践探索,08、09级护理专业各班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创造了各项考核评比中的好成绩,我院的护理专业也因此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对本课题新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工作计划。 3)有完成本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课题研究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落实了一定的课题经费,安排了充分的时间供课题组成员外出调研、内部座谈和组织相关的研讨会或评审会。
5结语
构建成一个高校班级管理的激励模式将有利于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制,将争先创优的激励活动制度化、常规化,能养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养成同心同德、共同上进的团队精神;不断创新激励策略,能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有利于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班级辅导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礼霞.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千部激动机制的创新[J].决策管理,2006,7.
[2]王建辉.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学生干部队伍[J].河南社会利学,2006,6.
[3]宋冰,宋幸莉.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李小玉(1961—),女,现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高级实验师、班级辅导员。201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编号10F98)“三·五·一班级激励模式的构建”课题负责人。